隋唐四帝对高丽的征伐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在内战中失利,带着残部逃到朝鲜半岛。为了发展,这位扶余王子带领残部与周围的一些少数民族进行战争,逐步击败并收服了周围部族。建立了高丽政权。有了实力后,高丽政权便开始对乐浪等汉地发动进攻,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此时中华大地正处在三国鼎足,当时的汉魏帝国军事强大,高丽人没讨到半点便宜,被压制于朝鲜半岛。之后,随着魏晋时期五胡乱华的爆发,中原地区陷入分裂战争之中。中原王朝无力征伐辽东地区。高丽政权趁机发展壮大。公元313年,高丽再次入侵中原,一举拿下乐浪、带方等地。从这以后,高丽的主要战略方针便放在了整个辽东地区。经过数位高丽王百年的苦战,再加上北方慕容氏衰败,高丽终于夺取了整个辽东,迎来了全盛期。

当时的高丽,统治下有契丹、奚、室韦等少数民族民族,实力强盛,堪称东北亚地区的霸主。

不过,从高丽强盛是建立在中原王朝衰落的基础上的。若非中原王朝爆发内乱,没有余力解决东北问题,怎能容许高丽日渐坐大呢?此时中原王朝一直想试图恢复对辽东地区的统治权,双方不时的发生边境战争。无奈当时的北方中原政权把主要精力放在南方统一战争。只能对北方的高丽政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中原地区的统一终成大势所趋。

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不久北周又被杨坚取而代之。最终,隋朝的领土与高句丽直接接壤。

公元583年,杨坚解决了北方最强的军事力量——突厥。次年,北突厥可汗向大隋俯首称臣。在此期间,一些军事实力不强的游牧民族如契丹等,也纷纷选择归附大隋。值此之际,隋朝的统一大势已成定局,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必定会发生剧变。

此时的高句丽政权盘踞于辽东地区,控制着广大的富饶的土地,主导着辽河流域话语权。阻挡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交流。隋王朝根本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地区政权继续发展,为国土安全埋下隐患。就这样高丽政权成了隋统一全国绊脚石。

公元612-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且每次都是亲征。第一次远征高丽损失惨重,劳民伤财,山东老百姓怨声载道由此爆发农民起义;第二次远征,部将杨玄感叛乱,无果而终;第三次远征高丽未果,天下人都造起了隋朝的反。

三次大规模的征战,隋炀帝杨广不仅征伐高丽无功,还耗尽隋朝的国力,百姓民不聊生,激发了各种矛盾,最终大规模农民起义加速隋王朝的灭亡。可以说隋炀帝杨广是彻头彻尾的一个“败家子”。


(网络图片,侵删)

隋亡后唐王朝唐太宗君臣对高句丽的政治局势十分关注,对高句丽的认识也非常明确。唐太宗也一再申明“辽东本中国之地。”根本用意在于收复辽东旧地,使天下归于大统。公元645年唐太宗兵分两路,进攻高丽。双方陷入持久战,第二年二月唐太宗决定御驾亲征,亲率精兵远赴高丽。遗憾的是,因为高句丽人顽强抵抗,虽唐军取得了几场小胜,但考虑到战果得不偿失,不得不铩羽而归。


(网络图片,侵删)


(网络图片,侵删)


从战术上来说,虽然唐军连战连捷。但是,唐太宗的战略目的仍没有达到,高句丽政权没有臣服。后期,唐也无力对朝鲜半岛发动大规模战争。太宗之后,唐高宗李治肩负起使命于公元661年,三十五万大军,同样兵分两路,水陆并进。初期,唐军节节胜利,后期高丽军殊死抵抗。唐军最终还是无果而终。


(网络图片,侵删)


(网络图片,侵删)

公元666年,雄心壮志的李治再次发动对高句丽战争,这一年,幸运之神眷顾的大唐王朝,高句丽王朝发生内部叛乱,唐军攻克平壤城,高丽灭亡,“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这场持续了两朝58年的中原王朝对高丽征服战争彻底结束,而此时的唐朝东灭百济、高丽,西亡突厥,疆域空前辽阔,四夷宾服。随着高句丽臣服在东北地区,契丹、奚、靺鞨诸部亦陆续归服。朝鲜半岛终于重新纳入中原版图,奠定了唐帝国在东北亚地区统治话语权。

(网络图片,侵删)


(网络图片,侵删)


(网络图片,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契丹   朝鲜半岛   辽东   王朝   中原   隋朝   隋唐   政权   公元   战争   地区   高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