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舱之石:虞翻及时制止孙暠夺权阴谋,孙权执政之舟转危为安

原创作者:余世亮

建安五年(200年)初,孙策大败黄祖后东进豫章,驻军椒丘(江西省新建县),经虞翻游说,华歆举城投降,孙策平定了豫章郡。

之后,孙策引军回吴,在路上论功行赏、赏赐将士,并对虞翻说道:“孤还有征讨之事,不能回府,卿可再以功曹之职做孤的萧何,镇守会稽(此时孙策自任会稽太守)。”三天之后,便派遣虞翻回到了会稽。

萧何是以内政见长,总管后勤,足食足兵供给刘邦,孙策将虞翻比作自己的萧何,足见虞翻有很强的内政能力。同时,也体现孙策看重虞翻。

等虞翻回到会稽不久,孙策又做出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任命虞翻为富春县长。

这自然引出本文需要解答的三个问题:

第一,孙策为何任命虞翻为富春县长?

第二,虞翻在富春县长任上做了什么?

第三,如何评价虞翻县长的政绩?

一、虞翻出任富春县长

要讲虞翻出任富春县长,关键是要讲清楚,孙策何时、何因决定由虞翻出任富春县长的问题。

(一)虞翻出任富春县长的时间问题。因缺乏明确的记载虞翻何时出任富春县长,那只能根据现有史料来推断:孙策收复豫章的时间为建安五年(200年)初,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遇袭身亡的时间,是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而孙策去世时,虞翻已是富春县长了,因此,虞翻担任富春县长的时间只能是:建安五年(200年)初至四月份这个时间段。

(二)孙策为何决定由孙策出任富春县长的问题。出于什么目的,使得孙策下决心,让得力的功曹虞翻去做老家富春县担任“父母官”?对此,我做以下分析:

第一,孙策和虞翻发生矛盾,孙策将虞翻从身边赶走,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孙策与虞翻之间有了纠葛,孙权肯定是清楚的,那么当孙暠叛乱时,孙权就不可能再让虞翻去规劝孙暠。另外,君主往往将心腹、重臣派往自己家乡担任行政长官,而这也是君主对部下的褒奖。

第二,或许是孙策家乡富春县出了什么问题,需要派有能力的心腹去治理。建安五年(200年)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富春县有何动乱之事。当然,孙策也可能意识到在富春的孙氏子弟有一定隐患,让虞翻前去镇守,以防万一,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

第三,孙策马上要带领江东大军远征中原,他要把自己的老家富春县打造成大后方,必要时可以让孙氏宗室从吴县搬回到富春县,这样既能保护家乡亲人,富春又能成为支援前线的重要基地。这可能是孙策的长远打算。

基于上述分析,孙策考虑自己即将率军北伐中原,又鉴于富春县情的复杂性与敏感性,就决定让心腹虞翻到富春县担任县长。

(三)富春县的复杂性与敏感性。富春县是孙氏家族的发源地,还有许多孙氏家族成员生活在富春县,这个地方自然很重要。另外,随着孙策从江北打回江东,孙策与富春县内的宗亲关系更加敏感。

这还需从孙策进攻会稽之事说起。

前文说过,孙策进攻会稽之前,虞翻对王朗说,孙策势头很猛,不可与之争锋,最好的办法是撤出会稽郡,先找个地方躲避一下,但王朗不听。王朗决意一战,并将兵力布置在固陵(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北十里西兴镇),利用钱塘江作为屏障抵抗孙策。孙策屡次渡水进攻固陵,都不能攻克。这时,孙策请来了已在富春退养的叔叔孙静。

孙静让侄儿孙策不要强攻固陵,应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孙静说,在固陵西南几十里有一条查渎水路,可斜插入固陵和会稽郡治所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之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静甚至请求自己作为前锋执行这个任务。孙策采纳了叔叔孙静的计策,就此打败了王朗。

平定会稽后,孙策上表任命叔父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授他以重任。但孙静留恋在老家富春的休闲生活,不乐意出外做官,请求继续留在家乡。孙策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由于叔叔孙静是最早跟随孙坚的战将,在孙坚去世之前,孙静因故回到富春县退养。由于孙坚过早去世,孙静在孙氏家族里享有崇高威望。孙策虽然不会掐指一算,日后其儿子孙暠会叛乱,但是孙静在富春老家集聚大量人才,出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考虑,孙策将文武全才的虞翻派到富春担任县长,这或许就是孙策的考量。

孙策决定虞翻担任富春县长,意外帮助了孙策的接班人孙权,顺利渡过了执政早期的难关。

假如人死后有灵魂,那么孙策一定会为自己这一决定感到非常满意,简直是神来之笔。

二、虞翻县长官小作用大

孙策英勇果敢,又喜欢单骑出行,率性而为,虞翻为此多次劝谏孙策,他说:“您微服出行,您侍卫来不及为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这会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身为君主不应该以身犯险,做出这样不庄重的行为,期盼您稍微注意。”

孙策虽然认为虞翻说得很对,却经常无法控制自己,忍不住要轻骑出行,最后孙策为他轻率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外出狩猎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身亡,年仅26岁。虞翻担忧的事,还是不幸发生了。

(一)虞翻率先决定所有人留在本地祭奠孙策。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富春县的官员打算趁机表达忠心,前去吴县奔丧,但虞翻认为:如今江东未定,如果大家都离开,可能会让贼匪和刁民抓住可乘之机作乱。为此,虞翻就对富春官员说,“我们都去吊唁,县中空虚,万一山贼或者奸人趁机作乱,必然会招致不测。”

于是,虞翻要求大家就留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也都仿效这种做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后来,张昭以长史身份发出公文:对江东内外将校命令他们各守其职。

在孙策去世时,虞翻决定官员留在当地祭奠孙策,这一示范作用,为江东各地的稳定起到重大作用。

(二)孙暠准备进攻会稽,意味着他要向孙权夺权。孙暠(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之弟孙静长子,孙策、孙权的堂兄。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在孙策临终前,他命年仅十九岁的孙权接替其位,执掌江东大权。这让孙权的堂兄、定武中郎将孙暠十分不满。为此,孙暠打算拥兵自立,已经下达了命令,决定从其屯兵的乌程(今浙江湖州)出发,率军进攻附近的会稽郡。

孙暠的意图很清楚,他攻下会稽郡,自封会稽太守,再迫使孙权让出江东大权。

有人可能会问,孙暠为什么选择进攻会稽,而不是进攻吴郡?

当时,江东孙氏集团的治所地实际上是在吴郡的吴县,即现在的江苏苏州,由于孙策、孙暠等宗亲属于吴郡富春县人,根据东汉时期的“三互法”回避制度,孙策、孙权和孙暠都不可能在吴郡担任太守,故孙策只能兼任会稽太守,并封为吴侯。当时江东集团实际控制为吴郡、丹阳和会稽等三郡,孙策担任会稽太守,吴郡太守由朱治担任,丹阳太守由孙策、孙权舅舅吴景担任。

孙暠认为,现在孙策去世,孙策临终前让孙权接替其位,这一“任命”毕竟尚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只要自己能够占领会稽,生米煮成熟饭,会稽太守之职就是自己的。按照以往惯例,孙氏宗室成员担任了会稽太守,就意味着事实上执掌了江东大权。

再加上,父亲孙静是孙坚的兄长,孙权这一支宗室,也应该听命于自己。

孙暠基于上述想法,“屯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意思是说,孙暠整顿兵马,准备在乌程(今浙江湖州)起兵,攻取会稽郡(特指孙权部)。

(三)虞翻说服孙暠放弃反叛行动,服从孙权的领导。据《吴书》记载:孙策死后,孙权刚开始统领江东事务。定武中郎将孙暠,整顿兵马,准备在乌程(今浙江湖州)起兵,准备攻取会稽郡(特指孙权部)。会稽守兵得到消息,一是坚守城池;二是派人向孙权汇报,以等待孙权的命令。之后,孙权派人去乌程劝喻孙暠,要他服从孙权的领导。而受孙权指派,前往乌程劝喻孙暠的人,就是本文主人公虞翻。

据《会稽曲录》记载,虞翻当时为富春县长,坚决反对孙暠起兵,他赶到乌程告诉孙暠说:“孙策将军英年早逝,部属已由将军的弟弟孙权统摄,重兵已围城固守,你要发动叛乱,我和郡中吏士们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指孙权)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

虞翻对孙暠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会稽郡已做好准备,孙暠你想攻城得不到便宜;二是虞翻作为会稽大族的代表之一,警告孙暠,会稽不欢迎孙暠。这让孙暠压力山大,他想了想,发现自己要占领会稽,还真没有多大把握,于是放弃了原先的打算。孙暠将准备出发的军队撤回乌程军营。

可以这样说,孙暠放弃叛乱,多亏了时任富春县长虞翻。

在此,还需进一步分析,为何孙权会派虞翻前往乌程规劝孙暠?

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虞翻做过会稽郡的功曹,假如孙暠不听规劝,执意要进攻会稽,虞翻就可以在会稽抗击孙暠;二是虞翻是会稽虞、魏、孔、谢四大强族中,虞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会稽有一定影响力,势必影响会稽地区的人心向背;三是虞翻在富春县担任县长,他在前往乌程规劝孙暠前,虞翻会去拜访孙暠父亲孙静,甚至虞翻手里还拿着孙静的手书:让儿子孙暠不得反叛。

孙暠准备进攻会稽,这是孙权自接掌江东大位后,面临的第一次来自宗族内部的重大威胁。由于虞翻的规劝,孙暠叛乱胎死腹中。

之后,孙权伯父孙羌的二儿子、堂兄、庐陵太守孙辅,准备投奔曹操,而信使认为孙辅投敌是没有前程的,故将孙辅投降信交给了孙权,使得孙辅投敌计划未能得逞。孙权于是尽杀孙辅的近臣,削减他的部曲,将他流放到东部幽禁。

数年之后,孙辅去世,孙辅的儿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都依次取得官职。

孙暠中止了进攻会稽的叛乱行为后,有关他的踪迹,在史书里就没有记载了。只不过从孙权处置孙辅的情况来看,孙权一定会幽禁孙暠。只不过孙暠的后人在叛逆方面表现颇为突出,孙子辈更是有孙峻、孙綝两位吴国后期权臣,最后连孙姓都被剥夺,成了“故峻”“故綝”。

三、虞翻在稳定孙权执政初期的作用不容忽视

孙策刚刚统一江东不久,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伺机作乱,宗室内部也不看好孙权,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

在稳定江东局势问题上,往往只强调张昭和周瑜的功劳。比如,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是这样说的:“孙权倒好,年纪轻轻还未成年,就接手了父兄留下的一片基业。而且,就在他惊魂未定一筹莫展时,张昭和周瑜,这两个孙策时代的旧臣老将,就像两根擎天大柱,为他撑起了即将塌陷的天空。

张昭和周瑜在辅佐孙权执政是有功劳的,但是,虞翻在孙策去世后所做的两件大事,对稳定孙权初期执政起到重大作用:一是让所有官员留在本地祭奠孙策,稳定原本并不安宁的江东形势;二是及时扑灭孙暠叛乱,进一步制止孙氏宗室内部的纷争。孙权平衡渡过了执政初期难关。

为什么虞翻在孙权执政初期的贡献会被漠视?其原因有三:一是张昭和周瑜太耀眼了,其他人的作用自然会被低估;二是由于虞翻因耿直而又被孙权多次流放,虞翻的政绩被人刻意隐瞒了;三是虞翻在学术上的贡献太大,其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反而被人忽略了。

综上,在孙权刚开始执掌江东政权的大船时,如果说张昭是协助孙权船长的大副,那么周瑜的职责就是水手长,在他们两人的辅助下,江东大船开始起航,可是大家不要忘记,此时孙权驾驶的江东政权大船几乎就是一艘空船。

大家都清楚,在海上航行的大船空载时,因船的整体重心在水面之上,会引起翻船事故的。因此,就需要在底仓装载上压舱石,这样行船既安全又平稳。

作为虞翻是会稽郡四大家族中的“虞氏家族”代表人物,他积极加入孙权执政团队,就犹如空船中的压舱石,使得孙权执政之船行稳致远!

(二〇二三年四月十二日星期三写于丽水)

注:

①会稽郡四大强族:关于谁应列入会稽四大强族,有多种说法。比如,《世说新语·赏誉》称:“会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隽,于时之杰。”有专家认为,孔、谢成为会稽“四族”之一,与魏、虞并列,那是东晋以来的情况。孙绰评价他们说:“孔沈是孔家的金子,魏是魏家的美玉,虞家因为虞球、虞存被推崇,谢家因为谢奉被佩服。”

会稽虞氏是六朝时期江东世家大族,会稽四姓之一。自两汉之际南迁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后,汉末开始迅速发展,历六朝而不衰。在家风上,虞氏允文允武,凭藉道德、事功、学术以及强大的宗族和经济力量,巧妙处理与各种势力的关系,从而维持家族势力长期不坠。开余姚虞氏学术先声的是东汉虞光,但真正使余姚虞氏树立在学术界地位和影响的是虞翻。(摘自《百度百科》)

②易中天.《品三国(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193

③陆绩的压舱石(廉石)图片来自网络,其他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豫章   太守   建安   余姚   转危为安   宗室   昭和   叛乱   浙江   县长   阴谋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