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真相是什么?忍辱负重的她最后怎样了?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让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她的父王襄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昭君又天生丽质,非常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昭君的绝世才貌,传到了京城。汉元帝昭示天下,挑选美女做后妃,王昭君是南郡的首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17岁的昭君被选入宫中。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为了能被皇上召幸,被选中的秀女们,总想让画工把自己画得美一点,所以,她们不惜花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刚刚进入宫中,并不懂得这些规矩,因而没有准备贿赂画工的钱,更是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又觉得自己天生美貌,根本不怕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昭君眼睛的时候,曾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

而对于毛延寿的暗示,昭君虽然心领神会,但并没有买他的账,还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就因为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不知道在深宫中苦守了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来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这次,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王昭君进宫多年,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觉得没有希望面见圣上,心生悲怨,为了自己的终身,便主动要求离开汉宫去匈奴和亲。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立刻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心想她毫无姿色,就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韩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王昭君向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见到王昭君丰容盛饰,美丽又端庄,不禁大吃一惊。心中不免后悔,很想把她留下,可是又怕与人失信,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

据传,汉元帝回到宫中后,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模样虽然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的美丽可爱。于是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严惩了毛延寿。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被封为“宁胡瘀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的很好,并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又生儿育女,俨然是一个贤妻良母,呼韩邪单于也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可是好景不长,呼韩邪单于驾崩,瘀氏之子继位,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继子为妻。昭君不从,上书汉朝要求回汉宫。

而在王昭君离开长安没多久,汉元帝就驾崩了,他的儿子刘骜即位,也就是汉成帝。成帝敕令她从胡俗,无奈之下,昭君又成了单于瘀氏。又传,王昭君觉得屈辱,最后服药而死。

关于昭君出塞历史上还有一说,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宫廷画工见王昭君美貌异常,怕汉元帝贪恋美色而步纣王后尘,于是是将昭君有意丑化。后来汉元帝见昭君真面目虽然想反悔但最终忍痛割爱。历史上一些文人大大赞扬了毛延寿此举,认为他这样做不但使汉元帝免于沉溺女色之祸,而且昭君出塞也确实对边疆的安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昭君有“落雁”之姿,却远嫁塞北一生历经坎坷。昭君出塞,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又为中原王朝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昭君   单于   画工   中原   忍痛割爱   长安   忍辱负重   汉朝   宫女   匈奴   宫中   真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