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宋美龄病重,蒋纬国一个不寻常的举动,揭开了他的身世之谜

蒋纬国是蒋介石的“二太子”,其生身母亲却不明,因而他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这种地位,使得他内心相当孤独,只得故意表现出一种机智和幽默,来充当心理平衡的武器。

有关蒋纬国的传闻也特别多,80年代时,海外人士屡屡传说他将接替蒋经国之位,但每次传闻一起,蒋纬国的仕途总要受到挫折……

据说,当蒋经国的身体急剧恶化时,曾对蒋纬国说:“你来接班吧!”

“太晚了,我什么班底也没有,怎么接!”

一句话,道尽了蒋纬国心中的愤懑,和盘托出了他仕途的艰辛。

蒋纬国虽贵为“二太子”,却一直弄不清其生母是谁。

一九八四年,蒋纬国由联勤总司令被贬为联训部主任,可能是出于对其兄排斥他的不满,也可能是内心的苦闷需要发泄,据说,他曾对采访他的香港记者说,他并不具有“第一家庭”的血统,并与编写他的回忆录的香港作家说起他与戴季陶家的关系。

此事传出后,台湾的特务情报系统立即强令将记者所写书的锌版销毁。蒋经国据说十分震怒,还严厉训斥其弟。

一时间,台湾岛上,流言四起,对蒋纬国的身世进行了种种猜测,使得这位“二太子”的出生之谜更显得神秘莫测。

蒋纬国究竟具不具有蒋家的血统?

他何时出现在蒋氏门庭,如何出现在连篇累牍介绍蒋家父子的“官史”上,至今不见交待。

有兴趣者研究过来,研究过去,只发现他有继母、义母和养母,却从未发现其生母是谁。

蒋介石撤离大陆的前夕,亲自下令叫人修他的家谱。在处理蒋纬国的出处上大伤了一番脑筋。

最后,还是修谱的主持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想了一条妙计,用红线将蒋纬国的名字吊在宋美龄的名下,把他算为这个从未生育过的后母所生,蒋纬国的生母问题算是圆满解决。

这种移花接木的把戏,更逗起人们的好奇之心,人们不禁要问,蒋纬国究竟是谁的儿子?

被台湾特务系统指使“竹联帮”暗杀了的江南对这一问题做过分析。

他在《蒋经国传》中说:这个孩子的来历,似乎谁都知道,又谁都说不清楚。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他的母亲是位穿和服的东瀛女子,是蒋先生在日本留下的中日爱情结晶,自日携回,交姚夫人领养。那位戴安国,过继给后来在广州服安眠药自杀的戴季陶先生。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江南的这番话应该是可信的,许多事实表明也的确如此。

据可靠人士透露,蒋介石当年留日期间,经常去寻找孙中山先生。而孙中山先生因受清朝政府的通缉,为保安全起见,正住在日本一个叫“黑龙社”的帮会组织之中,由一个十八岁的貌美日本女子照管生活。

蒋介石那时正当青春年少,风度翩翩,到这儿的次数多了、两人便相互钟情,不久,便生下一名男孩。

虽然那位日本女子的父母为此事大为恼怒,但生米已煮成了熟饭,也只好咬着牙喝下这杯苦水。

一对恩爱夫妇正在情浓之际,却是国内反清革命怒火高燃之时。蒋介石接到孙中山先生的命令,叫他回国参加革命斗争,蒋介石受纪律的约束,不得不告假返回浙江。

从此,二人便劳燕分飞,各自东西了。这位日本女子,除留下了两位中日爱情的结晶体外,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成为蒋介石婚姻史上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地下夫人”。

据现有资料分析,蒋纬国即是那位“地下夫人”所生之子。

蒋纬国到台湾后,与其兄蒋经国的关系不甚融洽,只有宋美龄屡屡护卫他,因此,他与宋美龄关系十分亲密。

一九八四年,宋美龄在美国病重,蒋纬国立即飞往纽约探视。但此时,由于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病情也十分危险,蒋纬国仅在纽约停留一星期,就匆匆赶回台北。

蒋纬国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揭开了他的身世之谜。海内外媒体传言纷纷,人们认为蒋纬国与戴安国的关系更甚于与宋美龄的关系。

大家从蒋介石给儿孙取名均讲究“字辈”这一点上,断定戴安国与蒋纬国本是亲兄弟,同为蒋介石与那位日本女子的儿子。

因为蒋介石的儿子一辈,名字中均有“国”字,“经国”、“纬国”,其孙均为“孝”字辈,如“孝文”、“孝武”、“孝勇”。

一九五七年二月,蒋纬国第二次结婚,婚礼是在日本东京联合教堂举行,当时,陪同前往并证婚的只有戴安国。

从上述情况来判断,自然可证实江南先生在《蒋经国传》中所说的,蒋纬国与戴安国均系蒋介石同其日本夫人所生,戴安国系过继给戴季陶的。

多年来,台湾国民党人士为了“替尊者讳”,为了给蒋介石的脸上涂画油彩,一直将蒋纬国的生母隐蔽,弄得他尴尬莫名。

有许多人认为蒋纬国并非蒋介石亲生,而是戴传贤的儿子,特别是蒋纬国重提他与蒋介石、戴传贤的关系之后,传言更多

尽管有不少情况表明蒋纬国系蒋介石的亲生儿子,但是,海内外仍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他们以蒋纬国自己亲口说的他并不具有“第一家庭”的血统之类的话,以及其他一些情况为依据,去证明蒋纬国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戴传贤(戴季陶)与日本艺妓津渊美智子所生,然后过继给蒋介石的。

据说津渊美智子还被接到台湾,住在丰原市,直到一九七七年才去世。

一九八九年元月十一日,在蒋经国去世一周年的前夕,蒋纬国作了一次演讲,在演讲中,他冲破多年的禁忌,公开谈起他与蒋介石、戴传贤的关系,更加剧了海内外的各种猜测。

在演讲会上,蒋纬国回答听众的询问时说:蒋介石是他的父亲,戴传贤是他的义父,也是他的“亲伯”。就他来说,“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触及他的身世,语调诙谐中带有儿分感怀。

他表示,外界对他的身世颇为好奇,也有不少的刊物说他是戴传贤的儿子,就他来说,他“倒想向大家搜集些资料”,将自己的身世之谜解开。

他说,他头一次触及到这个问题是在一九四零年,当时抗战已经三年,他留学德国、美国后,于珍珠港事件之前回到了重庆。

有一天,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看到一本美国作家约翰·根舍所写的《亚洲内幕》,其中一段写道:蒋介石的二儿子蒋纬国,是国民党元老戴传贤先生之子,以后为了某个原因过继给了蒋介石。

他说,任何人对自己的身世都会好奇,他想问蒋介石,又不敢开口,但是,“我不敢问姓蒋的,可以问姓戴的”,戴先生是“义父”,是蒋介石在追随孙中山先生时的结拜兄弟。

蒋纬国说,戴传贤的回答很妙,他拿出一张蒋介石的照片,又拿出一面镜子,让蒋纬国拿着镜子自己照自己的侧面,问他:“是像这边,还是像那边?”

蒋纬国说:对于这两位了不起的人物,做谁的儿子他都愿意。

蒋纬国还谈及戴传贤的儿子戴安国,他说,戴安国是他的“义兄”,从小便是他的偶像。

透过这番含糊其词的话,可以看出蒋纬国在承认他是戴传贤之子。能说明蒋纬国系戴传贤的儿子的,还有一桩事。一九四〇年,蒋介石曾为戴传贤的母亲黄太夫人题写了墓碑。

此碑的碑额上刻着“今之孟母”四个篆字,下面中央是“戴母黄太夫人之墓”八个大字,上款写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八月”,说明戴母是一九二九年病故的。

下款落着竖碑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吉月,由男:传薪、传荣、传宣、传贤;孙:家典、家兴、家麟、家宝、家齐、家驹、家秀、家桢;曾孙:弘远、明远、承远、志远陪修敬立。”

据黄太夫人的曾孙,碑文中的“弘远”,戴传贤的亲侄孙戴孝密说:他家原住在四川广汉,曾祖父在城里经营瓷器业,因生意失败,才迁居成都四道街,靠教私塾为生。

其祖辈有弟兄四人,祖父传薪行大,传贤是他的四叔祖。父辈有弟兄八人,按排行,他应喊家秀(即戴安国)为七叔,喊蒋纬国为八叔。

他说,一九四一年三、四月间的一个早上,他四叔爷戴传贤对家人说:蒋委员长和夫人等要到他家来,叫他们都不要去上学。

大约十点钟左右,附近街道忽然戒严,街头巷尾,不准行人通过,不一会儿,三部黑色小汽车在大门口停下,他叔爷戴传贤率领一家老小迎上前去。

将蒋介石他们迎入客厅坐定,奉上茶点后,戴传贤就一一介绍,到了蒋纬国时,戴传贤叫他们喊他做“八叔”。

介绍完后,蒋介石开始说话,他说:今天到这里来,一是看望大嫂们;二是头一次带纬国来看你家的生活情况。

他讲完话后,给戴家的小辈每人发给五百元大洋,嘱把他们培养成才。

蒋纬国那时刚从德国回来,全副武装,腰间佩着明晃晃的短剑,戴孝密还顽皮地拉着短剑左右摇动。

八叔问他:“你当不当军人嘛?”于是,又摸他的头,又拍他的肩。

这时他父亲家兴指着蒋纬国对祖母说:“他多象传贤幺叔呀,真是戴家的人啊!”

戴传贤侄孙的这段回忆,肯定了蒋纬国是戴传贤的儿子,可作解开蒋纬国身世之谜的参考。

据蒋介石的侍卫官回忆,当年戴传贤对蒋纬国十分关心。他经常到蒋介石的官邸中去,如果碰上蒋纬国在蒋介石身边,戴传贤总要单独与蒋纬国谈一谈,问一问他的学习情况,教他旧学伦理。从这里也可看出戴传贤与蒋纬国的关系非同寻常。

蒋纬国儿时生活堪称幸福,对其养母姚冶诚他颇为孝顺,两人感情不错。

蒋纬国出生于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据他自己回忆,他幼年成长环境相当特殊,从一岁到四岁,一直寄养在上海一位姓朱的和姓邱的亲戚家里,与戴传贤的家人也常有往来。

四岁半时,随蒋介石回到奉化溪口老家,交由姚冶诚女士抚养。

姚冶诚是蒋介石的第二位夫人。她是江苏省吴县北桥芮埭乡人,出身贫苦农家,小名叫阿巧。

姚女士幼年父母早逝,只得依靠阿叔,后来嫁与一同乡人,搬迁至上海谋生。但其夫不务正业,并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不久病亡。

姚冶诚生活无着,只好到上海的妓院去帮佣,她在这儿与蒋介石相识。蒋因她为人厚道,性格温和,人又长得白嫩漂亮,便与她订交同居了。

那时,蒋介石对这位不满二十岁的姚冶诚十分喜爱。姚女士一口吴侬软语,音色甜润,说起话来好似唱歌一样。她长得俊俏,姿态娉婷,两条长长的辫子拖在背后,走路时一摆一甩,优美动人。

蒋介石当黄埔军校的校长时,姚冶诚曾在军校生活过一段时期,黄埔一期的学生大都与姚女士很熟。

有一年春节,蒋介石邀请一批学生到他家里过年。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到我家里来过年,我很高兴。我准备了一件珍贵的礼物藏在我的卧室里,你们可任意寻找,谁找到了,我就送给谁。”

学生们听了,便拥进蒋介石的卧室,东寻西翻,什么也没找到。这时,姚冶诚偷偷地指了指枕头下,学生们翻开蒋介石的枕头一看,只见是几本《曾胡治兵语录》。

学生们问:“是这书吗?”

姚冶诚连连点头。

学生们立即持书下楼,问蒋介石是不是此书,蒋介石微笑着点头,并送给每个学生一本。

蒋介石和陈洁如同居后,姚冶诚常住在上海和溪口丰镐房,与蒋介石的前妻毛福梅相处和谐。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她托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吴忠信在苏州城东南方向的蔡贞坊七号建了一所住宅,名叫“南园”,她带着蒋纬国搬迁到这儿定居。

姚冶诚自己没有生养,后又被蒋介石离弃,便将全部精力花在蒋纬国身上,待蒋纬国如同已出。

蒋纬国后来进入了“奉化县试办幼稚园”就读。当时,蒋介石长期在外,溪口老家仅只有王太夫人、毛福梅、姚冶诚及蒋经国、蒋纬国五人。

五岁半那年,王太夫人过世,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和蒋纬国赴宁波读小学。九岁时兄弟两人又一起进入上海万竹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

那时,兄弟俩都用乳名,蒋经国叫“建丰”,蒋纬国叫“建镐”。

蒋纬国在中学里热心于童子军军训,“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每天升旗,他当号手。在学校学习成绩只属中上,但遵守校规,对同学很友爱,上学不乘汽车,从不因家庭特殊而炫耀。

在苏州时,他曾坐过一部日本式军用吉普车去兜风,刚开出大门,左邻右舍的小朋友纷纷攀登上车,他载着小朋友到观前街玄妙观玩了一阵才回家。

姚冶诚知道后,怕他撞祸,叮嘱他不准再乘军车外出,他也就再没坐过了。

蒋纬国十七岁中学毕业后,考上了东吴大学物理系,还到政治、社会、经济学系旁听有关课程,生活十分安定。二十岁时到德国留学。

到德国后,先学德文,再跟从一个贵妇人学礼仪,以后给驻德大使蒋百里当副官,并在装甲部队中见习。

一九三七年参加德国法西斯军队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一九三八年进入慕尼黑德国军校。一九三九年从军校毕业,获陆军少尉。不久,又到美国接受空军及陆军装甲兵训练。一九四〇年回国。

蒋纬国在德国留学期间,因蒋介石极力与希特勒拉拢,德国人也对他倍加照顾,他也学会了德国职业军官的派头,穿马靴,拿指挥棒,穿黑皮大衣,俨然一副德国军人的模样。到美国后又学了一身美式的派头和故作幽默的作风。

一九四〇年底,他回国后被蒋介石派至胡宗南手下工作,担任步兵二营少尉排长。抗战胜利前夕,调青年军六一六团二营任营长。

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何应钦、邱清泉等的提携下,以三十三岁不到的年龄,出任少将装甲兵副司令兼参谋长,直到退往台湾。这期间,他与姚冶诚很少见面。

一九四九年,姚冶诚随国民党逃迁台湾后,蒋纬国每逢周末假日,总要去探视这位孤寂的养母,给她的心灵一点慰藉。

每逢姚冶诚的生日,蒋纬国总会通知他的亲信部下们去给“妈妈热闹热闹,开开心”。

他们把姚冶诚请出来在寿堂正中端坐,蒋纬国首先跪下来磕头行大礼。

姚冶诚虽然会说他“又瞎胡闹了”,但在他行过大礼后,又接受蒋纬国部下,至交们的磕头,把姚冶诚捧得乐呼呼的。

她病逝于台湾,去世时,碍于蒋家的面子,新闻界不敢报导。

据说,蒋纬国对此非常生气,但亦无可奈何。有这么一位孝顺的养子,姚冶诚九泉有知,也应含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身世   太夫人   生母   德国   台湾   日本   蒋介石   寻常   举动   蒋经国   儿子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