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离世哀伤出不来,大都是人走后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亲人离世,遗体告别只是一个开始

仅仅完成仪式并不能让悲伤就此结束。当挚爱的人离开时,强烈的情绪波动会带来巨大的哀伤痛苦,而这种情绪能量需要得到完全释放,否则会形成心结。

怎能忘记,那个悄悄塞钱给你的人,那个守在窗口等你下班的人,那个每次回程把后备箱塞满好吃的的人,那个总是提醒你注意身体的人。那个最爱我们的人,被时间带走了。留下的只有不断增加的思念,以及无休止的孤独。如同敞着的伤口,碰到就会疼得钻心。而哀伤,这股强大的负性力量会将人拖入深渊,这也是许多人在亲人离世后陷入抑郁的原因之一。因此,完整的哀伤处理过程至关重要。

亲人走了 ,生者心理要过五关

第一关否认: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可能会感到麻木、茫然无措,而这种状态可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第二关、愤怒:对亲人不在这个世界无法接受,想要寻找一个反击的对象,或者将怒火迁怒到其他人身上,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数月或数年。第三关讨价还价:我们恨不得用自己最好的一切,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把事情恢复到从前的样子。第四关沮丧:感觉失控无助,自我怜悯,抑郁,这一阶段可能是最痛苦的。第五关接受:最终我们承认亲人的离去,不再责怪自己,追忆逝者,开启新的生活。

古人的丧葬习俗,并非只是为了逝者

民间丧葬习俗多种多样,“做七”习俗是其中一种,从人死后开始,每隔七天就要祭奠一次,最早的前七天被称为“头七”,要隆重纪念,而后面的“七七”、“百日”也有仪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特殊日子的缅怀,是一种漫长的告别,可以把对逝者的哀思慢慢表达出来,让悲伤惋惜的情绪逐渐缓解,具有抚慰生者心灵的疗愈作用。现代生活中,哀伤的仪式感变得越来越少,人们会把哀思寄托在每年一度的清明节上,以此来抚慰内心深处的悲伤之情,然而,对于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疼痛,这样的做法还远远不够。

悲伤的能量,会将人拖入深渊

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而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会反映出你的能量级别。悲伤的能量就像深海寒冰,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黯淡无光,陷入一种漫无目的的孤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这种生活充满了对过去的懊悔、自责和悲恸。当我们身处负能量久了,首先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其次是我们的关系,不论是亲密关系,还是生活当中各种重要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悲伤不应该被压抑,悲痛也不应该化为力量,即使形成了力量也会向外伤人,向内伤己。哭要哭透、伤心要伤心到家,给哀伤充分的仪式和时间,直到从心理上完全分离,有过哀伤处理的人内心才会真正健康。

做好四件事让,让自己走出哀伤重新振作

我知道你可能觉得,悲伤和难过是唯一可以和他(她)保持联系的方式;我知道他(她)的离去带走了你生命的力量,使你总沉浸在哀叹、自责、遗憾、追悔之中;我知道你的内心还残留着,他(她)离去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如果你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强烈建议你,应该去进行一次哀伤处理。

1、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哀悼仪式,尽情释放对他的情感和对自己的责备,允许自己放声大哭,宣泄悲伤,忠实地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释放心中的悲痛和挥之不去的思念。

2、试着从离世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如果他仍在,听到你的心声,他会怎样回应你?他最希望你过上怎样的生活?最想让你记住他的是什么?把孩子考了好成绩、添了小宝宝、买了新房子,都与故去的亲人念叨,这就是一场缓解哀伤,延续过去美好的仪式。

3 、与逝者建立可持续的连接关系,用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通过写一封信、作一首诗或画一幅画,可以将你的情感安放在一个安宁的空间中,以此来纪念他们。

4,从逝者那里收获美好,找到生活的意义,死亡并不总是意味着悲伤和放弃,它也可以是一种温暖和永恒。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所说,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了。生死并不是对立的,生者的记忆,是对灵魂的延续。

亲爱的,无论是我们爱的人还是爱我们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死亡。生活就像是一场不断失去和得到的过程。虽然死亡是宿命,但是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它,就会获得拯救。因此,我们应该去追求那些值得追求的,珍惜那些值得珍惜的。好好活着,是对亲人最大的祝福,他们一直在你的生命中,给你力量和希望。你会带着这生命的礼物,如他所愿的,好好生活!爱自己,就像他爱你一样!我是心理咨询师吴小美,你的情绪伴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哀伤   亲人   都会   逝者   习俗   仪式   能量   环节   悲伤   情绪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