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期革命往事(26)-自由同盟和左联的成立

潘汉年、夏衍、冯雪峰等人筹备成立左联几个月后,冯雪峰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让他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是否可以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发起人之一。

鲁迅虽不大同意这种方式,认为一成立就会马上被解散。即便如此,鲁迅依然立刻答应参加,并做自由大同盟的发起人之一。

自由大同盟成立二十天后,左联成立大会在陈望道任校长的中华艺术大学的一个教室里召开。

在此之前,鲁迅提议追加郁达夫为左联发起人之一,冯雪峰则邀请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前来参加成立大会。

关于左联成立大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这样写道:

“(一九三0年)三月一日下午,潘汉年和闸北区委的一位负责人找到了我,说要先看看会场的情况,他们同我和戴平万四个人一起去看了。

从北四川路与窦乐安路的交界,到艺大二楼的进口处,直到全校的房间,都仔细作了观察。有哪几个门可以出口,有没有后门,经过后门可以从哪条路出去,都作了周密的检查。后来潘汉年对我说,这次会筹备得久,到会的人又多,国民党反动派方面可能已经得到了些风声,因此必须特别谨慎,我们已经准备了纠察队和保卫人员。他对我说:‘你可以事先和冯雪峰、柔石讲明,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让他们两个人陪着鲁迅首先从后门撤退。

在会场中我们布置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工人纠察队员,他们会一直保护鲁迅先生的。’同时他又告诉我,在会场内外,从北四川路底到窦乐安路,到中华艺大门口,安排了大约二十个纠察队员,只要我们警惕可疑人物,不粗心大意,那么,会议的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潘汉年亲到会场落实安全措施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左联成立大会在中华艺大一楼中间一个教室内召开,“至下午两时,教室里已被坐满,大约共有五六十人。”

“大会的程序是:首先推定鲁迅、钱杏邨、沈端先(夏衍)三人为主席团,然后由冯乃超报告筹备经过,郑伯奇对“左联”纲领作了说明,接着由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代表潘漠华致贺词,鲁迅、彭康、田汉、华汉(阳翰笙)等讲话。大会选出了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执行委员,周全平、蒋光慈二人为候补执行委员。”

冯雪峰与潘漠华自北平一别后,已有三年多未见面了。

夏衍在其回忆录中曾坦言,史沫特莱、尾崎秀实、山上正义“三位外国同志帮助左联进行了许多工作”,并“希望谈左联历史,不要忘记这几位外国同志。”

中国革命不能忘记的外国同志当然不仅仅只有他们三位:《中国评论报》主编伊罗生的真实身份是美共党员,英文刊物《中国通讯》记者汉斯·希伯是德共党员,《中国呼声》主编格兰尼奇夫妇是美共党员,《法兰克福报》记者佐尔格是苏联红军总参的“谍王”,电气工程师甘普霖是英共党员,还有宋庆龄的密友魏璐诗、耿丽淑、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

随着左联的成立,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左翼戏剧家联盟(剧联)、左翼新闻记者联盟(记联)、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教联)、左翼音乐工作者联盟(乐联)、左翼美术家联盟(美联)及世界语联盟(语联)等七个团体先后陆续成立,后来与左联一起共同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

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通过文总党团组织对左翼各团体进行管理,文总与济难会(互济会)、自由大同盟以及后来成立的国民御侮自救会、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都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外围组织,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地方。

鲁迅由于是自由同盟和左联的发起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文“呈请通缉堕落文人鲁迅等51人”,鲁迅不得不避居内山完造家中20多天。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鲁迅   自由   左翼   发起人   中华   后门   上海   中国   同盟   党员   往事   大会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