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为何要加入北约?有这么一个邻居,芬兰再怎么中立也怕被吞并

当地时间4月4日,芬兰正式加入了北约,成为了北约第31个成员国。芬兰加入北约后,整个波罗的海就成为了北约的“内海”,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可以说成为了“瓮中之鳖”。芬兰原本是一个中立国,如今却选择了加入北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件事,还得从200年前说起。

一,俄罗斯的野心——打通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公元9世纪开始,北欧地区兴起了一支强大的民族,他们被称为“维京人”,他们建立了强大的丹麦王国,垄断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在欧洲四处扩张,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以及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冰岛以及法国等地。侵入法国的维京人建立诺曼公国,成为了法国的诸侯之一。后来这个诺曼公国又征服了英格兰,并为了争夺法国王位而发动了英法百年战争。可以说,北欧人在欧洲的征服推动了欧洲现代地缘政治的形成。

北欧人的扩张

在东欧方面,北欧人中的一支——罗斯人,从波罗的海沿岸侵入到诺夫哥罗德,在此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后来留里克王朝又征服了第聂伯河沿岸,并迁都基辅,史称“基辅罗斯”,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而罗斯人和当地的东斯拉夫人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新的俄罗斯民族。

基辅罗斯的占据的东欧平原是波罗的海和黑海贸易的陆上通道,有第聂伯河、多瑙河沟通着欧洲南北的交通。罗斯国家控制着这个通道,最终发展起来。因此,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控制着河流的出海口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意识早已刻在了民族的基因里。历史上,俄罗斯为了打通黑海、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周边国家长期开战,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在基辅罗斯时代,就不断对黑海沿岸和东罗马帝国发动进攻。

基辅罗斯

不过好景不长,基辅罗斯后来就分裂了,到13世纪中期被蒙古征服,沦为了金帐汗国的附属国。到16世纪,莫斯科大公国才摆脱了蒙古的束缚,并统一了罗斯各国,兼并了蒙古各部。1547年,伊凡四世称帝,标志着俄罗斯帝国正式建立起来。

北欧方面,丹麦王国强盛几百年后,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1523年,瑞典从丹麦独立而出,开始和丹麦爆发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瑞典成为了北欧的霸主,基本占据了整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地区。

俄罗斯建立后,就想打通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于是和瑞典爆发了长期持久的战争。从1558年到1583年,俄罗斯和瑞典、丹麦-挪威打了20多年。最终,俄国战败,芬兰湾被瑞典牢牢控制。此后的俄罗斯长期陷入内忧外患,不仅未能打通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就连本土都接连遭到瑞典和波兰的进攻,王朝覆灭。

而这种局面直到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才得以改变。1696年,彼得大帝即位,他为了富国强兵,打通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在国内推行了欧式改革,建设了强大的军队。1700年,俄罗斯和瑞典之间的北方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打了20年,最终俄罗斯获得了胜利,获得了芬兰湾以东的土地,成功打通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此后,彼得大帝将首都直接迁徙到此,建立了彼得堡,而波罗的海舰队也在该时期建立起来。

二,芬兰的命运,中立国无法拥有和平

不过,俄罗斯并不满足于此。在此后的100年里,俄罗斯不断向欧洲西部推进,比如三次瓜分波兰就是“杰作”,而芬兰也在俄罗斯的大规模西进过程中沦陷了。1809年,俄罗斯占领了整个芬兰。当然,为了缓解民族矛盾,俄罗斯在芬兰推行了“自治”,赋予芬兰很大的自主权力。也就是说,芬兰沦为了俄罗斯的附属国。到了19世纪末期,俄罗斯开始取消芬兰的自治权,并解散了芬兰的军队,这导致芬兰的民族独立热情高涨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芬兰在德国的支持下独立了,并宣布自己为永久中立国,而新建立的苏俄也承认了芬兰觉得独立。可是元气恢复的俄国并不想停止西进,这使得芬兰如坐针毡。为了防止被苏联吞并,芬兰极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建立共同的军事联盟,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苏联的扩张的失败。1932年,芬兰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这对于俄国来说不过就是一张废纸罢了。此后芬兰又计划和瑞典建立军事同盟,但也因为苏联的干涉而失败。

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德国的扩张引起了整个欧洲的恐慌。1939年,苏联大规模向西扩张,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并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划分了两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其中规定西欧归德国,东欧归苏联,而芬兰被划入到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条约签订后,苏联就开始放开手脚,在东欧大规模扩张,试图建立一条固若金汤的“东方战线”。而芬兰既然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被划给了苏联,那苏联岂能让芬兰继续保持独立?但是,现在苏联又没有借口对芬兰发动战争,那该怎么办?

这时候,斯大林就以德国的威胁为理由,要求用两倍的土地去交换芬兰的部分土地,并要求租借一部分土地,并在芬兰湾的一些岛屿上设防。芬兰当然知道苏联的不怀好意,于是果断地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苏联见阴谋被识破,于是制造了“曼尼拉事件”,直接撕毁《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对芬兰发动了战争。

苏联提出的交易领土示意图

芬兰为了抵抗苏联的入侵,进行了全国的动员,军队迅速从3万扩张到了12.7万,并在全国推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很快,苏联30万大军的就浩浩荡荡杀向了芬兰,但是芬兰崎岖不平的地形让苏联的“钢铁洪流”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最终,双方经过了3个月的大战,芬兰兵员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被迫和苏联签订了和平条约,割让给了苏联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别看这次割让的土地少,但是却占据了芬兰十分之一的耕地,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包括芬兰的第二大城市也被划给了苏联。不仅如此,芬兰湾的许多岛屿被迫租让给了苏联,租期为30年。苏芬战争后,斯大林终于如愿地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不过,苏联的损失也不少,苏联公布的的伤亡高达6万人,《赫鲁晓夫回忆录》里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这场战争如同今天的乌克兰战争一样暴露了俄国的虚弱。此后,希特勒就开始谋划征服苏联了。

东方战线的建立


三,芬兰舍弃中立,选择加入北约

在德国入侵北欧的时候,芬兰宁远被德国控制也不愿意和苏联为伍。1942年,芬兰和德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允许德国的军队从芬兰进攻苏联。可见,芬兰有着强烈的“反俄情绪”。二战后期,苏联大规模反击,德国走向失败,芬兰为了自保,赶紧选择中立,这才避免了被苏联兼并。

二战结束后,整个东欧都成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1948年,芬兰再次和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其中规定禁止芬兰加入任何反对苏联的组织。很显然,这时候的芬兰也沦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了。直到苏联解体,芬兰才重新和西欧接近。1992年,芬兰与俄罗斯签署新的共同防御协议,这个新的协议只是承诺要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并没有其他的规定。1995年,芬兰加入了欧盟,并试图加入北约。不过由于国内民众的反对,芬兰加入北约的议程搁置了。

苏联解体后,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的所谓的“东方防线”早已土崩瓦解。为了对抗北约东扩,俄罗斯就选择西扩,不断占领乌克兰的土地,引发了乌克兰危机。2012年,乌克兰危机开始显现,芬兰感觉历史似乎正在重演,于是再次提出要加入北约。

芬兰和俄罗斯有1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如果芬兰加入北约,那就会对俄罗斯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因此,北约对待芬兰是否加入北约也是保持谨慎的态度。而在2022年,俄罗斯直接发动了乌克兰战争,大规模出兵乌克兰,使得俄罗斯的力量被牵制在了乌克兰,无暇顾及波罗的海。于是,芬兰在去年再次提出加入北约。

北约在2022年已经有了30个成员国,要加入北约必须要得到30国的全体通过。在过去,土耳其是不同意芬兰加入北约的,可是乌克兰战争让黑海的局势变得恶化,土耳其担心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后,会再次打造强悍的黑海舰队来对付土耳其,于是同意芬兰加入北约的要求,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可以说,正式俄罗斯发动的战争加速了芬兰投向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北约   芬兰   波罗的海   基辅   罗斯   北欧   乌克兰   苏联   瑞典   俄罗斯   邻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