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商讨对付萧禧

赵顼说:“贵使者远道而来,可先行休息,这些具体事务朕会安排专人与你商谈的。”

箫禧走后,赵顼召辅臣在资政殿商量,决定就由韩缜、张诚一与萧禧在都亭驿会谈。赵顼问:“如萧禧以分水岭之议未果而不肯回国,怎么办?”王安石说:“一切等萧禧与韩缜会谈后再作定夺吧。我们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应对。”

在会谈中,萧禧果然在辽国国书以外,坚持他在殿上向皇帝提出的三点无理要求:“一、蔚州地段,你方以秦王台、古长城为界,我朝认为应以分水岭为界,所争地约七里, 二、朔州地段,你方以黄嵬大山北脚、烽火铺为界。我朝认为应以黄嵬大山分水岭、瓦窑坞分水岭为界,所争地南北约三十里。三、应州地段,你方以长连城为界,我朝认为应以水峪内分水岭为界。不达到我方要求,本人无法向国主交代,只好住着不走。”

韩缜怒道:“萧大人态度如此强横,却拿不出任何根据。相反的,我朝却掌握着辽方承认的,历来边界在长连城、六菩岭一带的公文、证据六十多件。”

三月十四,清明节,赵顼召见韩缜说:“听说萧禧会谈中还是漫天要价,你们要顾全大局,妥为周旋。来日再会谈后,在宴席上,卿等可以更客气地接待。朕曾再三说,从雁门关新建的哨所以西直到古长城,便是边民指认的分水岭。萧禧送来的折子文牒,与我地理图志也是符合的。卿等可以同他好好协商,不致形成僵局。”

韩缜等人每天与萧禧在馆驿谈判争辩,萧禧一直坚持要以分水岭为界,但又说不明白具体何处是分水岭。

赵顼再次召见萧禧:“两朝和好年深,现在既想委边臣各加审视,我们又考虑刘忱等所奏未得周全,朕决定改派韩缜、张诚一与你乘驿到边境上,现场会办商量。你可以此归报。”萧禧说:“在京城都谈不拢,到边境谈,又有什么用,本使不能受命。”

眼睁睁地望着箫禧不辞而别,径自下殿,赵顼强压怒火,对两府大臣说:“看来萧禧此次来极想生事,意外之变,难保不会发生。从澶渊讲和以来,到现在七十多年了。河北人不知战,兵备虚弱,财用空虚,加之去年以来的旱灾,百姓流散,若和辽国交兵,我们怎样应付?卿等肩负国家大事,体同休戚,宜早为朕谋划,以固社稷。”

王安石建议:“可传旨给韩缜、张诚一,要他俩统一口径告诉萧禧,‘会谈久拖不决,我朝将另派信使,持国书去见北朝皇帝,直接去你国会谈商量。你若在馆驿不走,悉听尊便。’”

陈升之说:“还要告诉萧禧,边界历年的文字证照,案底尽在我枢密院中,他可以随时取看。北朝皇帝若想顾惜盟好,必不肯强要我朝做不能依从之事,看萧禧如何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雁门关   瓦窑   秦王   连城   国书   北朝   长城   分水岭   地段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