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王翦为什么没有被封侯

王翦,秦末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人,生卒年月不详,少年时喜欢军事,成年后投军入伍,因战功卓著,到嬴政即位时已经是秦军重要的将领,嬴政八年平定长安君成蛟叛乱,次年,嬴政铲除嫪毐势力时,为稳定咸阳局势起到重要作用。

嬴政亲政后在李斯、尉缭的帮助下,沿袭秦历代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不断向东方扩张。

始皇十一年,即公元前236年,燕国攻打赵国,秦借机出兵赵国。王翦、桓齮、杨端和率军进攻邺,邺是邯郸的南大门,久攻不下,攻占了附近的九座城邑。王翦领一军向北进攻阏与、橑杨,把军队合并为一支,第十八天就把军中凡是年俸禄不满百石的下级军官送回国,又在军中十人挑选二人组成先锋队,很快就攻下了阏与、橑杨。桓齮率领的一军也攻下了邺城及其西面的安阳城。

始皇十二年,天下大旱,六月、七月滴雨未下,八月才降雨。十三年,桓齮攻取赵国的平阳城,杀死赵将户辄,斩首十万,十四年攻取宜安,平定平阳、武城。十七年,内史腾灭韩,这一年,赵国大饥荒。

始皇十八年,秦大举兴兵进攻赵国。王翦率军从上郡出发,直奔井陉,杨端和从南路出发,目标都指向赵都邯郸,就连羌兵也随同出征。赵国派出名将李牧迎战。李牧曾于公元前232年在肥和番吾,接连击败过秦军。

李牧长期在赵国北部边境领兵抵御匈奴的侵扰,制定坚壁清野的防御策略,数年来匈奴没占到便宜。他训练有一支精良的边军,士兵每天训练,伙食又好。当武器装备、作战实力明显高于匈奴时,一战迁灭十万匈奴兵。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南下赵国边境。

李牧被紧急抽调到抗秦前线,在井陉东边的东垣城(今河北正定)筑垒防守。王翦军多次发起攻城战,都未能攻克。两军相持一年多。李牧成为横亘在王翦灭赵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因而王翦建议秦王对赵国行反间计除掉李牧。除掉李牧后,王翦挥军东向,斩杀代替李牧指挥的赵将赵葱。第二年,王翦和羌将羌廆攻破东阳城,俘获赵王,赵国灭亡。仅余赵王迁的兄长赵嘉逃亡北边的代,自立为王。

秦王想起自己在出生地邯郸的少年生活,那个时候并不快乐。生母赵姬原先侍奉大商人吕不韦,精明无比的投机商决定赌一把,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给秦在赵做质子的秦异人(后为秦庄襄王),后来异人抛下她们母子,只身逃回秦国。这样的出身会被左邻右舍看不起,邻人们不免会逗小赵政(嬴政):“你爸爸是谁啊?”“那个做买卖的吕老板你喊他什么?”“你爹逃回秦国了,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常常惹得旁人大笑。鄙夷的取笑深深烙印在嬴政心中,屈辱的经历似梗在喉不吐不快。

秦王巡游邯郸,车队卫兵浩浩荡荡,旌旗迎风飘摆,号角呜呜长鸣。邯郸人争相一睹秦王风采,有知道秦王早年经历的窃窃私语“他小时候就住在xx街!”秦王下令凡是当年与太后娘家有仇怨的人一律活埋,自然也没放过那些曾经羞辱过他的左右街坊。

王翦领兵驻守在中山(故赵国中东部),伺机迁灭燕国。始皇二十年(前227年)发生了荆轲刺秦,盛怒的秦王令王翦、辛胜灭了燕国,他俩在易水河西岸击破燕国、赵嘉联军,这里曾是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添兵增将的王翦,渡过易水再战太子丹,一举攻下城高池深的燕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逃到辽东。

战后,王翦告老还乡,安养去了。

前226年,秦国迎来数十年不遇的大雪,积雪深二尺五寸。

秦国灭了韩、魏、赵,燕国支离破碎,加以多次击败楚国,秦王认为一举迁灭楚国的时机来了,打算派遣曾以数千兵马虏获藏匿在衍水的太子丹的年轻将领李信领兵出战。

咸阳大殿的朝堂上,始皇用嘉许的目光注视李信,问道:“李将军,三晋平定,北方安稳,上天给与我大秦灭楚的良机,你认为带领多少兵马即可灭楚?”

“给我二十万人马足够。”年轻的李信声如洪钟。始皇又问王翦“老将军,你觉得呢?”

王翦不疾不徐回答道:“老臣觉得,少于六十万都没有把握。”

始皇大笑:“王将军老矣,你看李将军果敢壮勇,气势如虹,说到寡人的心坎上了。”于是派李信、蒙武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此时,王翦请病假回东乡养病。

前225年,李信、蒙武各领一军,李信攻平舆(今驻马店市东部),蒙武攻寝(今阜阳临泉)。两军虽然攻无不克,但也付出较大的代价。李信再攻取西北的郾郢,拿下了汝水上游的这一军事重镇,接连攻下十几座城邑,于是和蒙武约定向西进军,于城父会合。就在李信军移动中,项燕率大军悄悄尾随,三日三夜不停歇。在夜色掩护下,楚军向秦军大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攻入了两个大营,杀死七名都尉,迁灭大部。混乱中李信仅带少数人马逃回秦国。

这一战,秦军大败,楚军大胜,凭借此役项燕被封为武安君,统领楚国军队。

李信大败而回,始皇震怒,驱车到王翦老家频阳虚心向王翦道歉:“王将军,寡人没听从您的话,以致李信丧军辱国。想不到项燕如此能战。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但您怎么能抛弃我呢!”

王翦再拜,回复秦王:“陛下请原谅老臣年老多病,头脑昏聩,这灭楚之事还是另择良将吧。”

始皇又道歉:“老将军,都是寡人的不对,你千万不要再推辞。”

王翦看到秦王决意启用自己,就不再推托,但仍然不改六十万,“陛下如果迫不得已任用老臣出征,我还是那句话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说完,等着始皇的反应。

始皇脸上的凝重和缓多了:“一切听从将军的谋划。”秦王从各地调集六十万人马,交给王翦指挥,并亲自送到灞上。

灞水风波起,塬上柳枝摇。

秦王二十三年,始皇率领一众文武百官伫立在灞桥头:“王将军,寡人把这六十万大军尽皆交付与你,望你早传捷报,令朕一舒胸怀。”王翦却请求始皇把咸阳城西的一块良田赐给他,还有城中的一处大宅子。始皇不解,问道:“将军即将帅军出战,难道还担忧家人生活上的问题?”王翦回复道:“回陛下,老臣明白,身为大王将帅,立多大的功劳,按照秦律都不能封侯。所以趁着陛下委臣重任之际,我不过是及时请求大王多多赏赐良田美池作为子孙的家业罢了。”始皇大笑应允。

王翦率军到武关口,前前后后又派出了五批使者,请求秦王赏赐更多的良田沃土。随从中有人私语主帅“将军您三番五次请求大王的赏赐,这不会太过分了吧?”王翦看一眼手下,悠悠说道:“不然。大王这个人疑心重,现如今大秦国全部兵马都交给我统领,我要不多多请求赏赐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来表明心迹,难道想让大王在朝堂上对我疑神疑鬼吗?”

其实,历代帝王对手握重兵的臣子都忌惮三分,岂止是王翦一个人的遭遇呢,只不过王翦清楚拥兵自重意味着什么。

公元前224年,王翦六十万大军行至陈以南的平舆,深沟固垒,摆出与楚国决一死战的架势。楚王派出武安君项燕率领四十万大军前去抵御。楚军叫阵,秦军不出战;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应战,任凭楚军挑唆、谩骂,秦军前沿阵地还是高挂免战牌。

六十万秦军至平舆何来?灭楚也。奈何不出战?耗字也,消耗对方钱粮,消耗对方耐心,伺敌动再动,寻找有利战机一举歼灭对方。

有着强大后方支持的王翦命令士兵,没有作战任务时保持平常的生活。军中伙食又好,主帅经常和士卒们一同就餐,嘘寒问暖,谈笑风生,这一切感召着每一位战士。过了许久,王翦询问兵卒们平时都干些什么,回复说“战士们整天比赛投掷石头看谁掷得远”。王翦很欣慰“这样的队伍才有战斗力”。

项燕这一方就不同了。楚国弱小,又屡遭大战,四十万大军的钱粮耗费令楚国捉襟见肘,楚王负刍催促项燕尽早与敌决战。在多次挑战秦军不成的无奈之下,主帅决定挥军东进,一是吸引敌军出战,在运动中寻找歼灭敌人的机会,二是靠近后方减轻运输的压力。这一动可不得了,王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六十万大军犹如饿狼,精兵强将扑向楚军。仓促间楚军无法形成有利的战阵,一触即溃。项燕只好率乱军逃向蕲,王翦紧追不舍,在蕲南斩杀项燕。楚军四处溃逃。

这多像一年前项燕大败李信的一幕啊,只是时势易矣。

王翦领军乘胜攻占楚国大部分地区。第二年,没费多大力气攻克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江南地区,设立会稽郡,继续向南用兵,征服百越地区,设立闽中郡。

至此,王翦真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凭借着平定赵国,攻破燕国,消灭楚国的战绩,王翦名列“战国四大名将”。

秦朝末年兵荒马乱,王氏后人一支逃到琅琊(山东临沂)一带,繁衍生根。其后几百年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出了六百多名士高官,有九十二位宰相,最有名的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王氏家族何以绵延数百年,究其原因,可能要有良好的家风、具备胆识和智慧,还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吧。

司马迁评价王翦时把他和另一位战神白起比较,说他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王翦虽然善始善终,终“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致使其“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这里的因果

有人说,王翦曾被封为“武城侯”,其来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所刻的琅琊石刻:

……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

认为王离的“武城侯”是从爷爷王翦那里继承而来,所以王翦也应该被封为“武城侯”。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证据,无法明确王离的爵位是否是继承王翦而来,也无法得出王翦曾经被明确封侯。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王翦灭赵、燕、魏之后,是还没有被封侯的。因为出征时,王翦曾经五次向秦王政索要大量的美田宅院,并公开表示: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虽然王翦此举是为了秦王政安心把六十万大军交到自己手里,表示自己只贪图田园土地而没有其他心思。但明确说明了,起码连灭三国后的王翦,仍然没有获得封侯的资格。

而在同一时期,秦国是有三名封君的。不过这三人的地位都比较特殊,一个傀儡诸侯国君卫君,还有两个是秦王政的亲戚、在平定嫪毐之乱中立下大功的楚国公子昌平君与昌文君。但就在这一年,因为秦王政决意灭楚,导致昌平君叛秦归楚,给了秦军重大打击。虽然王翦与蒙毅最终成功平定了昌平君之乱,将楚系外戚势力逐出秦廷,但整个秦廷对功臣封侯的态度都变得异常谨慎起来。因为已经先后发生了长信侯嫪毐作乱,昌平君谋逆这两件动摇秦国统治的大事。

等到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该如何治理天下。大臣们普遍认为继续施行分封制,让秦公子们去各地为王,功臣们列土封侯。实际上,后来的汉朝刚刚建立时,实行的就是这种郡国共存制度,宗室子弟与功臣们被封为王侯,独自治理封地,而朝廷中央控制的地区则施行郡县制。

但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表示周朝武王、周公也分封了子弟功臣在天下各地,可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的亲缘关系都疏远了,最后变得象敌人一样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都无法制止。所以不能施行分封制,而应该全国都施行郡县制。至于诸公子与功臣们: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认同了这个观点,于是不但不封群公子,甚至连功臣们也一并没有被封侯。公子与功臣们只是得到了“公赋税重赏”,更不要说像汉初的诸侯王那样独自治理封国封地了。

所以王翦没有被封侯,并非是因为他的功劳不够,也不是因为秦始皇的猜忌,仅仅是因为他赶上的时代不对。秦灭六国之后,最初确定制度时是不准备分封列侯的。后来政策调整重新封侯的时候,王翦已经死了。因为王翦儿子王贲自己的功劳已经足够封侯了,秦始皇追念王翦的功劳大,所以就把他的孙子王离封为了武城侯。这可能就是王离的名字能排在王贲前面的原因,因为王离的爵位功勋来自于未来得及被封侯的王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平舆   武城   秦国   秦王   楚国   邯郸   功臣   大军   大王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