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周文科

抗日英雄周文科,1913年6月3日出生于淮阴县刘老庄小周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期间,他带领淮阴北乡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灵活机动地打击日伪军和蒋顽分子,经常打得敌人抱头鼠窜,胆颤心寒。

1938年春,周文科参加吴觉、谢冰岩、宋振鼎、纪乐天、夏如爱组织的苏北抗日同盟会,并在渔沟参加同盟会训练班培训,1939年3月入党,同年5月,参加由张芳久、吴觉领导的淮阴抗日义勇队,历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营教导员;九团政治处主任;淮阴县民兵总队队长,淮阴警卫团副团长;东海县警卫团团长;淮阴独立团参谋长;淮涟二支队参谋长;淮阴县副县长兼淮阴县大队副大队长等职。

周文科同志不仅自己参加革命工作,还带着二弟周文忠、三弟周文广(周道)投身革命,因三兄弟对敌作战勇猛,身上虎劲十足。因此,淮阴北乡人民皆称颂他们为“周家三只虎”。他从193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到1945年5月,整整与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战斗了七年。七年间,他多次负伤,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威震敌胆,为淮阴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

1947年5月4日,他在与国民党顽匪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腹部中枪,于5月5日英勇牺牲。时年35岁。今年5月,是周文科同志为国捐躯76周年,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先烈,值此清明节期间,特书此文以飨读者,以示纪念。

一、 骁勇善战,拔除敌据点。

1943年7月,骄阳似火,淮海六分区要求淮阴县大队合力拔除淮沭路上的徐溜日伪据点,周文科接到命令以后,他首先分析敌情,对敌据点实施围困;其次,安排民兵斩杀很多野狗,利用天气炎热,动物尸容易腐烂发臭的特点,对敌大摆“臭狗阵”,把很多臭狗投入日伪军日常饮水的水塘、水井中,断敌水源;另外,还利用土制汽油桶大炮,把火药和辣椒粉一起打进敌炮楼,使浓浓的辣椒粉味熏得敌人既咳漱又睁不开眼睛,炮楼内的敌人眼泪、鼻涕交流,根本无法打仗,这种对敌办法,民兵们谓之“土瓦斯”。

在使用“臭狗阵”“土瓦斯”围困敌据点多日后,迫使敌炮楼内日、伪军无水可喝,即使有的日伪军忍不住喝点水,其肚子痛得又直不起腰,不断要上茅房,有一个日伪军因上茅房被埋伏在敌炮楼东南角制高点上的民兵神枪手蒋必科射杀在茅房边。这样,躲在据点里的日伪军只好在随地大小便,据点内脏臭不堪,日伪军一个个怨声载道,叫苦连天;与此同时,周文科还组织伪军家属到据点大门外喊话劝降,迫使据点内伪军们人心惶惶、无心恋战。

敌人被断水数日,炮楼内的日伪军仍然负隅顽抗,他们试图突围,一遍遍被周文科组织的火力打得缩进炮楼。在围困多日后的一个下午,战壕内的周文科听见一个姓董的伪军小队长手里拿着手榴弹对伪军们说:“谁敢投降,我就炸死谁!”,听到这话,周文科估计炮楼内的伪军们可能呆不住了,进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他带着警卫员左林一个箭步越过敌据点外的交通沟来到敌据点门前,猛的一脚踢开据点大门,砰!砰!二枪,高喊:“缴枪不杀”。炮楼里的几十个伪军,一看周文科来了,一个个是见“虎”色变,包括手里拿着手榴弹要炸死投降者的姓董的伪军小队长也只好乖乖地高举双手投降,围在炮楼四周的战友们见此情形,一起冲锋打进敌炮楼,县大队零伤亡解决战斗。

徐溜日伪据点的拔除,俘敌40余人,缴长枪40余支、子弹若干、粮食20余万斤。使淮阴县北部徐溜与刘皮等乡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受到淮海六分区领导的高度称赞。

1943年9月4日,为打开淮海抗日根据地首脑机关驻地张圩乡的门户,接上级指示,必须拔除处在沭阳张圩乡六塘河对岸的淮阴古寨朱南圩日伪据点。

接到命令后,周文科认为该据点在淮阴北乡较为坚固,紧挨地主院墙,内有日、伪军80余人,硬攻必然带来重大牺牲。针对这一特点,周文科决定,在采取拔除徐溜日伪据点时使用的“臭狗阵”、“土瓦斯”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另辟溪径,发明“土坦克”、“土飞机”对敌据点实施巧攻。

周文科安排民兵在八仙桌上覆上几床湿棉被当作“土坦克”,在距离敌据点50多米处地主家凿开院墙,把“土坦克”向敌据点缓缓推进,以遮挡炮楼内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在“土坦克”的掩护下,周文科二弟周文忠立即带领民兵们快速开挖1米多宽、1米多深的通向敌炮楼根部交通沟。交通沟挖好后,民兵们弓着腰迅速向敌炮楼根部运送大量浇上煤油的干柴草,另在敌炮楼根部的关键部位安装上由土炸药及手榴弹捆制的“土飞机”。

随着干柴草被竹竿头上包裹的已浸煤油的火棉絮点着,霎拉间,浓烟滚滚,立刻窜起三丈多高的火头;这时“土飞机”引信也在丝丝作响,紧接着“轰”的一声巨响,炮楼里的敌人连同炮楼飞上了天。坐上“土飞机”的敌人,死伤一片,即使没有伤亡的敌人,也被烈焰烧烤得发燃眉焦、抱头鼠窜。

这时,周文科带领县大队的战士们犹如猛虎一样扑向敌人,战士们的喊杀声、敌人嚎叫声此起彼伏......一个被烧烤得面如黑漆的日伪中队长何希尧企图率众负隅顽抗,举枪对准周文科,被眼尖手快的游击队长叶华一枪击毙。其余敌人皆举手投降。

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战斗,周文科带领战士们一举攻克了古寨朱南圩日伪据点。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30多人,生俘50多人,缴获长、短枪80余支,子弹及军需物品若干。使徐溜、刘皮等乡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受到新四军淮海六分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1945年底,周文科奉命出任东海县警卫团团长,离开淮阴时只带一名马夫和通讯员。东海是淮海解放区的边缘地带。日军虽然投降,但那里的伪军、土匪和国民党顽固派仍十分猖獗,他们到处鱼肉百姓,烧杀抢、奸,东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周文科同志到任后,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带领东海人民和伪军、土匪及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激烈的战斗。在到任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他带领东海警卫团的战士们先后攻克了东海县境内的上房,陡沟、桑境、龙苴等日伪及土匪据点。

在攻打东海龙苴日伪据点时,由于炮楼内敌人疯狂抵抗,警卫团久攻不下,周文科同志组织敢死突击队,利用“土坦克”做掩护,挖地沟,把一捆捆手榴弹绑成“土飞机”送到敌人的炮楼根部,随着用“土飞机”实施爆破的一声巨响,顷刻间把炮楼和敌人送上了天。说时迟,那时快,周文科带领东海警卫团的战士们不顾未死伤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突出战壕,猛烈冲杀,终于消灭东海龙苴据点的全部敌人,活捉匪首刘大勇,交人民政府处决。

二、阻顽匪,力保八十二烈士墓

1947年3月,驻淮阴五里的国民党军张学中部的一个连配合五里“还乡团”强抓五里、徐溜、刘皮等乡周围的几百名男女老少当壮丁,要求壮丁们自带三天口粮,强迫他们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拆毁烈士祠,壮志亭等祭奠建筑物,还兽性大发用机关枪疯狂扫射壮志亭里的纪念碑,把八十二烈士纪念碑打得伤痕累累。

不仅如此,反动派还炮轰烈士墓塔,并扬言还要在第二天挖开八十二烈士墓。得知这一情况后,时任淮阴县副县长、县大队副大队长周文科于第二天拂晓前带领县大队一部赶到刘老庄,在当年八十二烈士阻击日寇的地方埋伏下来等待敌人来挖墓。大约早饭后,张学中部的一个连果然带着壮丁来了,当他们带人靠近烈士墓塔时,遭到县大队战士们的猛烈射击,蒋军不知虚实,不敢恋战,落荒而逃,再也不敢来挖墓了。

二、 爱战友,情深谊厚

周文科同志与敌人打起仗来不惧强敌、向死而生,犹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但在他勇猛高大的外表里面却包含一颗温柔善良的心。他爱兵如子,视战友如手足,虽然他是淮阴副县长和县大队副大队长,战士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并且总是让战士们先吃。他常说:“你们吃饱了要打仗、要冲锋、要杀敌人,不吃饱可不行啊!。我只是指挥、指挥,少吃点不碍事。”其实哪次打仗他不是冲在最前面,出力最多呢?!其次他还把妻子郭文柔情蜜意、千针万线为他缝制的棉衣和鞋子拿给战友们穿,而他自己却穿着草鞋和空心棉袄,冻得瑟瑟发抖。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里,他带领的刘老庄一带的敌后抗日游击队一夜要挪几个窝,大家又困又累,驻下来就铺点麦草,倒下就睡。而他虽然很累,心里总系着战友们,经常半夜起来查哨、查铺、为战友们盖被子。上级配发给他的“白龙驹”(马),行军打仗时,经常是驮着战士们的背包或伤员,而他却和大伙一起步行,当时跟着他打仗的不少战友们都说:“从周文科身上,看到了共产党的形象、在周县长手下当兵就是牺牲也舒心!”

1941年初夏,周文科在战争中第一次负了重伤,被抬到后方医院治疗,组织上让他妻子郭文前去照顾,郭文从家里带了几只老母鸡炖汤让他喝。他却说:“这些伤员家是外地的,家里没有亲人来照顾,就让他们喝吧。”妻子含着热泪把鸡汤端给其他伤员。另外,周文科还安排妻子为其他伤员洗衣服、洗被子,妻子服侍他三个多月,也就为大伙服务三个月,伤员们感动地说:“周文科同志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一颗善良的心都扑在大家身上了!”

1943年3月18日,刘老庄战斗刚结束,时任淮阴县副县长周文科就带领地方抗日武装,立即赶到刘老庄战斗现场,交通壕的里硝烟尚未散尽,晚风萧瑟,寒星惨淡,八十二烈士的遗容英姿随处可见。

有的怒目圆睁、有的俯卧在战壕边、有的紧握枪刺弓着前腿靠在大树旁、还有的双手狠狠掐在敌人的脖子、更有的用牙齿紧紧咬住敌人的耳朵……一个个生前与敌搏斗的英姿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看到这一幅幅悲壮惨烈的场景,连周文科这位身经百战的“虎将”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夜,他就组织民兵和当地群众含泪在八十二烈士牺牲的交通壕旁开挖长30多米,宽20多米的土坑安葬了八十二烈士。紧接着,堆起一座底部直径100多米,高10多米的大坟,3月21日上午,他又带领战友们和周围群众为82位烈士举行沉痛的公葬纪念仪式。

四、爱百姓,视为亲人

周文科同志爱百姓,视群众为亲人。群众说他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看上去就像一个温和的教书大妈,亲昵地称他为“周大奶奶”。那时部队不管驻扎到哪里,遇上老人他都亲自问寒问暖,看到小孩他总喜欢抱抱。战斗间隙,每到一处他都要求战士们帮老百姓挑水、扫地、干农活等。

1945年10月,周文科调东海县工作,东海县反动势力头目刘大勇派人到处造谣,不知根底的东海老百姓心里都很害怕,一次,周文科带领战士们驻扎在东海比较偏僻的唐庄,并在一户姓周人家的过道里住宿,有个战士夜里偶然听到这家堂屋大柜里有声音,立刻引起这个战士警觉,经过检查了解,原来是大柜里锁着一个成年的大姑娘。

周文科抓住这件事情,一方面向东海老百姓宣传自己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对待群众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另一方面对战士们重申群众纪律,严格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办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带领战士们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战斗间隙,一有空就走村入户,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在此基础上,每逢在群众家住下,他就经常串门到群众拉家常,现身说法,控诉反动派欺压百姓的累累罪行,引起当地群众强烈的思想共鸣,使群众知道眼前这位当官的。也曾被反动派欺压、剥削过。就这样,他与东海的群众渐渐建立了感情,农忙时节,只要无战事,就组织战士们帮助群众抢收、抢种。使军民鱼水情谊逐渐形成。自那以后,不管他们什么时候在群众家借宿,成年的大姑娘们再也不要躲在大柜中了。

五、英勇抗蒋顽

1946年10月,周文科调回淮阴,任淮涟二支队参谋长兼淮阴县副县长,继续领导淮阴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是年10月的一天,淮阴五里庄一带的国民党钢七军下乡抢粮,搞得淮阴五里到古寨沿途各乡、村的老百姓人心惶惶,鸡飞狗跳。老百姓牵着牲口,带着老人和孩子到处“跑反”。刘老庄南营村有一户群众耕牛被抢,还惨遭杀害。周文科知道这一情况,迅速带领一个连的战士们赶到现场,他手提机关枪,冲在最前面,在距离国民党军约四、五十米处时猛烈开枪扫射,一个班的国民党军顿时吓得滚下路沟,一枪未放,丢下已抢的财物和粮食仓皇逃走。

是年底,周文科带领淮阴县大队在淮阴五里庄一带进行了大小战斗36次,活捉广西军14人,特务、“还乡团”2人,打死敌排长以下17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步枪30余支,电台一部以及其他战利品若干。

1947年4月上旬,周文科带领淮阴县大队深入到淮阴王营北三朱庄等地,撒网捕兔,活捉国民党五区区长张XX,他们又运用赶鸭子入网式的办法将大兴乡公所的顽匪赶入游击队伏击圈,打死、打伤敌30人,生俘70人,缴获长短枪100余支,游击队无一伤亡。

是月下旬,他又率领县大队摧毁淮阴五里庄附近的平安乡公所;在刘皮南干庄、姜炮楼一带歼灭国民党顽军50余人,缴获机枪2挺,美式步枪70支,生俘国民党区大队长以下60余人,在淮阴威名大震、使敌顽闻风丧胆,受到淮海区军民的高度赞扬。

六、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周文科的一生,是浴血战斗的一生;是为淮阴劳苦大众求解放的一生;是对党忠诚、对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一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周文科同志在缺吃少穿、缺医少药,敌人悬赏几千大洋捉拿他的白色恐怖环境下,有时带领队伍一夜转移四、五个地点,白天还要和敌人打仗。在这流血牺牲的恶劣而又残酷的环境下,始终对共产主义信仰没有动摇过,反而在他与敌人血战多次之后,对革命胜利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取得的战斗胜利次数越来越多,消灭的敌人一次比一次多,为淮阴人民的解放事业树立一座座不朽丰碑!

周文科牺牲后,新华社淮海六分社于1947年5月22日沉痛地面向全国作了报道,时任淮阴县委书记李霁明在周文科同志的追悼大会上泣不成声念着悼词:“周文科同志的牺牲是淮阴革命和解放事业的重大损失,党组织失去一位忠诚的战士,淮阴人民失去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好儿子,战友们失去一位英勇善战的好兄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奉献的一生,光荣而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淮阴人民永远记住他,怀念他!”

周文科同志烈士永远活在淮阴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东海县   淮阴   炮楼   伪军   东海   据点   烈士   国民党   大队   敌人   群众   周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