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保卫战:苏军坚守250天,德军阵亡24000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巨型要塞,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已经处于一种极度尴尬的境地——攻不了,守不住。

这些要塞空有钢筋水泥的躯体,坚固无比的结构,各种先进的大口径火炮,但几乎都在第一波进攻中被摧毁殆尽。

例如以下这些倒霉蛋——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比利时的埃本埃马尔要塞、英国的新加坡海军要塞。

还有一些属于躺在图纸上的要塞防线——法国的”达拉第防线“、国民革命军的豆腐渣“国防线”、日本的“东方马奇诺”、德国的“西墙”、“黑豹”、“白俄罗斯窗台”、“第聂伯河防线”......

但是总有个别例外会带给人们惊喜与荣光——布列斯特要塞:在遭到突然袭击,兵力不足,领导缺失,缺粮断水,武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靠着100多年前修筑的砖石要塞坚持了29天。

相对于布列斯特要塞的壮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境遇则要好上许多。

从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到苏联时代的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经历了两代人的修筑与维护,修建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当地要塞总量的75%。其中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双联305毫米要塞炮,射程达44公里,用200-300毫米的装甲整体包裹,顶部浇筑了4米厚的混凝土,可谓坚固到了极致。

萨瓦斯托波尔要塞守备平面图

要塞的保卫者们信心满满,立志消灭一切从海上来犯之敌,海防工事可以不是摆设。

但是对面德军比不这么想......我又不走海路,放着大路不走谁坐船啊。

于是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们望着威风凛凛的海防工事有点懵......

第一次进攻要塞的是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下辖的7个步兵师和罗马尼亚军团从彼列科普地峡方向发起进攻。

此时的要塞守军可谓五花八门——都是在克里米亚战役中被打残的几个残缺的师。周边情况也不怎么样,守卫彼列科普地峡的一个师没守住,第51集团军先是撤到刻赤半岛,又撤到了库班半岛。滨海集团军一部分人从敖德萨刚撤到塞瓦斯托波尔,另一部分先撤到了克里米亚,在参加克里木保卫战后撤到了塞瓦斯托波尔。

在这种情况下,1941年10月30日下午16时,红海军岸炮部队打响了这场保卫战的第一炮。

此时能够用来守护要塞的部队只有红海军黑海舰队第7海军陆战旅、第8海军陆战旅、第2海军陆战团、第3海军陆战团、各海军志愿者(海军步兵)分队,以及海军海防学院、黑海舰队训练队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学员兵。合计2.2万人,火炮150门,飞机82架,没有坦克装甲车辆,滨海集团军剩余部队还有一周才能赶到要塞。

海军方面,黑海舰队派出了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进行火力支援。

支援要塞作战的26型轻巡洋舰“伏罗希诺夫”号

要塞保卫战期间,马克西姆·高尔基一号(第30号)炮台从默默无闻变成了整个战场最靓的仔,在250天的时间里成为了决定性的角色。在当时援军尚未赶来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红海军和要塞炮进行防御作战,争取时间。

11月1号,30号炮台的第一波攻击开始,68发305毫米高爆弹对国防军132步兵师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洗地,正在进攻第8海军陆战旅阵地的德军溃不成军。战列舰挨上一发305都够呛,打步兵简直就是小儿科。

11月2号,30号炮台继续开炮,这次对德军在巴赫奇萨赖和阿尔玛-塔尔千一带的机械化部队进行了炮击,摧毁40多辆卡车和多辆装甲车辆。

11月3号,德军依靠步兵和坦克对杜万科伊地域发起攻击,并企图沿公路突入别耳别克谷地。在此地防御的海军陆战队16营、17营残部和岸防学院的学生们得到了30号炮台爸爸的支援,守住了该地域。

11月4号下午14时36分,30号炮台对德军步兵和后方的迫击炮阵地进行炮击,19发杀伤爆破弹给德军造成重大伤亡。

16时35分,30号炮台又将6发炮弹送到了德军装甲部队集结的科巴-济加峡谷。

19时11分,30号炮台又送了20发爱心弹给巴赫奇萨赖公路上的德军步兵营集结地,造成重大伤亡。

晚上22时,在睡觉前30号炮台又对德军进行增援的火车进行了炮击,火车站顿时一片混乱......

休息了2天后,11月6号,30号炮台对正面进攻的德军又进行了一轮洗地作业,搞的德军听到开炮的声音就赶紧找掩体。

11月8号,在海军陆战队第7旅对当面德军进行反击的时候,30号炮台冒着风险用杀伤爆破弹对前沿进行了炮火支援......

嗯,这很战斗民族,万一打偏了......

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德军进展并不是很大,而苏军终于得到了支援。11月9号苏军成立了塞瓦斯托波尔防区,任命奥科佳波尔斯基中将担任防区司令,滨海集团军到达后立即就地组织防御,此时的要塞总兵力达到5万人。

虽然援军的到来增加了要塞的守卫人数,但是技术装备还是一言难尽。由于滨海集团军在此前战斗中连连败退,重武器大部损毁,到了要塞的时候只剩下20门火炮,因此火力支援的活还得由岸炮和海军舰炮来干。

苏军经过短暂整顿后,将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区划为四个扇形防御地带并派兵把守。

东南Ⅰ区:第383步兵团

东Ⅱ区:第172步兵师(2个步兵团)

东北Ⅲ区:以光荣的“夏伯阳”(恰巴耶夫)命名的第25步兵师及第7海军陆战旅

北方Ⅳ区:第95步兵师和第8海军陆战旅

11月11号德军的第11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动用5个步兵师,1个摩步旅,150辆坦克对要塞发动进攻。苦战10天后还是原地踏步,但在麦肯齐亚方向攻入苏军前进防御地带1-2公里。在杜万科依方向攻入苏军前进防御地带3-4公里。

眼看进攻效果不大,德军在11月21日停止进攻要塞。

待到1941年12月17日,德军重整旗鼓,再次进攻要塞。苏军为了减轻要塞的压力,派遣了2个集团军进攻刻赤半岛,曼施坦因为了防止腹背受敌,不得不再次停止进攻要塞转而对付刻赤半岛的苏军。

在经过5个月的拉扯过后,曼施坦因以7500多人的伤亡代价歼灭苏军第44、第51集团军,俘虏17万人,然后携大胜之势继续攻击萨瓦斯托波尔要塞。

这次攻击曼施坦因为了防止要塞得到海上舰炮的支援,令海军派出60多艘小型舰艇封锁海面,还有一个专门的轰炸机联队对苏军舰艇进行轰炸。

在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北部),曼施坦因布置了135个炮兵连。在辅助进攻方向(南部)放置了81个炮兵连,还秘密派遣了3门超级巨炮。

多拉巨炮

1942年6月6日,德军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此时布置完毕的德军“古斯塔夫”巨炮发出怒吼,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要塞的弹药库引发巨大爆炸。随后巨炮调整位置,对斯大林炮台发起攻击。

德军北部的炮兵也开始对斯大林炮台进行攻击,阵地陷入一片火海中。在炮战中一发610毫米的高爆弹命中炮台,将炮台顶部的混凝土层炸毁。

随后德军步兵开始进攻,经过激烈的白刃战后,斯大林炮台被占领。

6月17日,德军对高尔基1号炮台发起攻击,1300多门大炮不间断的对炮台进行炮击,周边阵地全部被炸烂,炮台顶部混凝土保护层被炸开,随后钢制装甲也被破坏,炮塔内守军全部阵亡。

6月21日终于攻占高尔基1号炮台,随后南北方向德军获得突破,苏军转入内层防线。

6月30日开始,德军对内城展开轰炸,3门巨炮也加入攻击。

7月2日,高尔基2号炮台被攻占,剩余苏军为了市民安全宣布投降。

至此,持续了250多天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守卫战结束,德军阵亡2.4万人,曼施坦因因功升为元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波尔   德军   瓦斯   要塞   高尔基   炮台   号炮   步兵师   集团军   保卫战   海军   苏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