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辜鸿铭:学英文不是做美国化或英国化的洋奴

辜鸿铭对北大学生说:“我教诸位学习英文,是希望培养对中国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美国化或英国化的洋奴”

在近代中国,辜鸿铭是个另类!

1857年,辜鸿铭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在当时这里属于英国殖民地。曾祖父辜礼欢是当地的行政长官,父亲辜紫云则在当地一所英国人的橡胶园中担任总管。母亲是外国人,所以,他是个混血儿。

这样的家庭出身让他少小时便有许多优越感。后来他到了英国,考取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系,他聪明又善于学习,一路读到硕士。

有资料显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并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当然,这13个博士学位不一定是真正读下来的,也可能是哪个学校授予的。

1880年,在外漂泊了13年的辜鸿铭回到马来西亚,1885年回到中国,成为张之洞的幕僚。

在任幕僚期间学习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还把《论语》等翻译成英语。也使他成为中西混合的怪人。他可以教学生英语课,但是清廷退位后拒不剪辫子。他告诉学生学英语,但是不能做洋奴但是却写英语文章骂北大学生是“野蛮人”。

有一次,辜鸿铭在国外乘车,正在座位上欣赏窗外景色。几个外国人年轻人上车坐在他的对面。他们对辜先生身穿长袍马褂、留着小辫的样子评头品足,很是不恭。

辜鸿铭看在眼里,然后不动声色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份英文报纸翻看起来。那几个年轻人伸长脖子一看,不禁大笑嚷道:“这个白痴,不懂英文还要看报,把报纸都拿反了。”

待他们嚷够了,笑完了以后,辜鸿铭慢条斯理地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英文这玩意实在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还真没什么意思。”一言即出,几个洋人青年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车上的其他乘客都向辜鸿铭投来敬佩的目光。

他们哪里知道,这个留小辫子的辜鸿铭是爱丁堡大学的高材生。

辜鸿铭的才学甚高,北大蔡元培校长聘其为英语教授。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时中国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响应,但辜鸿铭却公开在英国人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指责北大学生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上街搞游行,称他们为“野蛮人”。

辜鸿铭公然在压迫中国人的列强所办的报刊上诋毁同胞们的反抗,让北大师生无法容忍,他只得辞职。

在北大的最后一堂课上,辜鸿铭说:“我教诸位学习英文,是希望培养对中国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美国化或英国化的洋奴,望诸位同学知我苦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言也善。

辜鸿铭,那个时代的矛盾体。他的经历,他的思想意识,不可能超越那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洋奴   英国   英文   爱丁堡   马来西亚   幕僚   英语   美国   中国   北大   另类   北大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