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忱与小人王振的微妙关系

提到王振稍知明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明朝第一权阉,明英宗朱祁镇正是在他的怂恿下才贸然率军御驾亲征,结果明王朝二十万军队在土木堡为瓦刺也先歼灭殆尽,明英宗本人亦在是战中被蒙古人俘虏。自此以后,明王朝军队不但彻底失去了主动出击蒙古诸部落的军事能力,同时明王朝的国运亦因此由盛转衰,王振也从此成为后人唾骂的国贼。

纵观王振一生可谓作恶多端,属于那种死有余辜的大奸的小人,但就是这个大奸的小人鼎力支持了君子江南巡抚周忱的江南赋税改革,从而使朝廷与江南人民整整受惠达二十二年之久。

宣德五年(1430年),久屈下僚的周忱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的推荐下,前往江南以工部右侍郎后身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自此开始了他的二十二年巡抚江南的政治生涯。宣宗朱瞻基去世以后,年幼的英宗朱祁镇继位为帝,由于皇帝宠信宦官王振,狡黠的王振逐渐成了英宗身边最受宠的人。正是英宗的宠信从而使王振成了明王朝第一权阉。

那么权阉王振这个小人与君子周忱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微妙关系呢?周忱又是用了什么手段让王振始终支持自己的改革的呢?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贤明的太皇太后张氏(明宣宗皇后)去世,自此以后朝中大权尽归王振掌控。

翌年春,王振于皇城中大兴土木开始构建他的豪宅。时周忱已经任江南巡抚十二年之久,现在的江南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不但不再拖欠朝廷赋税,而且百姓家还户户有余粮。但他的改革触动了诸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上从宣德年间直到正统时朝里朝外有众多人一直在弹劾他,好在朝中一直有“三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支持下,如今三杨死的死老的老,朝中大权已为王振所据。为了巩固自己在江南的改革成果,周忱决定通过特殊手段结交王振,从而达到王振支持自己在江南改革的目的。

时王振正在皇城建设自己的府地,周忱便暗中使人混入工匠之中。该人又暗中将王振府邸所有的厅堂内室广狭长短量好,得到尺寸的周忱立即命松江府按尺寸织好了地毯,然后命人将地毯送到北京王振处。


待豪宅竣工,王振命奴仆将地毯逐屋逐厅铺好,令他高兴的事是所有的地毯与他的厅屋尺寸丝毫不差,从此以后的王振对周忱所请诸事看都不看一概照准。

事后周忱为了巩固自己与王振的关系,特意命铸造了一个金观音送给王振,但因为观音上有铭文“孝孙周忱进”五个字的原因,也为他日后被免去江南巡抚,从而导致他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埋上了伏笔。

自正统七年直到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止,由于朝中有说一不二的王振支持,周忱在江南的赋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明太祖朱元璋留给江南重税的恶政得到了完全改变,江南人民更视周忱为衣食父母,到处为他建生祠用以铭记周忱的赋税改革。

明景帝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由于景帝命人查抄王振府邸时发现了周忱送给王振的金观音,再加上朝里朝外众人的弹劾,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重新稳定明王朝的英明一世胡涂一时的景泰帝,终因听信谗言罢免了周忱的江南巡抚之职。

周忱去职后其改革成果便被继任的李敏完全葬送,此后不久江南大旱,吴中百姓饿死无数,直到明亡江南的赋税问题始终是朝廷头疼之事,可惜再也没有周忱这样的能臣去治理江南的赋税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景泰   皇城   宣德   赋税   巡抚   江南   朝廷   正统   微妙   君子   小人   地毯   成果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