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铁军七十四军并非常胜之师?南京保卫战险些全军覆没

昔日的抗日铁军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在他的回忆录中,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数以百计的中国军人被困在城内,他们用绳子、甚至衣服结成绳索缒而出城。逃出来的幸存者爬上木筏、船只过江,但是船只超载拥挤,而我却无船过江……”

为什么王耀武,要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为何王耀武后来被救出城后,一万多人的七十四军只剩下五千余人?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惨烈的南京保卫战说起。

王耀武

1937年12月1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指挥上海派遣军,柳川平助率领的第十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南京进行战役包围。本来,在之前淞沪会战大伤元气的七十四军,应该北撤长江休整,没想到,这个原本没在南京卫戍部队名单上的部队,硬是被拉到保卫南京的作战序列。

七十四军第51师师长王耀武,配合友军部队防守从方山到淳化镇部分外围防线,在通往南京南大门的必经之路,摆出了一副纵深防御的架式。

本来,51师的官兵已经得到消息,在这一带有预先修好的坚固阵地,他们以为可以坚守一段时间。谁知上了阵地才发现上了当。所谓阵地,要么缺乏隐蔽性,要么相互之间距离过远,工事强度不够偷工减料非常严重。虽然51师连夜抢修工事,但是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12月4日,为了报之前51师偷袭日军的一箭之仇,日军第九师团第十八旅团旅团长井出宣时,命令部队向51师301团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发起猛攻。经过四天四夜的较量,身负重伤纪鸿儒团长,被迫送到后方救治,淳化镇落入日军之手。此战301团仅死伤连长就高达9人,伤亡官兵1400余人,几乎全团打光。

面对日军第十八旅团的猛攻,为了掩护师主力转移,王耀武将电话打到305团团部,团长张灵甫一接电话,电话听筒传来王耀武的声音:“灵甫,命305团向淳化镇后方管头、上坊镇一线推进,掩护师主力转移。”

张灵甫

张灵甫一听,就知道这个任务是个啃骨头的差事。不过,他没有任何犹豫,将坚守两天的高桥门阵地,交给接防的友军87师,亲率305团直奔离淳化镇只有几公里远的新阵地,阻截来势汹汹的日军第九师团。

日军部队对于这支半路拦截他们前进的305团,并不在乎,在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发动猛攻。305团的官兵们在工事尽毁的情况下,藏身于日军炮弹炸出弹坑内,等到日军士兵冲到跟前,再开火射击。子弹要是打光了,他们就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为了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张灵甫亲自率领敢死队发起反冲锋,以至左臂中弹受伤。一见到团长受伤,不少军官劝他赶紧随伤兵渡过长江到后方休整。不料,张灵甫当即驳斥:“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渡长江?”

为了鼓舞官兵士气,张灵甫竟然也来个“轻伤不下火线”在他的激励下,305团通过数场血战,以团长负伤,连长伤亡5人,总计伤亡600余人的代价,终于夺回了没有任何像样工事的河定桥阵地。

与此同时,七十四军第58师,在师长冯圣法的指挥下,凭借当时中国军队少有的德式37毫米反坦克炮,顽强抵抗击毁日军五辆坦克,歼灭日军300多人。冯圣法更是放话:“要让日军认识一下中国有个死战硬拼的陆军师长。”

可惜的是,尽管七十四军浴血奋战,但是他们坚守的局部阵地并不能挽救全局。很快,一个让张灵甫胆战心惊的消息传来,“侧翼的东山屯阵地被日军攻破”这下305团陷入日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得知305团被日军夹击以及张灵甫受伤的消息,王耀武也吓了一跳,赶紧命令张灵甫尽快到后方医院,部队撤往南京城,控制从藏家巷到杨庄一线阵地。

可等到9日深夜,305团撤到藏家巷才发现,一股日军早已抢在他们前边占领此地,并且还趁势攻入中华门。张灵甫被迫指挥部队与日军血战,总算勉强把这股日军赶了出去。可是打到11日中午,原本防守雨花台正面的88师阵地又被日军攻破,305团再度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

那么,当时305团面临的局面有多危险?据史料记载:“因我雨花台守军先行退去,以致我毛官渡、华严寺阵地腹背受敌。”另据事后统计,305团连续5天血战,伤亡官兵近千人,再这么打下去,将所剩无几。

王耀武得知305损失严重,忙令张灵甫把305团残余部队撤到南京城西南面的赛虹桥,与151旅会合。等到满身硝烟味的张灵甫与军部会合,多日未见到张灵甫的俞济时军长,见到张团长的模样吃惊不小,赶紧打发他去江北治伤,由团附常孝德代理团长的职务。

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纵然305团的残部与302团团长程智兵合一处,在12日的战斗中,又击毁日军4辆坦克,歼敌5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多支,但是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程团长、郑营长中弹牺牲,该团伤亡1700多人。

153旅旅长李天霞指挥306团抵挡日军进攻,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后撤。李天霞与团长邱达维先后受伤,两个营长当场阵亡,306团也付出伤亡1300人的代价。至此,七十四军第51师总计损失总数已超过5000余人。

被动防御的七十四军的仗打到这里,实际上已经打输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应该想办法尽快撤出战斗,才是上策。哪知,到了当天黄昏,就在王耀武率部与日军作战之际,从南京守城司令唐生智那里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把他彻底震惊了。

原来,之前这位誓言要与南京城共存亡的司令,头一天晚上早已接到蒋氏发来电报:“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12日天黑前,唐生智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是询问一下在座将领还能不能守下去,见无人应答,就把蒋氏电报给众人看了一遍,然后分发已经制定好的突围计划。

在会议快要结束时,唐生智慷慨陈词:“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各部队统帅长官如果因部队脱离掌握无法指挥,可以同我一起过江。”可是对王耀武和他的51师来说,要想渡江谈何容易。

等王耀武率领师部直属队及153旅来到下关码头准备渡江时,被码头的场面惊呆了。由于撤退的命令下的太过于突然,整个码头秩序大乱,万马奔腾、水泄不通,将军的怒斥声、汽车的喇叭声夹在中间。没船的部队,不分青红皂白见船就抢,有的为了争夺一条木筏,甚至互相开火。

而逃到下关码头王耀武所部官兵,当时根本没有可用船只过江。假如当晚不能过江的话,等到第二天天亮,日军的军舰就会封锁江面,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王耀武一筹莫展之际,奇迹般地的居然事情发生了。七十四军军部张副官开着一艘小火轮,来接王耀武他们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见战局不利,早已作好了撤退的计划,事先准备了这艘小火轮,等到关键时刻使用。

靠着这艘珍贵的小火轮,加上在八卦州自己扎木排过江的151旅的部分官兵,经过一夜抢运,总算有5000余名七十四军的官兵,成功突围。

可到了第二天天亮,由于防守乌龙山要塞担负掩护任务的第十军军长徐源泉,率先开溜,放弃所有的阵地,登上事先准备好的船只渡江,一路从安徽跑到江西,加上日军军舰来到八卦州、下关码头附近江面,中国守军渡江撤退的行动被迫中止。

在赛虹桥掩护51师主力撤退的徐景明营长,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率领残余部队与日军血战到底,最后全部牺牲。至此,抗日铁军七十四军血战南京城一战,最终划上了句号。

在这场空前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中,七十四军虽然拼尽全力,但是并没有力挽狂澜,相反,如果不是俞济时早有准备,这个抗日铁军很可能遭受全军覆没的命运。而随后,日军对南京犯下罄竹难书的历史罪行,成为了当时每个中国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南京   下关   工事   铁军   全军覆没   保卫战   日军   掩护   官兵   团长   伤亡   阵地   部队   常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