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阴霾

本文作者:川美眉

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改编于上世纪震惊台湾全岛的史上首例青少年杀人案。牯岭街上,导演杨德昌的初中校友茅武连砍了自己女朋友七刀,致使其当场死亡,他还狂喊着你站起来呀,这个少年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现场血腥惨烈,惨不忍睹。

30年后的1991年,杨德昌用了237分钟呈现了一个少年如何一步步对这个世界逐渐幻灭的过程,非常震撼,令人深醒。有人评价该电影是华语史上最伟大的史诗级青春片。

那么,风一样的少年如何跌入杀人犯的死窟窿的呢,让我们掀开历史的沉幔,走进上世纪40年代末的那个孤岛。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大迁徙,不同省籍不同背景的人们,或自愿或被迫放弃祖辈生息繁衍的大陆,来到台湾岛。他们操着不同地区的乡音,上海、四川、山东、北京等等方言,那些都是他们回不去的故乡。绝大部分人只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为了下一代有一个安定成长的环境。

然而,在这下一代成长的过程里,却发现父母正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与惶恐之中。这些少年们,在这种不安的氛围里,往往以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电影里有提到217眷村帮、小公园帮等派系。

男主小四(张震饰)他有2个姐姐1哥哥1个妹妹,他排行老四。他原本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但是班级里那个叫滑头的同学很霸凌,公开威胁他必须把试卷摊开来给他抄,不然就收拾他。老师披卷发现他和滑头的试卷错也错得一样,把他告到训导处,给他记大过,还把爸爸也叫来了。爸爸开始很光火,后来又安慰他,下次不再犯了就好。

他很孤单无助还很悲伤,此时,他认识了漂亮女孩小明(杨静怡饰),她是个苦命的单亲姑娘,母女俩连固定的住处都没有,到哪家帮佣就住到哪家。他听说小明前男友叫哈尼现在台南,他喜欢小明心里有些顾虑。不想哈尼来台北了,他关照小四你好好照顾小明,他有些感动。

那时候,眷村帮和小公园帮已经有了宿怨,成了势不两立的死对头。一天,哈尼一个人去对抗眷村帮,被公园帮的老大山东突然推到车轮底下死了。小四参与了眷村帮替哈尼复仇的行动,打打杀杀侥幸逃过一劫。他惊魂未定,老师批评他不好好读书,瞎跑什么,他心情不好和老师对杠起来,这一次训导处毫无商量的余地,宣布“退学”,他失学了。往后他只有一条路,复习考日间班。小明安慰他,你好好学会考上的。

与此同时,父亲因政治因素被带去隔离审查,写交代材料,写了厚厚两沓子纸,最后还是被解聘了。母亲受到牵连教职也被免了,一大家子祸不单行灾难接踵而至。他需要用钱拿了妈妈的手表被小妹告发,结果小哥帮他顶了罪名被父亲凶狠的暴打了。父亲因政治问题失业了有些神经质,训斥妈妈,妈妈委屈的一个人伤心痛哭。一家子焦头烂额灾难深重。

小四去找朋友小马,听说小明母女住他家给他家帮佣,小明已经和小马好上了。亲情焦虑,友情搁浅,爱情遭背叛,小四感觉自己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他怒火中烧和小马翻脸了,小马竟然说为了个女人,你至于吗?

在牯岭街的旧书市上,小四看见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迹,而小明却断然拒绝了。她说,“你和其他男人都一样,想改变我,可能吗?这个世界不可能改变!”失去控制的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当场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审被判死刑。由于这是国民党当局迁台后第一宗少年杀人案,各界纷争后,台湾高等法院更审为15年徒刑。

时代的动荡反映到人的内心,人与历史狭路相逢,人想夺路而逃,历史寸步不让,最后两败俱伤。小四们的青春就像他们从拍电影的片场偷来的手电筒,行夜路时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不过是暴露了出行者自己的孤独与无助罢了。这部青春期题材的电影,从阴霾密布的时代背景入手,展示了大人迷茫,小孩焦虑,社会一片混沌暗黑,扣准了时代暗流涌动的不可抗拒的本质,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活生生的社会问题与必然结局,非常振聋发聩。

少男是痴男,少女是怨女,他们整日价恍恍惚惚,爱恨交织,爱不成爱,恨不成恨,多少曲折幻灭挣扎和碾压,如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席卷而来,几乎要把小四吞噬了。他几乎处在半疯魔的状态下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抽出了那把日本女人的弯刀,就那样晕晕乎乎地刺向了自己心爱的小明姑娘。

昨天,他见到了小翠,他想小明和小马在一起了,自己就降格和小翠亲近吧,没想到小翠冷笑道,你不是看不上我吗,你现在连学校都开除你了,小明也不要你了,我才不犯贱收留你呢。天啦,最后一根稻草从他眼前消失了,他使劲敲小翠家的院门,小翠扬长而去理都不理,他受打击了。他冲到那间学校宿舍,翻出了那把日本女人自杀用的弯刀,带在身边。好巧不巧他见到小明了,小明还在抱怨他。爱恨情仇涌上心头,生活的无望和秽气彻底击溃了他,他抽出了弯刀,血案顷刻间酿成了……

谁之过?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何止一粒灰?小四的双亲失业了,五个孩子,七张嘴,生存还是死亡?小明的妈妈见女儿死了她自杀了。在那个党禁的高压下,那个孤岛人人压抑悲愤狂怒,惶惶不可终日。

案发时导演杨德昌只有14岁,杀人犯15岁,这个血光冲天的记忆太深刻了。三十年后导演用摄像机再现了那段恐怖灰暗错乱的历史,还原出逝去的令人惴惴不安的六十年代,也投射出自己同龄人的不可复见的纯洁性的追怀 , 夹杂着一种异化的病态和邪恶。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尘封多年的历史话题被解禁,才应运而生了这部被称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青春期史诗般电影。很经典,值得一看。

一帮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演员,奉献了清纯、本色、精湛的演技,电影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女主角奖、女配角奖提名,最佳导演奖提名。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第2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同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1991年)。

作家余华说过“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小四当年被判15年徒刑,他未成年他哪里知道,生活处处布满陷阱。万幸他保住了性命,等他出来30岁了,从成年人的角度,他或许会为当年的冲动痛心疾首。他也会明白,“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味道”(余华),那是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金马奖   帮佣   少年   历史   弯刀   台湾   小马   阴霾   一面镜子   导演   妈妈   时代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