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力量的补充:明代武官补缺制度对王朝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言

明朝建立之初设立了大量的军事机构,想要以此来壮大王朝的实力,抵御外来的侵略。等到了永乐年间,战争频繁爆发,这个时候需要的武官数量就更多了,于是军备上就开始大量的招募武官。等到中后期,虽说政治稳定了,但是依旧不能放松警惕,此时的武官数量却明显不足,于是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武官的补缺。

为了能够尽快的补充武官数量,明朝时期采取了多渠道的补充方法,通过世袭,推举,武举都可以成为武官,并且随着不断的发展,明代的武官补充制度也逐渐的趋于成熟。相较于前朝,明朝的武官补缺制度呈现出全新的特点,这同时也给后世的武官制度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原因多样——内外多重因素致使武官短缺

明朝建立之初就已经设立了相应的军事机构,这个时候武官数量和需求还是相对应的,只不过后来随着王朝情况的不断变化,新形势下需要的武官数量也要比从前多不少。

在明初时,战争相对来说比较频繁,因此为了尽快的实现王朝的统一,朱元璋在全国各地设立起了层层军事机构,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好国内的局势。统治者会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去安排武官。

像辽东地区对于王朝的稳定来说意义重大,因此会向此地派遣大量的武官,不过这一地区相较于内陆环境要恶劣得多,被发配来的武官大都是获罪的,或者是不受统治者待见的。

等到了中期之后,东南沿海一带经常会有倭寇的侵扰,这个时候武官又会向这一地区倾斜,因为不同时期任务不同,各地对武官的需求量也不同,就会出现武官短缺的情况。

再者明朝最初实行的是卫所兵制,都司卫所经常会出现武官短缺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各地对于武官的需求量都不小,有的地区会受到倭寇侵扰,有的地方会发生规模性的起义,这种情况下只能将武官来回调用,但是总会发生需求重叠的时候,这个时候自然某一地区就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军队实力是其重要的一领域,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因此必须要加强日常对于军队的训练,明朝时期也不例外,统治者会将大批的武官调遣到军队当中去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这样一来像边疆地区的戍守,反动势力的镇压就会出现武官短缺的情况。

《明太祖实录》之中记载:

“往河南,山东二都司,训练军马,遣属卫指挥率赴辽东听征”。

明朝时期为了维护王朝统治,各种律法要更加的完善,并且管辖的范围也要明显的增多,这种情况下武官自然也在法律的管控范围之内。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武官如果说犯错之后,就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受到惩罚,不少武官也是因此被罢免。

像明朝时期不少武官在驻守边疆时因为环境恶劣,所以经常会出现多索取军需物资的情况,这样一旦被发现之后就会处以严厉的责罚。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武官在军事之中因为指挥不当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导致错失了军机或者是致使整个战争失败的话,这个时候也会受到惩罚的。

上面这些,都是明朝时期武官短缺比较常见的一些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武官因病,或者是到了一定年岁主动辞职告老的,在这些原因之下,明朝的武官数量就出现了明显的短缺。对于王朝发展来说,武官短缺能够威胁到政治稳固的,于是就想各种方法来补充武官,于是武官补缺的途径相较于此前也多了起来。

二、途径多样——多手段补充军备力量

不管什么时候武官对于王朝的军事实力,整个王朝的稳固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一旦出现短缺就必须要能够及时的补缺。明朝时期为了能够尽快的补充武官,采取了多种途径,并且在不断的摸索之中,将这些补缺方法形成了完备的流程。

《明宣宗实录》中记载:

“欲严饬武备,莫若委任得人,则事无不举”。

明朝时期统治者下令准许武官世袭,除了流官不允许世袭之外,其它的都可以直接由后世子孙世袭。甚至世袭的标准相当的宽泛,第一继承人就是嫡子,如若嫡子出现意外,那么顺延下去就是庶子,还有甚至侄子都可能会有世袭的机会。

如果说武官是因为战事阵亡的话,那么他的承继人不仅可以继承官职,同时还会收到朝廷给的抚恤,对于那些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更是会直接给继承人连升官职。

除了世袭之外,明朝的武官还可以通过推举的方式进行补缺,中上层的武官可以对自己的下属进行推举,从至正二十五年的时候,就开始有武官推举的例子。不光长官可以进行单独的推举,在军队之中众士兵也可以进行集体的推举。等发展到明英宗的时候,这种推举制更是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不少武官都是通过推举补缺进来的。

当然推举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大部分的推举还是长官推举下属,这样一来下层的武官的确是在逐渐的累加,但是中上层的武官却依旧处于短缺的状况下,这样武官队伍不平衡的情况对于军事发展依旧没有任何的好处。

对于下层的武官来说,同样可以通过武举制度来实现升迁,对于寻常百姓,也可以通过武举来获取职位。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就认为要想实现王朝的长久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招募全能的人才,除了文官之外,武官也是相当重要的,于是就设置了武举制度。等到了明宪宗的时候更是直接颁布了《武举法》,将这一补缺制度用法律给明确了出来。

可以看出,明朝武官的补缺途径的确是相当丰富的,就是这样丰富的制度使得明朝后期出现了武官冗杂的现象,这与前期武官短缺是形成了强烈对比的。同时因为每一阶段的情况不同,所以明朝时期对武官的补缺也分为了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补缺特征。

三、阶段发展——分情况呈现不同特征

明朝前期的时候各种军事活动还是比较频繁的,这个时候自然也是需要武官的,不过因为刚建国,所以这一时期的武官有不少都是原先元朝的投降将领,这些将领都具备着较强的能力,因此就会直接被封为武官。

前期还有不少的武官是启用的致仕武官,像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统治者直接下令,只要是当时在京城致仕的官员,能够进行书判而且精力尚足的官员能够被启用,这在前期也被当做是一种补缺的方法。

在明朝建立之初对于武官进行补缺的方法明显效率要高,并且是间接的这种方法,这也符合当时急需补缺武官的情况。

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经过前期的补充,中期的武官数量明显要多了不少,甚至出现了武官冗多的现象,然而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之中依据会出现武官短缺的现象。这主要就是因为当时补充的武官只不过说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并没有追求质量上的增加,那种具备真才实学的武官反而是短缺的。

为了能够补缺到更多能力出众的武官,中期对于武官补缺的途径也逐渐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比方说当时比较普遍的有推荐,武举,世袭等多种,这样一来极大的提高了明朝武官的质量,同时提高了明朝的军事水平,毕竟补缺的武官整体实力是比较高的。

发展到了后期的时候,这个时候经过前面长时间的补缺,武官的数量暂时的确补缺了,不过也因为经历了此前短缺的教训,虽说这一时期不再对武官进行补缺,但是会设置后备武官,也叫作候补武官。同时相较于正式的武官来说,候补的武官标准明显要低一些,这也造成了候补武官冗杂的现象。

武官补缺的途径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在此前的基础上进行补缺,方式相对来说就比较单调了。

结语

对于一个王朝的发展来说,军队是重要的保障之一,而在军队之中武官又是最为重要一环,因此明朝时期面对着武官短缺的情况,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对武官进行补缺。在各种途径的共同作用下,明朝的武官得到了补缺,甚至还逐渐发展成为了正式的武官补缺制度。

对于明代的皇权来说,武官补缺制度能够维护政权的稳定,同时还能够提升军队的实力,以此来应对外来的侵扰,维护王朝的完整统一。这种补缺制度对于后世各个朝代来说也起到了借鉴的作用,一步步建立起独属于我国的军官补缺制度。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
《明宣宗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王朝   武官   武举   明朝   制度   军备   短缺   明代   途径   时期   数量   力量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