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陈平:论四朝元老的基本素养

陈平:论四朝元老的基本素养

汉三杰没有陈平,但是讲汉朝的故事不能离开陈平。

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时代,能做到平安着陆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能做到三朝元老就非常不容易,陈平是四朝元老。

好像陈平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但是和韩信、萧何、张良、周勃相比活得幸福的多。所以我们通过陈平的一生,抽丝剥茧,来看看四朝元老有哪些基本修养?

陈平出身贫寒,喜欢读书,不从事劳动生产,但是陈平相貌堂堂,取了一个富户家的寡妇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

早些年他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到魏王咎手下做事。魏王任命他为太仆。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而去。

后来陈平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封陈平为信武君。楚汉战争早期,项羽失利,陈平害怕被杀,投降汉军,刘邦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护军一职的工作。

周勃、灌婴等人觉得心理不平衡,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只不过像帽子上的美玉罢了,他的内里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高官,任命他为护军。我们听说陈平接受了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得到好处,钱给得少的就遭遇坏的处境。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

刘邦开始怀疑起陈平,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

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刘邦更加器重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

陈平的第一个贡献是建议刘邦离间项羽和范增、钟离味、龙且、周殷的关系,削弱项羽实力,使刘邦在和项羽相持阶段得以脱险。

陈平的第二个贡献是建议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在韩信的不断努力下,最终灭掉楚国。

陈平的第三个贡献是建议刘邦假装出游云梦,逮捕韩信,平定了楚地。

陈平的第四个贡献是刘邦困在白登的时候。刘邦采用了陈平的妙计,才得以解围。

此后陈平曾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帝征讨陈豨和黥布。他一共出过六次奇计,一共增封了六次。

不过这些奇计都很隐秘,除了刘邦和陈平没有人知道具体的细节。

刘邦病重期间,燕王卢绾反叛,皇上派樊哙率兵征讨,有人说樊哙的坏话。刘邦命令周勃和陈平去杀樊哙,在去的路上,陈平对周勃说:“樊哙是老板的老朋友了,功劳很多,而且又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与老板有亲戚关系,老板一时愤怒想杀他,只怕将来要后悔。咱可承担不起这责任,把他囚禁起来交给老板,由老板自己处理。”

陈平在押解樊哙返回时听说刘邦去世,他恐怕因为抓樊哙得罪吕后,就自己先赶到宫廷,他一面哭得非常哀痛,一面向吕后汇报处理樊哙一事的经过。

吕太后让陈平回去好好休息,陈平害怕自己离开后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就坚决请求留下担任警卫。

吕太后于是任命他做郎中令,请他好好辅佐孝惠皇帝。

相国曹参去世,吕太后任命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安国侯做了右丞相,两年后,孝惠帝去世。吕太后想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询问王陵,王陵说:“不行。”又问陈平,陈平说:“可以。”吕太后对王陵明升暗降。

王陵被免除丞相职务后,吕太后就调任陈平为右丞相,

吕太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这件事。等到吕太后去世,陈平跟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此事陈平是主要策划者。

孝文帝即位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陈平左丞相。

司马迁在评价陈平的时候说:他彷徨于楚魏之间,最终归附高帝。他常常想出妙计,解救纷繁的危难,消除国家的祸患。到了吕后执政时期,诸事多有变故,但陈平竟能自免于祸,安定汉室,保持荣耀的名望终身,被称为贤相,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若没有才智和谋略,谁能做到这一步呢?

纵观陈平的一生,的确充满了才智和谋略,他一方面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不含糊,另一方面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能认清自己,认清形势,认清利害,这样才能免于灾祸,善始善终。

陈平年轻的时候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这就是所谓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不能含糊。

看起来陈平的确有见风使舵和趋炎附势的嫌疑,但是和自顾个人利益的那种墙头草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陈平的所作所为说得出口、拿得出手,凭公心办事,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能力是一个问题,态度是一个问题,地位是一个问题。就是人才,也需要遇到明主;就是人才,也需要知道自己的地位;就是人才,也需要知道自己应有的态度;就是人才,也需要知道利害关系。这样才算智慧。

徘徊于楚魏之间的是自己没有遇到能够知人善任的人,不能算是历史污点,干饭人本来就是凭能力吃饭的。但是,即使本领有多大,能力有多高,要知道自己永远是处于仆从的地位,有没有忠心不是自己表白一下就可以了,有没有忠心不是别人造谣就能定性的,让主人放心,才是真的忠心。

按说韩信也不存在造反的可能,萧何也没有造反的可能,但是,韩信和萧何具备造反的能力,所以,在主人眼里,才华就是罪,张良退隐就是这个原因。

陈平就没有选择退隐,他平时表现的非常一般,除了在关键的时候出谋划策,所以在刘邦的眼中,陈平非常一般,汉三杰没有他的份,他评价陈平是:“智有余,然难以独任”,陈平的智慧刘邦认可,但是却认为陈平不堪重用,无法独当一面的做丞相。

实际上,陈平联合周勃保住了刘氏江山,诛灭诸吕。不仅打破了刘邦“难独任”的说法,而且还获得了“贤相”美名,而刘邦选的曹参和王陵也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就是萧规曹随成语的由来。

至于王陵,和陈平简直就不是层次。

吕后打算封吕氏族人为王,朝议时咨询王陵的意见,王陵说:“高皇帝杀白马而立下誓约说:‘不是刘氏子孙而称王的,天下人要共同起来讨伐’。现在封吕氏为王,是违约!所以说不行。”

吕后问陈平,他们说:“高皇帝平定天下,封了家里的子弟为王;现在太后称制,想要封兄弟和诸吕亲族为王,也不是不可以。”

罢朝之后,王陵指责陈平说:“当初和高皇帝歃血为盟,你难道不在吗?现在高皇帝驾崩了,太后以女人主政,打算封吕氏为王,你不加克制地迎合她的意愿而违背当初的誓约,有什么面目去见高皇帝于地下啊!”陈平回答道:“在当面斥责和当廷力争方面,我比不上您;但说到保全社稷,维护刘氏后人,您却比不上我。”王陵无言以对。

显然,陈平是对的,他不干正事,骗过了刘邦,“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骗过了吕后,大概就是知道自己仆从的位置,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刘家的天下。

从一开始“陈平盗嫂”到最后的“日饮醇酒”,这么多小报告都不能伤害到陈平,这个陈平“求田问舍”的智慧密切相关。

下属只能帮助上级消除祸患,解决为难,千万不能站在上级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不能显示出自己可能威胁到上级的高超才华。遇到明主,凭着公心办事就可以了 ,至于陈平是不是受到道家的影响不得而知,但是陈平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并成为四朝元老,证明了他“充满了才智和谋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不含糊,在关键的时候能认清自己,认清形势,认清利害,”的基本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元老   汉王   项羽   史记   大是大非   楚王   宗族   丞相   刘邦   太后   素养   皇帝   陈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