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传奇人物祁奚举贤成为千古美谈!

祁奚在长期从政中,用自己的干济之才,以及秉公行事的优良品质,赢得晋国政坛的称誉,因此他的言行竟一时成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如在晋平公五年(前552年), 史称为“栾盈之难”发生。

栾桓子娶范宜子之女为妻,生子名怀子,就是栾盈。栾范两家为姻亲关系,同为晋的大夫。当时范宣子为正卿,栾盈是公室的强族,他们从历史与现实而言,存在着很深的潜在矛盾。时栾盈的父亲过世,其母子反目,引发栾范之间公开的冲突。范宣子凭借职权,乘机驱逐栾盈出境,大肆杀害其同党,同时祸及叔向等人,叔向被囚禁。这时乐王鲋面见叔向,并说愿意为他开脱求请,叔向对此表示淡然,既未回应,也未感谢他。待乐王鲋走后,众人不解,皆责备他不该这样。

叔向回答说,乐王鲋不是救我之人,救我之人“必祁大夫”。对此说了祁奚救他的两条根据,一是“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他说,祁奚是深知他的,他在推举贤才时,尚能做到内不失亲、外不弃仇,难道能独遗漏叔向吗?二是他引用了《诗经 抑》篇的诗句说:“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他说,祁奚翁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具有崇高伟大的品行,深谋远虑的智慧,就是四方的诸侯,都还顺和着他的。反观乐王鲋此人,他虽是我的同胞弟兄,也能在晋侯那里说上话,但他是一个一切都顺从国君的人,怎样能救我呢?因此叔向将救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祁奚身上。

当时祁奚已经告老休养了,远居祁邑家里,闻听晋王室发生这样的大事,急忙坐上快速的传车,赶往晋都新绛,为叔向的赦免而奔忙。他到晋都后,径直面见范宣子后,首先征引《诗经 周颂》的《烈文》篇说,建立了文治武功的诸侯们,是文王赐给的福祉,“惠我无疆,子孙保之。”对于先王所遗之德行,应代代相传下去。

又引《书经 夏书》的《胤征》句:“圣有谟训,明微定保。’圣人的谋略训诲,后人应当相信与保持。两句话都用了一个“保”字,期望范宣子在行事中,万不能丢弃先贤的传统美德。接着还说“夫谋而鲜过,慧而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而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至于言及谋计少有过失,教诲又不知疲倦者,叔向都具备了,他是国家的柱石,若他的十代子孙有过失,也应给其赦免,这样做是可以勉励有才能智者的。

而今如一旦不给于赦免而死,岂不让人困惑?接着他又说:“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戳,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祁奚引用了三代的故事说明,禹的父亲因治水无功,舜处置了鲧,又用了其子禹,卒成功;商名臣伊尹,汤之孙继位后荒于政事,伊尹便放逐他居于桐地(今河南虞城),三年方复位,太甲终无怨色;周公与管叔、蔡叔并为兄弟,武王死,成王接位,管、蔡叛周,周公平乱后,辅政成王。这三则故事,先言父子不相及,又言君臣不相怨,再言兄弟不相同。说明叔向虽然与羊舌虎是属兄弟关系,也应该区别对待。若赦免叔向是件善事,这样谁敢不勤奋努力,而滥杀无辜就不对了。

范宣子听了祁奚的一席话,高兴地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一同乘车去面见晋侯,于是便赦免了叔向。祁奚顺利地完成了为叔向求情这件大事,他认为没有必要去寻访叔向言功,更踏上归途,回到祁邑。叔向被赦免后,也认为没有必要去找祁奚致谢,便去朝见晋侯了。这说明了祁奚为人正直的风旨,也说明他们友谊的纯真。

祁奚在晋悼公时从政以来,由于晋王室不断发生权力之争,致使他的才华未能充分展现出来。尽管如此,他的秉公重义,崇礼尚法,操行自重,学识渊博,当时便受到朝野称誉,先秦至秦汉以来的主要典籍中,都对他有赞誉的记载,成为晋国史中的一位杰出人物。祁奚晚年是在其封邑祁县度过的。逝世后葬于县城东南部的阎名村,其子祁午葬于其右侧。《祁县志》将祁奚位列于《乡贤篇)》的首位。据《山西通志》记载,祁县、盂县有祁大夫庙。《太原府志》也记载,在祁县西关建有祁奚祠,明代就已存在。这些记载说明,虽然祁奚至今已辞世两千五百余年,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后人的缅怀与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盂县   晋国   祁县   虞城   美谈   社稷   王室   诗经   千古   大夫   春秋   传奇人物   兄弟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