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发家史:刘邦是如何从“一介亭长”逆袭为开国皇帝的?

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皇帝。

在我国古代的300多位皇帝之中,汉高祖刘邦的人生经历无疑是一个传奇,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刘邦在46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亭长。却在47岁的时候正式起兵反抗秦朝。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进入咸阳,至此,秦朝灭亡。随后,他被项羽封为汉王。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并最终灭亡了项羽。公元前202年,54岁的刘邦称帝,开创了长达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那么,刘邦是如何发家的?他是如何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亭长一步步崛起为大一统王朝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呢?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刘邦的传奇一生吧!

一.家世渊源

刘邦的先祖是晋国六卿之一的范武子士会。

士会一共有三个儿子,第一子名叫士燮,第二子名叫士鲂,第三子名叫士雃。后来,士会的第三子士雃去了秦国,并且在秦国建立了刘氏家族。

战国时期,刘氏家族跟随秦军进攻魏国,结果却被魏军俘虏。后来,他们就在魏国的都城大梁定居,以刘清为刘氏家族的族长。并且,刘清还被魏王封为魏国大夫。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亡了宋国,结果却惹得各个诸侯国一起攻打齐国。公元前284年,燕国、秦国、魏国、赵国、韩国联合起来,组成联军,攻打齐国。并且,各国瓜分了宋国故地,而丰邑则被划给了魏国。魏王封刘清的儿子刘荣为丰公,掌管丰邑。于是,刘荣就把刘氏家族迁到了丰邑。

后来,楚国打败了魏国,占领了丰邑,并且,将丰邑并入了沛县,还任命楚国人来治理丰邑。于是,刘氏家族就变成了平民。

刘荣的儿子名叫刘煓,刘煓一共有四个儿子。第一子名叫刘伯,第二子名叫刘仲,第三子名叫刘季,第四子名叫刘交。没错,刘季就是刘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刘邦出生在一个祖上辉煌、却已经走向没落的平民家族。

二.崭露头角

公元前256年,存世长达790年的周王朝宣告灭亡,一代雄主秦始皇嬴政也已经三岁了。而在沛县丰邑中阳里,也就是在今天的江苏省丰县中阳里街道的这个地方,一个名叫刘煓的平民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刘煓给他取名叫“刘季”。

少年时代的刘季胸怀大志,宽厚仁爱,性格开朗,做事不拘小节,却不热爱劳动,以至于一度遭到了父亲刘煓的厌恶。

青年时代的刘季仰慕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名气,于是,他打算前往魏国都城大梁拜访魏无忌。但是,刘邦到达大梁的时候,魏无忌已经去世。于是,刘邦又投靠了魏无忌的门客张耳,成为了张耳的门客,并与张耳结成了知己。魏国灭亡以后,张耳遭到了秦国的通缉,四处逃窜,他手下的门客也都纷纷离去。于是,刘邦就又回到了丰邑。

后来,刘季担任了秦国的泗水亭亭长,成为了沛县的一个小官。不过,由于刘季做事不拘一格,又十分厚道仗义,因此,刘季在沛县也算是小有名气。

有一次,刘季在押送犯人得途中,碰巧遇到了秦始皇得出巡队伍。刘季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地坐在精美华丽的车里,周围都是他的随从。于是,刘季脱口而出:“大丈夫就该这样啊”。由此可见,刘季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单父有一个名叫吕公的人,因为在单父和别人结下了怨仇,就带领全家搬到了沛县。由于吕公和沛县县令的关系很好,所以,很多当地人都想拍吕公的马屁。于是,就在吕公搬到沛县得那一天,许多当地人纷纷前来给吕公祝贺。刘季得知了这个事以后,也打算去凑凑热闹。负责接待客人的主簿萧何宣布了一条规矩:贺礼低于一千钱的人,只能坐在堂下。刘季却说:“我出一万钱”。实际上,他一分钱也没有。吕公得知刘季出钱一万,十分开心,亲自接待他,刘季一点也不谦让,直接去了上坐。吕公素有相面的本领,他越看越喜欢刘季。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季,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吕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青年时代的刘邦胸怀大志,云游天下,还担任了泗水亭亭长,迎娶了吕雉。所以说,青年时代的刘邦已经拥有不平凡的经历,这成为了他后来平定天下的重要资本。

三.诛灭暴秦

公元前210年,平定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代雄主秦始皇病逝于沙丘。

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宦官赵高谋划拥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皇帝,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一个昏庸残暴的人,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他继位以后,不断增加老百姓的兵役、徭役、赋税。至此,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久,沛县泗水亭亭长刘季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要求他押送一批徒役前往骊山,给秦始皇修建陵墓。结果,在路上的时候,徒役纷纷逃跑。刘季觉得徒役逃跑这么多,等到了骊山,也不好交代。于是,走到芒砀山的时候,刘季要求所有的徒役都去逃命吧。但是,有一些徒役觉得刘季是一个忠厚的人,就留下来跟着他,然后,刘季就带领这一批徒役一起逃到了芒砀山躲了起来。

刘季率领这些徒役前往的路途中,有一个侦查路线的人告诉他:“前面路上有一只大白蛇挡住了去路。”于是,刘季乘着酒意前去将大白蛇砍成了两段。

后来,有人发现了一个老妇人正在路边哭。于是,人们问老妇人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成了一条蛇,挡在路上,被赤帝之子杀死了。”人们都以为那个老妇人在说谎,结果,那个老妇人化成白烟飘走了。打那以后,人们就把刘季看作是“赤帝之子”,对他有了敬畏之心。

也许刘季曾经真的斩杀过白蛇,但是,“赤帝之子”的故事绝对是刘季编出来的。不过,这也反应了,此时的刘季已经会使用“神话”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了,也进一步说明了刘季的谋略。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带发动了我国封建时代第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久,陈胜正式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各地纷纷响应。萧何等人向沛县县令建议,要求县令将流亡在外的沛县人召集回来,一起保卫沛县。于是,沛县县令就派樊哙去芒砀山去请刘季下山。

但是不久,沛县县令觉得这是一件引狼入室的事情。于是,他一面命令手下关闭城门,防止刘季进城,另一面下令抓捕献策的萧何等人。萧何等人得知沛县县令要抓捕自己以后,就逃到了城外,投降了刘季。

刘季将一封信射进城内,信里把沛县县令说成是一个出尔反尔的人,鼓动城内的百姓杀死沛县县令,欢迎刘季进城,一起保卫家乡。于是,城内的百姓发生暴动,杀死了沛县县令,欢迎刘季进城。

刘季进城以后,就被当地人和手下推举为“沛公”,正式起兵反秦。从此,刘季开始了他南征北战的传奇生涯。这一年,刘邦已经47岁了。

刘邦起兵以后,部队很快扩充到3000多人,并且,刘邦亲自率军四处征战,占领了沛县周围的众多土地。

不久,刘季让雍齿留守丰邑,自己亲自率军去攻打薛城。结果,就在此时,雍齿占据丰邑,投降了魏国。于是,刘季不得不返回丰邑,去讨伐雍齿。然而,就在这时,刘季却生病了。于是,刘季不得不退守沛县。

这时候,刘季听说东阳宁君和秦嘉拥立景驹为楚假王。于是,刘季决定投靠景驹,并打算借助景驹的力量夺回丰邑。

在去投靠景驹的路上,刘季遇到了一个叫张良的人也去投靠景驹。于是,刘季将自己的部队和张良的部队合并在一起。张良与刘季交谈以后,发现刘季是一个雄才大略、志向远大的人。于是,他放弃投靠景驹,投靠了刘季。

刘季投靠景驹以后,很快就帮助景驹夺取了砀、下邑等城池,并得到了6千名士兵。

很快,刘季再一次率领军队攻打雍齿,却仍然没有取胜。这时候,他听说项梁在薛城。于是,他让主力继续包围丰邑,自己率领少部分士兵去薛城求救项梁。在项梁的帮助下,刘季很快就打败了雍齿,夺回了丰邑。于是,雍齿逃到了魏国。

由于项梁帮助了刘季,刘季不得不暂时归顺于项梁,成为了项梁的一个部下。也就在这个时期,刘季遇到了他一生的劲敌——项羽。

这时候,陈胜战死的消息传到薛城。为了继续抗击暴秦,项梁决定拥立新的楚王。后来,项梁采纳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仍然称呼他为楚怀王。

楚怀王称王以后,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并册封项梁为武信君。

很快,楚怀王派项梁为统帅,率军攻打秦军。不久,项梁在亢父、东阿大败秦军,又派刘季和项羽共同领军,攻打秦军。紧接着,刘季、项羽率领的楚军在城阳(今山东菏泽)、濮阳(今河南濮阳)打败秦军。随后,刘季、项羽率军绕过定陶(今山东定陶),攻打雍丘(今杞县),秦朝三川守李由(李斯的长子)兵败被杀。

由于一系列的胜利,项梁被冲昏了头脑。于是,他对秦军放松了警惕。这时候,秦军大将章邯立即集结军队,对项梁所在的定陶进行反攻。项梁没有防备,被秦军迅速击败。最后,项梁兵败被杀。

项梁战死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天下,于是,刘季、项羽开始撤军。不久,刘季把军队驻扎在砀郡,项羽把军队驻扎在城西。至此,刘季和项羽开始分道扬镳。

项梁战死以后,为了躲避秦军的威胁,楚怀王不得不下令迁都。于是,他把都城从盱眙迁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为了安抚内部,楚怀王开始大封将领。他册封项羽为长安侯,兼任鲁公,册封刘季为武安侯,镇守砀郡。至此,楚国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了。

此时,章邯认为,项梁已经战死,楚军失去了主心骨,已经不足为虑。于是,他决定率军攻打北方的赵国。

在秦军的强烈攻击之下,赵国被迅速击败,就连邯郸也被秦军占领了。于是,赵王歇和赵相张耳不得不退守巨鹿,并向其他诸侯求援。

楚怀王接到赵国求援的消息以后,立即派宋义为统帅,去救援赵国。同时,为了分散秦军的力量,楚怀王又派刘季为统帅,向西进攻。同时,楚怀王还向将领约定:谁先入关,就册封谁为王。

不久,项羽发动了兵变,杀死了援助赵国的楚军统帅宋义,夺取了兵权。接着,项羽率领4万大军向30万秦军发动猛烈的进攻。最终,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10万人以上,俘虏了秦军大将王离(王翦的孙子)。不久,章邯率领剩下的20万秦军向项羽投降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巨鹿之战以后,秦朝灭亡的命运已经不可挽回了。同时,巨鹿之战也让项羽走上了人生巅峰。打那以后,项羽实际上成为了天下反抗暴秦的首领。

事实上,对于刘季西征的事情,楚国的将领都看不好这个事情,认为秦朝的力量太大。刘季去攻打秦朝统治的核心地区,简直就是以卵击石。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刘季率军从砀郡出发以后,先收集了陈胜和项梁的残部,又夺取了刚武侯的军队,势力大大增强。

很快,刘季就与彭越联合攻打昌邑。虽然,刘季没有占领昌邑,却让他第一次与“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彭越相遇。

紧接着,刘季继续向西进攻。这时候,高阳人郦食其前来投靠刘季。不久,郦食其的弟弟郦商率领4千多人投靠了刘季。至此,刘季的力量进一步增强。

随后,刘季根据郦食其的建议,占领了陈留,得到了大量的军需补给,力量进一步得到了增强。接着,他在白马、曲遇等地,打败了秦朝将领杨熊,杨熊逃到了荥阳,被赵高下令诛杀。

不久,刘季占领了颖阳,并再一次遇到了张良。于是,刘季与张良合兵,一起向关中进军。

紧接着,刘季率军在南阳大败秦军,秦朝的南阳守向刘季投降。接着,刘季继续率军向西进攻,势如破竹,先后占领了丹水、西陵、胡阳、析、郦,一直打到武关(今陕西丹凤县武关镇)附近,逼近秦朝统治的核心范围关中,震惊了整个秦朝。

这时候,秦朝的内部却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和内斗,进一步损耗了秦朝的力量。此时,秦二世胡亥和秦朝丞相赵高产生了矛盾。于是,赵高派人杀死了胡亥,拥立秦朝宗室成员子婴为秦王。在登基大典的时候,子婴假装生病,让赵高亲自来请他。等到赵高到了子婴家的时候,子婴立即诛杀了赵高。随后,子婴即位,成为了秦朝(秦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此时,刘季已经打到了武关,他根据张良的计策,派郦食其、陆贾去劝说驻守在武关的秦朝守将投降。之后,刘季在嶢下大败秦军,占领了负责拱卫咸阳的蓝田。与此同时,刘季又派郦商占领了负责拱卫关中的汉中、巴蜀等地区。此时,秦朝灭亡的命运已经不可挽回了。

公元前207年,刘季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在轵道(今陕西西安城区附近)向刘季投降,并向刘季献上了传国玉玺。至此,仅仅存世15年的秦王朝宣告灭亡。

刘季进入咸阳以后,认为自己功勋卓著,十分骄傲。于是,他开始以“关中王”的身份自居了。刘季原本就是一个平民出身,没见过秦朝豪华的宫殿,于是,他决定好好享受,准备在这里居住。

这时候,刘季的部将樊哙和张良来劝说刘季:此时天下还没有平定,不要忘记秦朝灭亡的教训。于是,刘季下令封了秦朝宫殿,率军退到灞上。

刘季到达灞上以后,就向百姓下令:杀人者死,伤害他人和偷盗的人要判罪,其他的法令一律废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从此以后,刘季逐渐取得了关中地区的民心,这对于他后来与项羽争夺天下、建立汉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刘季依靠灭亡秦朝、约法三章等功勋,威望大大增强。这些功勋都成为了刘季后来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至此,刘季实际上已经在与项羽的斗争中站住脚了。

四.楚汉相争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率领楚军和秦朝降军一起向关中进军。这时候,楚军和秦军由于粮草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并且,有一次,秦军内部有人议论:“我们都是关中人,现在帮着楚军打自己的家乡,不就成为了家乡的罪人了吗。”

项羽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认为秦军是很大的威胁。于是,他在新安附近下令,除了秦朝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以外,将其他的20万降军全部坑杀。

这就是楚汉相争时期著名的“新安大屠杀”。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就出了名,这个事件成为了项羽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这时候,刘季的部下曹无伤前来投靠项羽,并向项羽报告刘季占领关中以后,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十分生气。他认为:是他率军在巨鹿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刘季只是捡了一个便宜。此时,项羽的谋士范增也劝说项羽:“刘季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赶紧找个机会把他杀了吧,以绝后患。”

于是,项羽就给刘季写信,请他去鸿门赴宴。刘季知道项羽不怀好意,却不敢拒绝项羽。此时,项羽拥兵40万,刘季只有10万,而且,他们的距离又很近,如果刘季拒绝了项羽,就一定会被项羽灭掉。于是,刘季决定带领谋士张良、部将樊哙和100多名亲兵一起去鸿门参加宴会。随后,刘季又让张良收买了项羽的叔叔项伯,请项伯在宴会上帮忙。

项羽一心想把刘季招到自己的军营,杀死刘季。但是,当刘季到达自己军营的时候,项羽反而不知所措,始终没有下令诛杀刘季。并且,他告诉刘季:曹无伤就是出卖你的人。

这时候,范增走出军营,找来项羽的堂弟项庄:“我们大王的心肠太软,你进去,找个机会杀死刘季。”项庄走进军营,对项羽和刘季说:“军中没有没有什么娱乐的方式,不如让我来舞剑,助助兴吧。”

于是,项庄就开始舞剑,舞着舞着就走到了刘季的附近。这时候,项伯看到项庄的用意,就拔出宝剑,和项庄对舞,成功保护了刘季。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这时候,樊哙冲入了军营,告诉项羽:“当初,楚怀王曾经下令,谁先进入关中,就册封谁为王。现在,是我们将军先进入关中的,但是,他并没打算称王,而是封锁仓库和宫殿,等待大王前来,大王可不能听信小人的谗言,陷害忠良啊。”

随后,刘季告诉项羽,自己要去上厕所。事实上,刘季趁着这个机会只身一人回到了自己的军营。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鸿门宴是刘季和项羽的第一次正式争锋,它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打那以后,刘季和项羽的关系彻底破裂,开始从“盟友”转变为“竞争对手”。

很快,项羽率领楚军热和天下各路诸侯进入了咸阳。随后,项羽下令杀死了秦王子婴和秦朝贵族800多人,并烧毁了阿房宫。紧接着,项羽又下令对关中的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

项羽的残暴,惹得天下人共怒。此时,项羽的残暴和刘季的宽仁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至此,项羽逐渐失去了关中地区的民心,这也是后来项羽能够在楚汉相争中战败的重要原因。

随后,项羽开始册封天下诸侯和有功劳的将领为王,一共册封了18个诸侯王:

刘季为汉王,定都南郑(今陕西南郑),统治巴蜀和汉中,一共41个县,包括汉中郡、巴郡、蜀郡三个郡(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重庆等广大地区);

章邯为雍王,定都废丘(今陕西兴平),统治咸阳以西的秦国故地,包括内史郡西部、陇西郡、北地郡两个半郡;

司马欣为塞王,定都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镇),统治咸阳以东的秦国故地,包括内史郡东部;

董翳为翟王,定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延河北岸),统治咸阳以北的秦国故地,包括上郡(今陕西榆林);

魏豹为西魏王,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统治河东地区,主要包括河东、上党、太原三个郡;

赵歇为代王,定都代城(今山西代县),统治代地,包括雁门郡、代郡两个郡;

张耳为常山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襄都区),统治赵国故地,包括常山郡、邯郸郡、巨鹿郡三个郡;

英布为九江王,定都六县(今安徽六安),统治淮南地区,包括九江郡、庐江郡两个郡;

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城(今北京、天津一带),统治燕国故地,包括广阳郡、涿郡、上谷郡、渔阳郡四个郡;

韩广为辽东王,定都无终(今天津蓟州区),统治辽东地区,包括辽东郡、辽西郡:右北平郡三个郡;

申阳为河南王,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统治河南地区,包括三川郡;

韩成为韩王,定都阳翟(今河南禹州),统治韩国故地,包括颍川郡;

司马卬为殷王,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统治河内地区,包括河内郡;

吴芮为衡山王,定都邾县(今湖北黄冈黄州区),统治长沙地区,包括长沙郡、豫章郡两个郡;

共敖为临江王,定都江陵(今湖北江陵),统治原来的楚国核心地区,包括南郡;

田巿为胶东王,定都即墨(今山东平度),统治胶东地区,包括胶东郡;

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统治齐国故地的绝大多数土地;

田安为济北王,定都博阳(今山东泰安),统治济北,包括济北郡、博阳郡两个郡。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砀郡、东郡、陈郡、薛郡、泗川郡、琅琊郡、东海郡、鄣郡、会稽郡九个郡(今江苏全部、河南东南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浙江北部的广大地区)。

项羽的分封表面上是论功行赏,实际上是对诸侯格局的一次重新分配。通过这次分封,项羽把服从自己的诸侯提拔起来了,并在忽视当地风土人情的情况下,打压其他诸侯,导致天怒人怨,为后来他的分封迅速破产埋下了伏笔。

为了进一步削弱刘季的力量,项羽把刘季的军队缩减为3万人,并让章邯、司马欣、董翳遏制刘季,来保证自己的长治久安。随后,项羽率领自己的军队,回到了无险可守的彭城。

项羽把刘季分封到偏远的巴蜀地区,导致了刘季的强烈不满。不过,刘季由于打不过项羽,只能率军前往巴蜀地区,并在沿途烧毁栈道,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回到中原地区。

由于刘季所去的巴蜀地区地理位置偏僻,而且路途艰险,因此,他的部下都不想和他去巴蜀地区。一路上,汉军逃跑的士兵和将军不计其数。

这一天,士兵向刘季报告:“丞相萧何逃走了。”刘季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十分着急。过了几天,萧何回来了。刘季又喜又怒:“怎么连你也逃走了?”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士兵啊。”刘季说:“逃走那么多的将军,你都不去追,为什么会去追一个士兵?”萧何说:“那些人都是平庸之辈,有没有都没关系,但这个人不一样,如果大王要想打败项羽,平定天下,非用此人不可。”

萧何所说的士兵名叫韩信。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曾经在项梁、项羽的部下,一直没有获得重用。于是,韩信“跳槽”投靠了刘季,希望能够得到重用。然而,刘季并没有发现他的才能,在部将夏侯婴的推荐下,才让他当了一个治粟都尉。但是,汉国的丞相萧何却十分欣赏韩信。不久,韩信离开了汉军军营。萧何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亲自去把他追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随后,刘季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掌控汉军的兵权。随后,韩信与刘季交谈,向刘季坚定了汉军必胜、楚军必败的决心。历史上把这次交谈称之为“汉中对”。

韩信当上大将军以后,训练士兵,扩充军队,使得汉军的战斗力逐渐增强了。

于是,公元前206年,韩信决定占领关中,打通前往中原地区的道路。至此,长达4年的楚汉相争全面爆发。

不久,韩信派人修建栈道,用来麻痹项羽,并派遣主力大军从陈仓进攻关中。不久,章邯兵败自杀,司马欣、董翳向汉军投降。至此,雍国、塞国、翟国宣告灭亡。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还定三秦之战”,这个典故称之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季的声势震惊了天下,却没有引起项羽的重视。刘季向项羽表示,自己只满足于占领三秦,不会继续东进,而项羽也表示相信刘季。于是,项羽决定不去讨伐刘季,转而去讨伐在齐地发动叛乱的齐国贵族田荣。

紧接着,汉军继续东进,西魏王魏豹向汉军投降。不久,汉军攻入河内,殷王司马卬向汉军投降。至此,殷国灭亡。随后,汉军攻占洛阳,河南王申阳向汉军投降。至此,河南国宣告灭亡。

但是,此时,项羽又做了一件“作死”的事情。原来,巨鹿之战以后,项羽的威望大增,迅速架空了楚怀王。至此,楚怀王逐渐成为了项羽的傀儡。项羽大封天下诸侯的时候,尊楚怀王为“义帝”。后来,项羽觉得义帝是自己掌权的障碍,就派人在郴县(今湖南郴州苏仙区)杀死了义帝。

义帝虽然是傀儡,却是正宗的楚国王室后裔,代表着楚国贵族的利益和地位,是楚国人的象征。因此,项羽杀死义帝之后,迅速失去了楚国人的支持,也遭到了天下人的强烈谴责。

公元前205年,刘季以为义帝报仇雪恨为旗号,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项羽,并集结了56万大军,准备去进攻项羽的都城彭城。

此时,楚军的主力都在齐地,因此,盟军迅速攻占彭城。之后,刘季和其他诸侯王开始喝酒庆祝,逐渐放松了警惕。

项羽得知盟军占领彭城的消息以后,立即率领3万大军援助彭城。不久,楚军打败盟军,盟军被淹死10万,被杀死了10万,刘季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全部都被楚军俘虏,刘季仅仅率领几十名骑兵逃走。至此,56万盟军迅速土崩瓦解。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是刘季一生遭遇的最大一次挫折,也是项羽继巨鹿之战以后又一个人生巅峰。彭城之战让原本亲近刘季的诸侯王转投项羽的部下,使得刘季的势力进一步遭到了打击,也标志着刘季速战速决的计划彻底破产。

不久,刘季率领残余势力退到荥阳,开始收集被打散的军队。这时候,萧何和韩信也率军援助刘季。至此,刘季又重新站住了脚。

随后,刘季和韩信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两线作战的计划:一路由汉王刘季率领,驻守荥阳,与项羽周旋;一路由大将军韩信率军,向北进攻,消灭亲近项羽的诸侯王,孤立项羽,并对项羽形成合围的局面。

随后,刘季在荥阳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公元前204年,刘季使用“离间计”,挑拨项羽和谋士范增的关系,使得范增被迫辞官回乡。随后,范增在前往居鄛(今安徽桐城双港镇)的路上去世,享年73岁。范增去世以后,项羽的内部陷入了混乱。至此,刘季的压力大大减轻了。

公元前203年,刘季派谋士随何劝降了九江王英布。至此,九江国成为了汉国的附庸。打那以后,英布开始辅佐刘季,成为了“汉初三大名将”之一。

不久,刘季让部下纪信扮成自己去项羽那里诈降,自己率军逃出荥阳,占领了成皋。

与此同时,韩信也在北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消灭和归附了众多的诸侯国。

公元前205年,韩信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在夏阳渡过黄河,占领了魏国重镇安邑,大败魏军,魏王豹被汉军俘虏。至此,魏国灭亡。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破魏之战”。

公元前205年,韩信使用“背水一战”的计策,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大败赵国(代国)大将成安君陈余,使用3万大军消灭了20万赵军,陈余兵败被杀。随后,韩信派兵杀死了赵王歇。至此,赵国(代国)灭亡。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井陉之战”。

公元前204年,韩信听从赵国降将李左车的建议,派使者劝降燕王臧荼。不久,臧荼向韩信投降。至此,燕国成为了汉国的附庸。而辽东王韩广早在公元前206年就已经被臧荼灭掉了。

公元前203年,韩信使用“囊土壅水”的计策,在潍水大败楚齐联军,杀死了项羽的大将龙且,俘虏了齐王田广。至此,齐国灭亡。

齐国灭亡以后,刘季为了安抚韩信,册封韩信为齐王。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以后,刘季逐渐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于是刘季决定与项羽进行正面较量。

项羽在经过一系列的败仗以后,决定屯兵广武,继续与刘季对峙。不久,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季订下盟约:以鸿沟(今河南荥阳境内)为界,平分天下,东面属于项羽,西面属于刘季,项羽把刘季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还给刘季。随后,项羽率军撤回彭城。历史上把这场会盟称之为“鸿沟之盟”。

事实上,鸿沟之盟只不过是刘季的缓兵之计。鸿沟之盟以后,刘季立即调集军队,由自己亲自率领,由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指挥,对项羽进行全面反击。

公元前202年,刘季率领70万大军与项羽的10万大军对战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举击溃了项羽的所有军队。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也是楚汉相争的决定性战役。这场战争中,刘季以压倒式的形式全歼了项羽的主力。从此,项羽一蹶不振,走向灭亡。至此,刘季的胜利和汉朝的建立已经成为了定局。

垓下之战以后,项羽立即率领800名士兵逃出战场,打算逃回江东。随后,刘季迅速派兵,追杀项羽。等项羽到达乌江(今安徽和县)的时候,只剩下了28人。这时候,汉军已经追上了项羽。于是,项羽率领28人与汉军决一死战。最后,这28人全部战死,项羽在乌江江边自刎身亡,享年30岁。

垓下之战以后,刘季认为自己的胜利已经成为了定局,于是,他立即收回了韩信的兵权,并废除了韩信的齐王之位,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今江苏邳州、睢宁一带)

这时候,刘季想要称帝的野心开始迅速膨胀了。与此同时,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等人都向刘季上书,请求刘季称帝。

公元前202年,刘季在定陶汜水一带正式即位称帝,国号为汉,他就是汉高祖。

之后,他封吕雉为皇后,刘盈为太子。不久,他又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定都长安。也就在这时候,他改名为“刘邦”。

五.稳固江山

刘邦称帝以后,稳固大汉王朝的江山就成为了他最主要的任务。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刘邦一共主要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建立汉朝的框架和恢复生产力。为了保证西汉王朝的政治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政治上,刘邦采取的是汉承秦制的措施,来构建西汉王朝的框架;在经济上,刘邦不断鼓励发展生产来恢复经济。这使得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逐渐稳定下来了。

不过,刘邦在巩固自己统治的时候,也做了“白登之围”这种丧权辱国的行为。

公元前201年,匈奴南下,打败了韩王信(与楚王韩信不是一个人),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

于是,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抵挡匈奴。不久,刘邦在铜辊(今山西沁县)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匈奴到楼烦(今山西宁武)。随后,刘邦不听谋士刘敬的建议,率领少部分骑兵继续追击匈奴,却在白登山被匈奴包围。

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后来,刘邦的谋士陈平收买了冒顿单于的阏氏(相当于皇后),请求阏氏在冒顿单于面前讲话。至此,刘邦才得以脱险。

随后,刘邦派人与匈奴定下盟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并找了一个宫女,称之为“大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

白登之围是汉匈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此后,从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到公元前133年的67年时间里,汉朝和匈奴基本上没发生了大规模的战役,为后来的汉朝的“休养生息”创造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和平的环境,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但是,白登之围是一份不平等条约,它开创了中原王朝向周边民族部落屈服的“先河”,是我国古代丧权辱国历史的起点。

第二件事就是诛杀功臣,巩固自己的统治。虽说是“汉承秦制”,但是,刘邦却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设立了众多的诸侯王,这就是著名的“郡国并行制”。

不过,在西汉初期,唱主角的诸侯王是异姓王,而不是同姓王。刘邦前前后后一共封了8个异姓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燕王臧荼、赵王张耳、韩王信、长沙王吴芮。

楚王韩信是刘邦最大的功臣。可以说,刘邦的一大半天下是韩信给打下来的。在刘邦称帝以前,韩信就已经被封为齐王。刘邦称帝以后,他又被封为楚王,定都下邳(今江苏邳州、睢宁一带),成为异姓诸侯王之首。

但是,早在刘邦称帝以前,刘邦就已经对韩信产生了猜忌。刘邦称帝以后,两人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公元前201年,刘邦得知项羽的部下钟离昧被韩信收留以后,采取了陈平的建议,自己前去巡游云梦泽,让韩信前来接驾,只要他来了,就可以抓捕他。最后,刘邦成功抓住了韩信,削去了他的王位,把他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196年,有人向吕后报告:韩信参与了陈豨的造反,并打算组织罪犯和奴隶,准备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于是,吕后立即采取了萧何的建议,把韩信骗到长乐宫的钟室之中杀死,并灭掉了韩信的三族。而韩信的楚王爵位则由刘邦的弟弟刘交接任。

梁王彭越是刘邦仅次于韩信的第二号功臣。他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也是“游击战”的鼻祖。刘邦称帝以后,册封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今山东菏泽)。

陈豨造反以后,彭越被家奴告发谋反。公元前196年,彭越被刘邦下令抓捕。接着,刘邦将他贬为平民,流放到蜀地。结果,在半路上,彭越被吕后带回,然后,吕雉劝说刘邦杀掉彭越,以绝后患。最后,刘邦下令诛杀了彭越,诛灭了他的宗族。而彭越的梁王爵位则由刘邦第五子刘恢接任。

淮南王英布也是刘邦的重要功臣之一,不过,与韩信、彭越不同的是,英布还是一位诸侯王。公元前206年,英布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成为项羽所封的诸侯王之一。楚汉相争期间,英布率领部下投降了刘邦。公元前203年,刘邦正式下令封英布为淮南王,定都六安(今安徽六安)。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爆发,英布率军协助汉军,一举打败了项羽,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大功。

后来,韩信、彭越相继被杀以后,英布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公元前195年,英布起兵造反,结果,却兵败被杀。而英布的淮南王爵位则由刘邦第七子刘长接任。

赵王张耳可以说是8位异姓王里最独特的一位。他既是诸侯王,又是功臣,还是刘邦的亲戚。公元前206年,张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不久,他就投降了刘邦。接着,他又跟随韩信,东征西讨,为韩信平定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前204年,张耳正式被刘邦封为赵王,定都邯郸(今河北邯郸)。

公元前202年,张耳去世,他的儿子张敖继位,并娶了刘邦的长女鲁元公主。公元前198年,张敖因为赵相贯高谋杀汉高祖一事受到牵连,被刘邦剥夺了赵王爵位,贬为宣平侯,一直到公元前182年去世。

可以说,张敖的结局是这8位诸侯王中比较好的一位。值得一提的是,张敖还是汉惠帝的皇后张氏的父亲。而张敖的赵王爵位则由刘邦第三子刘如意接任。

燕王臧荼是由诸侯王上位的异姓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封臧荼为燕王。公元前204年,臧荼投降了韩信。公元前202年,臧荼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被杀。而臧荼的燕王爵位则由刘邦的开国功臣卢绾接任。

燕王卢绾是刘邦的一位重要的功臣,也是沛县功臣中唯一一个被封为诸侯王的非刘氏人员。公元前202年,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定都蓟县(今北京、天津一带)。

公元前196年,刘邦派樊哙和周勃出兵攻打燕国,卢绾自知打不过汉军,带领家眷逃到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公元前194年,卢绾在匈奴去世。而卢绾的燕王爵位则由刘邦第八子刘建接任。

韩王信也是刘邦的一位重要功臣。公元前205年,韩王信占领了韩国许多城池,并且被刘邦封为韩王。不久,项羽攻打韩王信,韩王信投降了项羽,后来,他又从项羽那里逃出,又一次投降了刘邦,公元前204年,他再一次被刘邦封为韩王。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封韩王信为韩王,定都颍川(今河南禹州)。公元前201年,刘邦下令韩王信北迁,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用来抵抗匈奴。

不久,匈奴南下,韩王信就投降了匈奴。公元前196年,韩王信和匈奴一起南下,攻打汉朝,结果被汉军将领柴武杀死。

长沙王吴芮是西汉唯一一个可以延续到汉高祖去世以后的诸侯国。公元前206年,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定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公元前201年,吴芮去世,他的儿子吴臣、孙子吴回、重孙子吴若、玄孙吴差相继接任长沙王的爵位,一直到后来,由于吴差没有后代,才停止延续。而长沙王爵位则由汉景帝第六子刘发接任。

至此,除了长沙王吴芮以外,其他的7位异姓王都在刘邦去世以前就被刘邦除掉了。刘邦除掉这些异姓王以后,开始大力分封同姓王。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位,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了叛将陈豨的造反;公元前195年,刘邦又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

公元前195年,刘邦与大臣约定了白马之盟,规定:不是姓刘的人不能称王。至此,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逐渐稳定了。

公元前195年,平定秦末战乱、开创了四百年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去世,享年61岁。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刘邦   巨鹿   魏国   沛县   关中   项羽   亭长   汉军   秦朝   公元前   诸侯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