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李光地,被弹劾贪墨8000两,康熙为何不怒反笑?

康熙皇帝执政初期,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他叫李光地。

康熙帝评价他:“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雍正更是称他是“一代完人。”

作为一名汉臣,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那李光地又做了什么?能让康熙对他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实际上李光地的官场生涯,就做过两件大事,但是这两件大事,都左右着清朝的命运。

三大藩王反叛,李光地挺身而出

清朝入关的时候,为了更快地占领全国,收降了很多明朝军队,并让明朝的将领统管,替满清贵族打天下。其中,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居功甚伟,他不仅联合多尔衮打败李自成,还一路率军向南,消灭了永历政权。

为了表示对吴三桂的恩赐,清廷让他镇守云南,监管贵州。

虽然名义上服从朝廷,但吴三桂是西南地区的土皇帝,他不仅可以控制赋税,而且还能训练军队,实力非常强大。随着时间推移,吴三桂成为清廷的巨大威胁,康熙皇帝登基后,迫切希望撤除三藩,吴三桂首当其冲。

实际上,如果吴三桂态度足够诚恳,主动提出告老还乡,虽说会失去兵权,但是还是能享受非常高的待遇,晚年衣食无忧,子孙后代也能得到许多好处。

但是很可惜的是,吴三桂天生有反骨,他不愿继续为清廷效力,便产生了起兵夺权的想法。吴三桂反叛清廷之后,许多地方势力纷纷响应,康熙皇帝很快就失去了半壁江山,眼看着清朝就要完蛋了。

吴三桂势力越来越大,清军节节败退,满朝文武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康熙听取李光地等人建议,从容调兵遣将,并对叛军势力进行分化瓦解。8年后,清廷平定叛乱,李光地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绝对信任。

李光地举荐贤才,助康熙瓦解郑氏家族

三藩之乱被平定后,康熙少了一个心头大患,原本动荡不安的局势,也被稳定了下来。此时的康熙可谓是志得意满。在着手削藩之前,满朝文武几乎都认为他操之过急。

三藩反叛之后,更是有不少大臣上奏,认为这都是康熙太过于冒进,这才导致了藩王叛乱。过程虽然曲折,但结果是好的。康熙大胆启用李光地,把清军交到了他手中,三大藩王覆灭,康熙也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藩王的问题被解决后,只剩下了南面的郑氏家族。

康熙打算一鼓作气,把盘踞在台湾的郑家,也一并剿灭。如此一来,清朝才算是真正的一统天下。但是清军身居内陆,根本不擅长海战。

该如何进军,又由谁来担任主将,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此时又是李光地站了出来,身为汉臣的他,先后为康熙推荐了同为汉人的施琅、姚启圣等人。康熙任人唯贤,凡是有才干的人,纷纷得到重用。

这一次,康熙也没有看错人,康熙二十二年,郑家覆灭,台湾也被收复。

可以说,通过这两件大事,李光地成为汉臣领袖,也是康熙最为倚重的智囊。

李光地挪用8000两,康熙对他网开一面

除了博学多才之外,李光地还有一项特质,深得康熙皇帝欣赏,那便是清廉正直。

李光地不畏权贵,还是小官的时候,就敢于上书怒斥吴三桂。后来,李光地平步青云,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却主动远离党争,和索额图、明珠等人划清界限。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依然有过贪墨银两的事情,甚至引来了不少朝臣,联名上奏弹劾,要求康熙严惩李光地。

然而,康熙却没有处置他。

那是1697年的事情,李光地因为平日里两袖清风,自家房屋坏了都没钱修。无奈之下,李光地的家人偷偷挪用了8000两银子,这件事被发现后,李光地还没来得及自首,就被其他大臣上奏折弹劾。

确实,李光地这样位高权重的人,朝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好不容易抓住把柄,肯定要往死里整。

李光地是在三更半夜,突然接到康熙皇帝的圣旨,让他立即进宫。

李光地内心十分忐忑,担心康熙皇帝会发怒,自己的一世英名可能会彻底毁掉。

然而,康熙见到李光地后,只是把弹劾他的奏折拿出来,李光地赶紧跪下请罪。

康熙皇帝却没有生气,反倒笑着亲自把李光地扶起来,表示这笔钱由他自掏腰包,帮忙填补亏空。李光地感激涕零,不断在地上磕头,康熙皇帝笑了笑,让他不要放在心上,这8000两银子就算是赏赐。

其实,那个时候的李光地已经体弱多病,不太参与朝政,康熙皇帝很体谅他,这才主动花钱帮他解决问题。

深得康熙信任,曾参与废黜太子一事

康熙皇帝对李光地的信任,已经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就好比雍正宠信张廷玉一样。

其实,康熙晚年十分头疼继承人的问题,太子胤礽是扶不起的阿斗。但由于太子在位30多年,名分早就确定,身边更是围绕着许多大臣,贸然废黜可能会动摇国本,康熙始终下不了决心。

在太子因为言行放荡无礼,对兄弟父母毫无感情的劣迹,不断被人扒出后,康熙决定最后征询一下李光地的建议。李光地曾经当过太子的老师,算是看着他长大的,两人感情比较深。

李光地是个很明白的人,不愿意参与皇帝的家事,但既然康熙都开口问他了,便表示皇帝已经仁至义尽,将来不会有人说他的不是。

得到李光地的支持后,康熙最终决定废黜太子,可见李光地的地位有多高。

不过,李光地晚年看好八阿哥接班,事实证明他看走眼了。

八阿哥只顾着收买人心,对民生不太关心,还因为擅自结党营私,彻底惹恼了康熙皇帝,父子关系失和,绝不可能登上皇位。

虽然李光地看错了人,但他的结局还是平安顺遂的,他算得上是是清朝的名臣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雍正   康熙   明朝   两袖清风   奏折   清廷   大臣   清朝   晚年   太子   皇帝   李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