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下)

宦官带来灾难

明世宗像

武宗初期宠信刘瑾,后来又宠信江彬,出游北边。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乘机作乱,但是被南赣巡抚王守仁讨伐平定。然而武宗又借平定之名又跑去江南游玩才回到京城。而此时,山东、京畿群盗蜂起,后来只是侥幸被剿灭了。

公元1521年,武宗死,世宗即位。他对宦官的管理颇为严厉,这样太监就不敢恣意妄为了。但是是严历而不明。世宗到了中年之后比较迷信,信奉神仙,不问政事,宠信严嵩,使得大权落于严嵩之手。

倭寇入侵沿海七省,甚至沿江深入,直达南京。北边的瓦剌衰落,而鞑靼部落,侵占河套,称为套寇。而此时的明朝一直没有什么的对策对付。

到了世宗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达延汉复兴,击败套寇,统一了蒙古。

俺苔在世宗时侵犯京畿有三次之多。有一次,京城外火光冲天,严嵩竟然骗世宗说是民间百姓家里失火,这样蒙蔽世宗,算得上骇人听闻了。

公元1566年,世宗死,穆宗立。穆宗即位后亲贤远佞,平反冤狱,免除田赋和欠赋,解决“南倭北虏”问题,废除海禁,史称隆庆新政。但他沉迷媚药,纵欲过度最终因病去世。

张居正辅政

张居正像

公元1572年,穆宗死,年仅10岁的神宗即位。此时任用张居正为相,是明朝中兴的一个好机会。穆宗时期,俺苔来降,封为顺义王,这样边患就稍有解除了。

在高拱为相时,任用李成梁守辽东,戚继光守蓟镇抵抗入侵的倭寇。到了张居正为相时,李成梁善战,戚继光善守,一心任用这两人,东北边境获得安宁。

明朝的政治,久苦因循,张居正能行严肃的官僚政治,下一张纸书,在万里之外的人不敢不遵行。所以治理官吏大有起色,明朝千疮百孔的财政在整理之后慢慢获得充实。

可惜的是,张居正担任宰相不过十年而已,他死后,明神宗亲政,政治上又混乱了。因立太子之事与群臣不和,早朝有二十多年没有上,群臣都拉帮结派,互相攻击。

搜刮民间

明神宗像

无锡有个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喜欢议论时政,于是朝廷的私派和民间的谣言互相混合,到后面也分不清了。

明神宗信任宦官,使其到各省去开矿,说是开矿,实际是为了勒索敲诈。又在穷乡僻壤的地方设立税使,对于民间的骚扰可谓是无所不在。

日本丰臣秀吉侵犯朝鲜,明朝发兵数十万去驰援,相持达七年之久,但是并打不过日本,直到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兵自退。

公元1620年,神宗驾崩,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没有多久便死了,后熹宗即位。他的蠢是更甚的,宠信宦官魏忠贤,使得魏忠贤专横前所未有。直到公元1627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才拔除权宦魏忠贤及其余党。

流寇亡国

李自成行宫

明朝疆域宽广,一部分的天灾人祸尚不会影响到全国,局部动乱也不会牵动整个明朝。只有社会极度不安分时,一颗火星便会成燎原之势。明末的流寇,是于1628年起于陕西的,当时明思宗刚登基不久,流寇渐起,山西、河北、四川、湖广两地都开始爆发农民起义,这其中最大的当属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

此时清太宗不能在辽西获利,从长城边入侵北京,袁崇焕听闻,赶紧兼程驰援。两军相持未分胜负。崇祯的为人是严而不明,又果断诛杀。

公元1629年,先是袁崇焕的守将因皮岛之事毛文龙被诛戮,后又中了清人的反间计,把袁崇焕下狱杀掉,于是长城边境便再也无法抵御清军了。

公元1640年,清兵大举进攻锦州。蓟辽总督洪承畴战败,固守松山,第二年,松山沦陷,洪承畴投降清。在毛文龙死后,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降清,还引清兵攻陷广鹿岛,守岛将领尚可喜投降。

为什么洪承畴会投降呢?因为清太宗时变更清太祖时期的政策,改为扶用汉人,优待降将,所以洪承畴才会不惜叛国投降。

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陷西安,第二年称帝。

公元1644年,李自成兵临紫禁城,北京守不住了,崇祯殉国于煤山。

清兵入关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临闾楼黄昏

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本想驰援北京,但京城已经沦陷,李自成招降吴三桂,而且吴三桂也同意了。只是后来三桂听闻自己的爱妻陈元元被抢夺,大怒,一气之下便奔走关外投降清兵了。

此所谓“痛苦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唯一一个重要据点,居然没有流血就失陷了,这是武人不知礼义的危险。现世也如此,商场如战场。

其明已经亡了,后面在南方建立的南明亦只不过流亡征服罢了,此事已跟清朝有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明朝   神宗   京畿   崇祯   山海关   流寇   清兵   京城   宦官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