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让车臣都仰望的民族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2年,俄乌战争刚爆发,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就站了出来,向普京请命:

“ 1.2万名车臣精锐蓄势待发,另还有70,000名车臣士兵随时待命!”

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震惊,人们惊骇于车臣的强势与“忠诚”,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卡德罗夫与车臣部队仍不是普京“最后一张底牌”——

据说普京真正的杀手锏,是一个让车臣仰望的民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 、车臣的前世今生

关于车臣的历史记录,最早能够追溯到7世纪,那时候车臣还只是阿尔贡河边的一个村庄,自称“纳赫乔人”,意为平民百姓。

只不过,这些人的遭遇可一点也不“平淡”。

公元13世纪,车臣被鞑靼人袭击,14世纪又遭到了中亚帖木儿帝国蹂躏,好不容易忍过了这段岁月,又在15世纪迎来金帐汗国解体,局面一片混乱。

为了族群存续,车臣开始向平原地带迁徙。

结果又正好碰到了前来传教的伊斯兰人,投向穆斯林阵营,被俄罗斯、奥斯曼以及波斯三大帝国“争夺”。

直到18世纪末期,俄国领袖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第五次俄土战争,一举击败奥斯曼帝国,将势力扩张至北高加索地区,车臣才被俄国纳入囊中。

可是由于信仰上的冲突,车臣人民并不想成为俄国的一部分,因此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车臣人民一直在明里暗里抗争俄国。

其实,当时渴望独立的,并非只有车臣一个民族,只不过迫于俄国压力,各民族实在无力抗争。

十月革命后俄国旧政府虽然没了,但是“苏联”又横空出世。

这些民族表面服从,内心却对苏联十分抵制,这也是苏联后来解体的一个原因。

就以车臣为例,当时国内不仅出现了很多攻击工作队的土匪,还有人四处串联,想要组成反苏维埃的国家政权,以至于之后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

反观苏联,认为创建苏维埃人民这个“共同体”,就能够彻底解决民族矛盾。

殊不知很多民族根本无法习惯,从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向社会主义社会。

最终的结果就是车臣人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拖后腿”。

车臣人民的态度与作为,最终彻底惹怒了斯大林,他在取得对德战争的胜利后,直接把车臣人流放到了遥远的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

当时一同被流放的还有印古什人,两个民族的人加起来将近50万,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死在了流放途中。

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剩下的人才得以返回。

有此遭遇,车臣人对苏联自然越发愤恨。

再加上返回故乡后,车臣人和其他民族的摩擦依旧不断,苏联政府无法彻底调节,车臣愈发想从苏联独立出去。

恰逢苏联解体,车臣借机独立,后来又爆发了两次车臣战争。

二 、车臣反叛,普京镇压

1990年,苏联已经是风雨飘摇,车臣军官杜达耶夫看透了这一点,这才从军中退役返回家乡,暗中积蓄力量,从事车臣分裂活动。

凭借着地方武装力量的支持,杜达耶夫成功推翻了车臣苏维埃政权,成为总统,并且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

彼时叶利钦自顾不暇,只能在口头上谴责车臣,可没想到车臣内部居然掀起了“种族清洗行动”,大量俄罗斯人蒙难。

迫于舆论压力,叶利钦不得不出兵。

原先大家都没把车臣放在眼里,因为从体量上来看,车臣与俄罗斯联邦相差太远。

可谁也没想到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居然打退了俄罗斯联邦的进攻,一战成名!

正是这一战,为车臣打响了“真正的战斗民族”、“王牌中的王牌”等等称号。

为什么小小的车臣,能够打赢俄罗斯?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双方士兵精锐程度不是一个级别。

开头也提到,从13世纪开始,车臣人民就一直多灾多难,和各方势力抗争,这使得“血勇”二字直接刻入了车臣人民的骨子里。

反观俄罗斯方面,由于多年不曾真正开战,所以出征部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士气软弱不说,士兵的作战素质也非常差。

差距如此明显的两支部队一对抗,胜利的天平会往哪边倾斜自是不必多说,据说那场战争的惨烈程度,比当年的斯大林格勒巷战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就是车臣的背后有着欧美各国的支持。

别看车臣土地面积狭小,仅有1.7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也不多,不过寥寥130多万人,西方国家的支持力度可不小。

根据欧美公布的数据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至少支援了车臣60亿美元。

有了西方国家提供的武器和物资,车臣在对抗俄罗斯的过程中更是如虎添翼,再加上叶利钦轻信西方国家,搞“休克疗法”,俄罗斯经济几乎要被拖垮。

当时,俄罗斯在众人眼中就是一栋摇摇欲坠的草房子,任谁再来一脚都会倒塌。

而叶利钦更是成为了俄罗斯的罪人,遭到国内外的强烈批判。

关键时刻,是普京站了出来,以一番堪称“凶残”的发言稳定了局势:

“我们将四处抓捕车臣恐怖分子,在机场抓到就在机场枪毙,在厕所抓到就把他们溺亡在马桶里!”

最终,普京指挥第二次车臣战争,帮助俄罗斯重新夺回了对车臣的控制权。

此后又对叛军进行了一系列追捕,直到2009年针对车臣的反恐行动才正式结束。

第二次车臣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车臣人被欧美媒体洗脑,对普京和俄罗斯还是比较痛恨的。

可是随着二十年过去,如今车臣的舆论早就实现了逆转。

昔日威胁俄罗斯安全的车臣,如今已经成为了普京手中的利刃,以卡德罗夫为首的车臣军团,在俄罗斯的多次对外战争中都有所表现。

此次俄乌战争,卡德罗夫也表现得十分积极:

“如果能让我自由发挥,那么不需要俄罗斯出手,我们就能荡平乌克兰!”

当然,普京不可能完全向卡德罗夫放权,一方面是要对车臣有所限制;

另一方面是普京手里还有另一张王牌“哥萨克人”,车臣只需从旁协助即可。

三 、普京手中的真正底牌

哥萨克人有多牛?

一句话就足以形容:“他们打败了车臣军团,帮普京打赢了第二场车臣战争”。

举个例子来说,1999年,90名哥萨克空降兵接到命令,抢占776高地。

按照原先情报,他们的敌人只有一百多人,可落地一看,对方居然纠集了2000多名叛军!

危机时刻,90名哥萨克空降兵只能坚守阵地,等待后方支援,可是车臣叛军眼见自己有人数优势,又怎会容得哥萨克人喘息?

2000多名车臣叛军朝着776高地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可他们就是打不上去,战局僵持了三天三夜,776高地已经被鲜血彻底染红。

眼见90名哥萨克人弹药耗尽,车臣叛军终于决定发起最后一波冲锋,可他们没想到,阵地上的哥萨克人居然抢先装上刺刀、发起攻势。

一阵“乌拉”过后,哥萨克人全部牺牲。

而在这三天三夜的战斗,90名哥萨克人累积击毙了上千名车臣叛军,打出了一比十几的战损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这还只是第二场车臣战争中,众多战局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一向以“血勇”自诩的车臣人,在面对哥萨克人是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毕竟哥萨克人的过往也很惨,一直在与敌人进行抗争,而且历史上的哥萨克兵团,也大多以勇武著称。

哥萨克其实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群保有相同传统的人聚在一起组成的团体,一开始主要是由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青壮年农奴、贫民组成。

为了谋求生计,他们流离到了当时的俄国南部地区,并组成了数个定居中心。

一开始,他们主要靠打猎和经商谋生,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雇佣兵”,为周边国家作战,就连大名鼎鼎的拿破仑都很垂涎这股势力:

“倘若我能有哥萨克骑兵,我一定会带他们席卷世界!”

拿破仑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斯大林却执掌过哥萨克骑兵,二战期间斯大林征召哥萨克人作战,直接组建了17个军团,总人次在100万以上。

在莫斯科保卫战、南方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哥萨克人都有十分耀眼的表现,反攻时更是率先攻入柏林。

虽然在斯大林去世,哥萨克人在苏联“ 遇冷”,但是普京上台后,哥萨克人又重新得到了重用,并且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再次打响名声。

有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在,车臣部队自然沦为“配角”,只不过普京选中哥萨克人为“ 主角”,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原因—

以哥萨克人进攻乌克兰,不仅攻城,更是攻心,这其中有何讲究呢?

四 、哥萨克人与车臣人的表现

其中缘故,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我们前面也提到了,最初的哥萨克原本就是由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共同组成的。

也就是说,哥萨克与乌克兰“同根同源”。

光是16世纪哥萨克的六个族群里,都有两个归属于乌克兰人,分别是扎波罗热群和第聂伯河群。

前者帮助波兰对抗奥斯曼,贡献了很大力量,其首领地位在波兰更是仅次于国王,由此可见乌克兰人在哥萨克中的影响。

虽然在俄乌合并之后,乌克兰的哥萨克就已经被强行解散了,但是如今乌克兰境内仍有超过50个哥萨克组织,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俄罗斯的支持者。

这就使得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占据了更大的优势,毕竟俄罗斯哥萨克军团所到之处,遇到的阻力会比俄罗斯其他兵团要低得多。

更有甚者,那些已经被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区域,也变得更容易被俄罗斯“教化”,从而彻底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无论是从战斗力,还是从亲和力的角度上来看,哥萨克军团都是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最好选择。

与之相比,车臣军团反倒更适合替哥萨克军团“掠阵”。

卡德罗夫很明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车臣部队的进攻目标很快就从乌克兰,转变成了“乌克兰亚速营”。

这支武装公然鼓吹纳粹思想,甚至还打出纳粹旗帜,可以说是人人喊打的对象,以此为目标,车臣兵团也就占据了“大义”。

2023年1月,亚速营被围困。

车臣兵团在零伤亡的情况下全歼了钢铁厂内百名敌人,同时还击毙了亚速营的创始人之一,尼古拉·克拉夫琴科。

此人有个绰号叫做“乌鸦”,曾经宣扬过要把库班并入乌克兰,是个典型的疯狂纳粹分子,他被击毙意味着亚速营这一势力也走向崩解。

在这次战争中,车臣军团也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俄乌战场上出现了很多外籍军团,保守估计至少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的雇佣兵。

其实,这并不出乎大家的意料。

毕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明确地站到了乌克兰的后面,给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能引得雇佣兵倒也不足为奇。

真正令人惊讶的是,车臣军团在这次战争中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其自身形象,过往提到这支部队的时候,大家想到的都是残酷、暴力。

可是这一次,车臣军团却响应普京的号召,做事“温和”了许多。

比如说在拿下乌克兰国民禁卫军,其中一个数千人规模的建制旅后,仅仅只是收缴了他们的武器装备,然后就将那些近卫军战士全部释放了。

这种做法虽然不符合人们对车臣军团的认识,但是却非常符合车臣军团在这场战争中的“配角定位”,这也是外界普遍认为哥萨克人才是普京最后底牌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这场战争中,哥萨克人势必还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也由衷的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让世界重归有序稳定的格局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车臣   哥萨克   叶利钦   斯大林   哥萨克人   俄国   乌克兰   苏联   底牌   俄罗斯   军团   部队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