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宝岛战败,苏联打算派4路大军入侵:一周能打到京津

记得在电视剧《亮剑》里有这样一个桥段。

丁伟在军事科学院的论文答辩会上做了一个演讲,他把我国国土今后的防御重点放在了东北、西北和北部,甚至认为在将来的某一天很有可能会发生。

他的论断在现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认为丁伟在危言耸听,因为很明显他这是有所暗指,而这个国家正是我们的老大哥苏联。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是难能可贵的,但也是需要具备足够的政治勇气的。

很遗憾,事态的发展果真印证了丁军长的设想,不久后中苏开始交恶,双方在边境地区不断爆发冲突,一度也传出了苏军即将分兵四路入侵的消息,但最终战争并没有发生。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是什么原因让亲如一家的中苏两国反目成仇,又是发生了什么让这场一触即发的大战,最终尘埃落定了呢?

蜜月期

时间回到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承认新中国,并最早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正是由于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了新中国,从而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紧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互派大使,我国的外交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毛泽东主席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正式访问,期间签署了一系列的友好条约和援助计划。

中苏两国正式步入了蜜月期,同时也向外界透露出了中国全面倒向苏联的外交政策。

面对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这无疑是新中国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退居台湾的蒋介石充当了美国构筑第一岛链的最后一块拼图。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恢复元气。

这之后,苏联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华援助,领域涉及农业、工业、军事、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帮助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了完整的经济体系,主要的经济指标比建国初期翻了一番,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息。

抗美援朝爆发后,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达到了顶峰。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中,各种飞机的制造工厂、大规模的机场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为新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后来,中国开始着力发展导弹和原子弹技术。

苏联先后向中国派出了这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帮助中国建立起了核物理研究基地、原子反应堆、铀矿场等众多的相关设施,而且提供了当时先进的P1、P2导弹,用以帮助中国进行导弹的研究和发展。

苏联的这些援助,对中国尖端武器的从零到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钱学森后来曾讲:“实事求是的讲,仅仅以中国现有的力量搞研发,而没有苏联东欧同志们的帮助,也许还要有十年的时间才能搞出来。”

可以想见,没有苏联在建国初期对我国的大规模援助,新中国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抚平创伤、重建家园的。

那为何到后来两国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两个国家从战略同盟一下子降至冰点,以至于兵戎相见了呢?

关系恶化

在斯大林时期,中苏关系就已经隐约出现了罅隙。

毛主席对苏联的访问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就是因为两党之间有很多分歧,以至于迟迟没能签订条约,因此外界一度生疑毛泽东是否被软禁在了莫斯科。

后来抗美援朝爆发,美帝国主义的进犯,让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苏两国空前的团结,一致对外,从而消弭了暂时的分歧,但裂痕已经产生,决裂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登台全面的否定了斯大林,认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而这一做法引起了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波动,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做法非常不满,并且专门对他提出了建议,但没有任何的效果。

后来赫鲁晓夫访华,更是提出要在中国的沿海建立雷达站并一起组建海军舰队,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赫鲁晓夫的心思,拒绝了这一建议,当面批评了赫鲁晓夫的“老子党“做派,坚决反对苏联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

1959年9月份,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了访问,美方高规格的接待让赫鲁晓夫有些飘飘然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了。

加上他刚刚与美国签订了核协议,于是这次访美之后,赫鲁晓夫马上来到了中国,劝说中国停止研究核武器。

这当然是中国所无法接受的,于是在第二年,苏联政府开始全部撤走了派往中国的苏联专家,并销毁了全部图纸,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进入到六十年代,苏联的野心极度膨胀,以家长自居,不断干预其他国家和兄弟党的内政和工作。

紧接着6月份就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布拉格之春“,而在同年苏联开始大量增兵中苏、中蒙边境,战略威慑意味十分明显。

随后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冲突不断,十年间由苏联挑起的武装争端多达近五千多起,对中国北部边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可以说《亮剑》里丁伟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1969年3月2日,举世瞩目的“珍宝岛保卫战”打响了。

珍宝岛是我国东北乌苏里江边境线中国一侧的一个小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常年有我国的渔民在此打鱼、生产。

进入1967以后,苏联军队就开始不断对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岛进行袭扰。

大大小小先后达16次之多,严重干扰了我军正常的驻防、巡逻,威胁到了我国边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来我方提出了严正警告,苏联方面竟视若无睹。

2月份,苏联方面趁江面结冰先后5次强行登上珍宝岛,严重挑衅我方的主权,对岛上的我方人员肆意进行谩骂、殴打。

对此我方已经做到仁至义尽、忍无可忍了,也做好了打退一切来犯之敌的准备。

一个月以后,苏联边防军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悍然发动了对珍宝岛的武装登陆。

近百名苏军分兵两路攻击我驻岛边防军,随后又分别与15日和17日先后2次出兵近300人对珍宝岛以及相邻的我国纵深地带发起攻击,气焰十分嚣张。

我国边防军奋起抵抗,利用有利地形,挫败了苏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在这次战役中总共打死、打伤苏军士兵200多人,彻底粉碎了苏军妄图蚕食我国领土的阴谋。

苏联的构想

但珍宝岛的失败,也彻底激怒了苏联人,他们觉得败在中国人的手里,脸上无光,损害了其社会主义阵营老大的形象,于是一场更大规模的阴谋开始被酝酿。

苏联开始在中国的三北边境地区增兵,苏军的钢铁洪流也陈兵于中苏、中蒙边境。

超过100万人的苏联士兵,近2万辆的机械化战车从三个方向集结待命,据说当时的苏联核导弹已经对准了北京。

按照当时的苏联的构想,首先使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外科手术“式的轰炸,然后抢先从蒙古方向直插北京,控制中国的首都。

另外,他们打算对兰州实施空降打击,切断东西向联系,随后东北和西北起齐头并进,攻占哈尔滨和乌鲁木齐,并顺势推进达到对中国占领的目的。

根据苏联国防部的推演,一旦计划实施,苏军有望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攻陷北京,从而在政治上瓦解中国的抵抗斗志。

但由于当时世界已处于美苏对抗时代,苏联不得不考虑美国人的态度,于是专门派出特使去华盛顿与美方沟通。

在经过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改变,勃列日涅夫统治苏联的时期,苏联已经在对美的全球竞争中占到了上峰,所以当美国听到苏联的这一构想之后非常紧张,

他们担心如果苏联控制了中国,那将对世界格局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美国通过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希望中国倒下,于是授意一家名叫《华盛顿邮报》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散布了出去,一时间该报纸供不应求、洛阳纸贵。

而中国领导人也敏锐的从这则报纸消息中意识到了严重性,并且经过研判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

党中央毛主席立刻做出了指示,要求全国大、中城市立刻开展防空工事的建设工作,制定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

对于中国的积极防御政策,勃列日涅夫显然也是有所忌惮的。

首先,他很清楚中国人民和军队的战斗力,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所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虽然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相对动乱的年代,但大批有经验的元帅、将军都还健在,与中国开战苏联并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

第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但是这些可以通过数量和战斗意志所弥补的。

而这也正是中国强项,一旦苏军推进的不顺利,中国就会利用广袤的纵深与苏联进行消耗战,从而使苏军陷入长期胶着的状态,而不能速战速决。

第三,中国已经凭借自身的力量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理论上已经具备核威慑能力。

如果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是很有可能遭到中国的核反击的,同归于尽的结果显然不在苏联的计划之中。

第四,苏联的主要战略方向一直在欧洲,美苏对抗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一旦苏联对中国用兵,势必会减少在欧洲方向的投入,从而丧失在欧洲的主动权,进而降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五,过长的后勤补给线也是苏联政府不得不考虑的,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远离苏联核心区,作战所需的装备、食品、医疗等物资都需要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来支持。

一旦在交战中铁路被切断,那将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计划破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苏联之所以最终没有敢对中国下手,是有很多顾虑的。

事实证明,勃列日涅夫的选择是正确的,随后借助参加胡志明葬礼的契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前往北京与周恩来进行了秘密的磋商,中苏关系稍有缓解。

但是苏联人的这一番操作,却对未来的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苏联的霸道行为,促进了中美关系的迅速解冻,1971年毛泽东利用世乒赛上的一个突发事件,开展了一场搅动世界的“乒乓外交“,一举打开了中美关系的新局面。

之后的中美关系迅速升温,一年以后“空军一号“降落北京,尼克松总统的”破冰之旅“正式起航,随后《中美联合公告》发布,震惊了世界。

当然这些都是勃列日涅夫所没有想到的,苏联从未对中美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敌人是否会和解做过评估,或许他们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毛泽东和尼克松用非凡的智慧和超前的眼光使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正是苏联人的愚蠢行为,把中美两个大国推到了一起,从此苏联把自己逼到了腹背受敌的两难境界,很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意味。

但他们仍不知收敛,集全国之力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与美国开展军事竞赛,最终拖垮了自己。

在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五十多前的这个计划一旦被实施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在最初的阶段苏联人会长驱直入,按照他们的设想推进。

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会掉进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就像苏联后来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一样,发动不义的战争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场战争耗尽了苏联的元气,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也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今的世界是多极化的世界,发展是主旋律,对抗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应该自豪于自己伟大的祖国,是她给了我们安全感、荣誉感,祝福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珍宝岛   苏联   赫鲁晓夫   斯大林   边防军   美国   我方   边境   新中国   大军   北京   中国   中苏   我国   时间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