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的昏聩洗不白秦桧的奸佞


秦桧就是奸臣。大家就不要冲流量博眼球,为他洗白了!

秦桧生于两宋交替之际,灾难般的历史变故给了他人性里丑陋那部分一次放大的机会。很多人都有奸佞的“天分”,但大多数人没有表现的机会。秦桧的“天分”因为有了机遇,给过他生前无限荣光,就必须承担其死后的无尽羞耻。

秦桧出生于1090年,死于1155年。北宋在1127年结束,他当时37岁,也算正打当年。这之前的秦桧并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算一个好官好人。他27岁考中进士后就在朝廷做官,积极主张抗金。他的态度没问题。

北宋干不过金国,只能割地求和。宋钦宗派秦桧去金营商议求和。秦桧觉得违背其抗金的主张,三次请求不去,结果都被拒绝了,只好硬着头皮去。他的工作没问题。

不过这事没完,金兵不久就攻陷了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虏至金营,造就“靖康之耻”(郭靖、杨康)。金国想立张邦昌为帝,更换宋朝颜色,扶持自己的傀儡。此时的秦桧并没有被抓去,也没有逃走,而是和马伸等人力主保住赵氏江山,反对立张邦昌。为此,秦桧还亲自奔赴金国商议,结果被扣留在金国。活到这里,他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努力都没问题。如果现在就猝死,甚至还有功!

秦桧留在金国大概有3年多,促成了三件事:一是金国逐渐放弃了张邦昌;二是秦桧得到金太宗弟弟挞懒的“宠信”,游走在金国与徽钦之间,两边讨好;三是在徽宗、钦宗父子的委曲求全下,金国承认南宋。南宋永远奉金国正朔,向其纳贡。

这三件事,第一件算有功,最后一件算有罪。鉴于没有第三件也难于促成第一件事,功过相抵了。关键是第二件事,暴露出秦桧在此期间有高度的“卖主求荣”嫌疑,因为徽钦父子过得猪狗不如,他却得钱万贯、绢万匹。这也是后来被诟病为奸臣的证据之一。儒家主张“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徽钦都辱成渣了,他倒好,一点不死,还越活越潇洒。比起同为被虏的张叔夜、何栗、孙傅等人的坚贞不屈,秦桧的舒坦真是判若云泥。

南宋建立四年后,秦桧突然就回到南宋临安。他自己说是杀了监视的金兵,抢到小船逃回。这理由大多数人都不信,我也不信。你在那边确定的幸福美满,跑回来做什么?赌宋庭会不会认你功劳?

秦桧赌赢了。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都曾是他好友,(有可能也收了好处)一直为他说好话。高宗因此也认定其为忠臣(考虑当时力挺赵氏,反对立张邦昌),任命礼部尚书。秦桧上任后,便提出(转达)“南自南,北自北”的宋金南北分治方案。

针对当时的具体形势,主战、主和其实都没什么问题,都是一种形势判断,政治主张。不过,秦桧在此事上极力排除异己,甚至连当时支持他的范宗尹也不放过,就非常不厚道。期间又反反复复,七八年后,他终于巩固了宰相之位。


按照常理看,主战、主和都是政治主张,不存在绝对意义的忠臣、奸臣,可事实是政治主张的背后会形成政治利益集团变成了主战派与主和派。这些人里,有些是纯粹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有些人开始是,后来就慢慢不是,变成了自己的权力私欲。挂羊头卖狗肉,挂在为皇上、为社稷的名义争夺权力,你一拳我一拳,最后就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主和派的秦桧很善于搞这种斗争,一路上制压着主战派。其实这也无可厚非,问题是秦桧没有底线,这就成了他被诟病为奸臣的证据之二。为了排除异己,他搞“文字狱”,排斥朱熹等人,又安排儿子秦熺负责写历史,专门剔除对自己不利的资料。这两件事情都触动了儒家的底线,侵犯了儒生的利益。他们非常在意可又不好直接发作,因为发作你也打不过。仇恨只能积累着,积压着等到合适的机会再爆发。

这个机会就是金宋的关系演变。

“主战”“主和”都应该是一种临时的政策,要随着形势变化加以适当调整,要站在国家利益最大化,最长远化来考虑问题。但事实操作上,由于主战派与主和派的矛盾,政策很容易就会把对事的讨论,变成对人的斗争。这个逻辑也被秦桧无底线的延伸出去,假公济私、借剑杀人成为他诟病为奸臣的证据之三。在他眼里,只有自己的私利,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北宋灭亡后,在奔跑中匆忙建立的南宋确实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活下来是第一要务,所以和金国谈判就成为宋高宗最迫切的需要。高宗等人很清楚,和谈一定不是纯粹的和谈,必须有战场上的胜利作为辅助,才能顺利和谈

事实也是如此,正是韩世忠黄天荡之战(以八千军队成功阻击金军南下,活捉完颜宗弼的女婿龙虎大王)、吴玠吴璘兄弟的和尚原之战(连破金营十余座营寨,完颜宗弼身中流矢)、岳飞的江淮阻击等等战役促成了宋金和谈。

南宋最终得以稳住东南,但赵构估计是被战争彻底吓傻,年轻的英勇已在几年的战火中烧尽成灰,留下的只有“求安逸”。(《我的团长我的团》指出中国人对战争的心理逃避)“想躺平”的那种劲头已经占据了他的每个细胞。“求和”成为他唯一的念头,死都不能改变,再怎么屈辱他也愿意。但人民不愿意,儒家不愿意,尤其是后世的汉人不愿意。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民族精神和脊梁骨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南宋朝廷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也恢复了生机,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一边对内镇压起义,一边对外遏制金兵,取得了不少胜利。整个战场形势一片大好,但赵宋内心柔弱的“国风”病又犯了。

宋朝向来“以文制武”,将军的权力很弱。迫于形势需要,南宋在建立初期,崛起了如岳家军、韩家军此类的半官方半地方武装。其他人还好,大多懂得宋庭的政治风格。岳飞却特别耿直,说直白一点就是政治头脑比较简单。岳飞三天两头的上书说这个说那个(内容确实是公忠体国),甚至还劝高宗赶紧立太子。高宗很不高兴,认为岳飞作为一名武将已严重越界,对内有武官干政的嫌疑,对外又刺激了金国。金国恰好又再次出兵施压南宋。(很有可能是秦桧通风报信的)

赵构热爱和平的“圣母心”也再次爆发,迫切要求和谈。一是高宗客居金国的老爸宋徽宗去世了,他想把母亲赎回来;二是他真就只想做个快乐的“男主”,写写字,吃吃面,不想太过操劳。

游走于宋金之间的主和派秦桧再次如鱼得水。他成为公开的和谈中介,超级政治中间商。金国公开要求宋朝必须重用秦桧,高宗也公开表现自己一直在依赖秦桧。在这种情况下,秦桧已经不是一个命官,不是一个政治家,就是一个奸商。我们已经不指望他能代表汉人,为汉人在谈判中争取权力,就希望他能一碗水端平。结果他还是借力发力,彻底压制主战派,按照金国的要求,一边吐舌头,一边喘气害死岳飞。

《满江红》电影播出后,秦桧一时成为热词。有人说杀岳飞的真正主谋是高宗,秦桧不过执行罢了。言语之中,也没说秦桧是好人,不过言语之下反应出这一种甩锅的心态。

儒家说的“天下无不是的君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为什么?因为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由皇权延伸出政权。君王必须具备高度的权威,是政治的意识信仰。信仰不能错,如果错了就不是信仰,就会出现分离分裂,最后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这是政权的逻辑前提。你要是不喜欢,可以选择不参加。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牛逼,也可以选择改造它,重新建立一套。你总不能一边参加,一边又说他的不是。这就是缺德。

人家请你吃饭,你吃了还说不好吃?父母把你养大,你却埋怨养得不够壮?人家刘氏、赵氏、朱氏百死一生,流血断亲创立王朝基业,你在家念几本书就要求和他平等治世?你选择科举、选择做官、选择加入,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就像找工作一样,工资报酬就是对应劳动付出。政权体系下,权力赋予本身也就包括责任担当。你不能只要权力,不要责任,不能只想吃饭不肯背锅。

为皇帝背锅是宰相的职责之一。

高宗再怎么昏聩也是人家高宗的事,不影响秦桧奸臣、汉奸的评价。高宗行不行,人家要在皇帝群里进行评价,那才是平等主体,不是跟你宰相互相论是非。

秦桧游走于宋金之间两头吃,不顾自己的出身,无视宋朝的利益,一味迎合金人的利益,放大高宗的恐惧,巩固自己的利益,毫无底线。

儒家认为,君王做出的决策如有什么问题,应该在执行中给予完善(纠正),而不是扩大。可是有那么一些人,总以自己的利益为唯一标准,揣着明白装糊涂,高级黑、低级红,满口借着领导的指令,故意抹黑领导,欺诈百姓,酿造君民对立。就像一首歌一样,词曲作者是一回事,唱歌的歌手怎样理解,如何演绎更是一回事。歌手的“执行力”很大程度影响了词曲作者能力水平的“表现力”

秦桧就是奸臣,凭他在两国之间的“地位”完全有能力有机会修缮和谈条款,不是一定要杀死岳飞,可他不但想杀还是迫不及待去杀的样子。

这不是杀死一个武将的事。这是毁灭一种趋势,杀死一个王朝的退路。自此,南宋再也难于建立北伐,收复失地的国家意志,只有偏安一隅,苟安富贵的心态。作为南宋的朝堂官员,他们本应该把高宗的懦弱限制在宫廷之中,而不是变本加厉变成国策,并影响对后世治国的“基调”。

这是民间为什么恨秦桧的重要原因。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斗争,互相杀伐多了去,为什么独是你秦桧最不得翻身?因为秦桧毁灭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在和平时期很难觉察,但到危难亡国的边缘时刻,有没有就是一个民族能不能延续的关键因素。在全民抗日时,连“三毛”都能想到学着岳武穆。要不是有这种精神在,世界的格局可能就要重新改写。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南宋在“妥协”外交政策的帮助,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才有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秦桧、高宗他们只以极小的经济代价换回了更大的财富回报。这是典型的经济学代替社会学,取代政治学的偏门理论。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忽略文化账、掩盖精神账、销毁民族账。

如果只算经济账的话,凯子可以叫老婆去卖啊,一个月的收入就能顶一年啊!那经济学家们卖不卖?所以这个道理不讨论。稍微想想就知道,什么叫嘴脸,嘴被包子堵住了,脸就不要了!

当然,从哲学两面来看,秦桧的行为经过儒家文学的反击,反而突出了岳飞的民族精神。不过我们可不是吃鸡汤长大的圣母婊,王八蛋就是王八蛋,我们不会因为活得好好就感谢每一个王八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不弄死你个王八蛋就不错了,还想翻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儒家   主战派   昏聩   奸佞   奸臣   宋朝   宰相   南宋   形势   权力   利益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