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句重托,凤台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烈士陵墓

大皖新闻讯70多年前,只因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重托,李文传义务为14位烈士守墓、护墓、修墓56年,直到生命的尽头。儿子李学成、孙子李杰在李文传精神引领下,又接力守墓。4月3日,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李家祖孙三代为烈士守墓的事故感动了当地许多人,李学成也被评为2022年淮南市最美拥军人物,将于4月7日公开进行表彰。

李学成和妻子在陵园里守护着。

为一句重托当起守墓人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凤台县丁集镇幸福沟畔。4月3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冒雨穿过郭徐村口的英烈桥,来到革命烈士陵园,看到大风将陵园门口一块宣传展板给吹倒,59岁的李学成和妻子郭玉华听到响声,走出陵园展馆,将展牌给扶起来。

这场春雨将革命烈士陵园里许多树叶打落。雨停之后,李学成拿出扫帚来到陵园门口,清扫着地上的落叶。

“这里长眠的14位烈士是在解放凤台县城时牺牲的。我接替父亲后,每天都在陵园里看护。有人来参观,我会向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李学成边扫落叶边说。

李学成告诉大皖新闻记者,1948年10月,为配合淮海战役,牵制沿淮守敌,豫皖苏六分区决定解放凤台县城。一天下午,十一团、十二团从县城东门、北门和西门同时向县城发动进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十一团在东门、北门与北大坝和黄土山的守敌进行了激烈战斗,十二团在城西大孤堆与敌人进行了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3时,终于攻下县城。十二团二营营长李振海、四连连长王福成、指导员刘法家等十几名指战员光荣牺牲。

李学成清扫陵园里的落叶。

“我父亲小时候是一名孤儿,由于无家可归,常年住宿在板张集寺庙里。抗日战争后期,他为在这一带战斗的八路军站岗放哨,了解敌情,被任命为儿童团团长。”李学成说,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李文传住宿的寺庙成了解放军备战大后方,部队在此休整,救护伤员。

一天深夜,前线陆续抬回来李振海等14位重伤员。李文传帮着照看重伤员。虽经救治,却仍未能挽救这些英雄们的生命。烈士们后来安葬在板张集西一片田野里。

部队一位首长面对帮助安葬的群众哽咽说道:“这些烈士都是为咱们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能过上好日子牺牲的,他们都远离家乡,在这里没有亲人,你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今后全靠你们看护好他们的忠魂烈骨……逢年过节多来看看。”一席话让在场不少群众泪流满面。

当时,李文传站在人群中,目睹乡亲们含泪掩埋烈士遗体的场景,心情十分难过。他暗自寻思:“”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今后就是烈士的亲人!”为了部队首长的重托,第二年,他担负起看护烈士墓地的重任。

李学成夫妻扶起陵园里被大风吹倒的展板。

弥留之际叮嘱儿子接替

“当时墓地是一两亩地的荒滩,茅草很多,连路都没有。为了让墓地能有更好的环境,我父亲用平板车拉来14棵松树,在每位烈士坟前栽了一棵。”李学成说,为防止烈士墓园积水,父亲成家后,带着家人沿墓园周边挖了一条排涝沟,既解决了夏季汛期到来时墓园内的排涝问题,又有效禁止了村内家禽家畜入园。

为方便人们前来扫墓、祭奠,李文传用架子车从200米开外的地方取土垫路,修出一条通往烈士墓的路。每年清明节,他都会祭奠英烈,用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烈的哀思,并隔三岔五为到烈士墓祭扫的学校师生讲述烈士英雄事迹,教育人们饮水思源、不忘历史、不忘先烈。

2004年3月,李文传突发心脏病。在病重弥留之际,他想的仍然是陵园里的烈士。“当时父亲拉着我的手,叮嘱这些烈士都是我们的亲人,一定要好好地守着、护着,不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年清明节都得去上坟。父亲还让我别忘了代他给烈士们磕个头!”李学成说,他当时向父亲承诺,一定会守护好烈士们。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他带领子女为坟墓添土植树,精心照管,让烈士们长眠于青松翠柏之中。每年清明,他皆到烈士墓前,燃放鞭炮,寄托哀思,并向祭扫人们讲述英雄的事迹,饮水思源,牢记历史,继承革命光荣传统。”这是大皖新闻记者在烈士陵园里一块碑刻上看到的一段话。这块石碑是凤台县委、县政府于2004年12月立,上面记录了李文传55年义务守墓的事迹。

李学成修剪陵园里的绿化带。

一家三代接力守烈士墓

“我从1977年就跟着父亲为烈士守墓,帮着父亲在陵园里捡拾垃圾,听他讲革命故事,对陵园有着特殊感情。”李学成说,从2004年起,每年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他都学着父亲当年带自己的方式,带领一家人到烈士墓前祭拜烈士们。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李文传去世当年,凤台县老龄委和新四军研究会发出倡议,筹建板张集烈士陵园,社会各界纷纷捐款。重建烈士陵园需占用土地,李学成主动拿出自家两亩多好地,与陵园周边地块的村民进行调换。

2005年,板张集烈士陵园重建完成,竖起了烈士纪念碑,盖起了近百平方米的烈士事迹展览馆,还修了通向陵园的水泥路。此后几经扩建,发展成一个占地25亩,拥有树木花卉近5000多棵,集路、桥、亭、林、门、碑、雕、馆于一体的陵园。

大皖新闻记者看到,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四季常青,花香木秀,成了当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陵园大了,内容充实了,内涵丰富了,功能日益完善,管护的担子也随之加重。

“看护陵园非常辛苦,仅平整陵园里的地,一年下来就相当于平整了数百亩;修剪树枝每年需要修上几遍,修剪完累得连饭都不想吃。”李学成说,守护陵墓是他答应父亲的事,再累也要把这些烈士墓看护好。

李学成在陵园整理资料。

“烈士陵园只有我一个管理员,忙不过来时就会让全家人一起帮忙,一起把陵园修整好、照顾好。”李学成说,他的三儿子李杰从2003年跟着他去陵园守墓,后来他觉得自己身体还算硬朗,就让儿子外出打工。李杰心疼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会和父亲一块看守烈士陵园,为陵园花草、树苗打打农药、施施肥。

2014年春节,李学成在护园过程中,滑倒摔成脑出血,好在抢救及时捡回一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护园的决心。“我对李杰说,等我干不动了,这份担子就由他接了,这是他爷爷的遗训。”李学成说,李杰很听话,说将来会接过这个接力棒,把烈士墓继续守护下去。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编辑 许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凤台   凤台县   烈士   烈士墓   成说   重托   烈士陵园   陵墓   新闻记者   陵园   县城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