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讲历史,你知道他有几样讲法?

“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在大环境的变动下,今天的孔乙己,一下子多了起来。

那么,“茴”字的写法,是不是也要多了起来呢?

其实,“茴”字的写法多不多,不重要;对中国历史的讲法多不多,才重要。

这不,孔乙己一多,对中国历史的讲法,就至少多了以下这种:

我们中国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那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算起的。

如果从神农氏炎帝时代开始算起,那应该是“上下七千年”

如果从伏羲女娲时代算起,那就更早了,得有几万年。

当然,那些都是传说,不是属于“信史”

我们中国的“信史”,应该是从周朝开始算起,是记载得多,考古证明也多。

那么,从周朝开始,我们中国的历史,到满清灭亡之前,是经历了三个大的政治时代

这三个大的政治时代,就分别是周朝时期的“大封建时代”;从秦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郡县制时代”;从隋朝到清朝时期的“科举制时代”

那么,这三个政治时代的特点,以及她们各自的成因是什么呢?

首先,这三个时代都是属于农业生产时代

农业生产时代的根本矛盾,就是“土地兼并”,就是强势者弱势者之间的“土地兼并”

只不过,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导致生产关系不同,这三个时代的强势者弱势者的社会身份,是各不相同的。

“大封建时代”强势者弱势者,是诸侯;强势者是大诸侯,弱势者是小诸侯。

“郡县制时代”强势者弱势者,是地主;强势者是大地主,弱势者是小地主。

“科举制时代”强势者弱势者,是地主和工商业者;强势者是大地主和大工商业者,弱势者是小地主和小工商业者。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强势者弱势者,他们之间的矛盾焦点,都是强势者弱势者“土地兼并”

整个农业生产时代的社会秩序,就是围绕着“土地兼并”这个矛盾的发展,而反复地崩溃与重建的。

而在这个围绕“土地兼并”所产生的矛盾中,虽然最根本的矛盾双方,是强势者弱势者

但是,在这强势者弱势者之外,还有另外一对矛盾的双方,那就是天子帝王官僚系统

其中,弱势者通过暴力起义,结束上一个濒临崩溃的社会秩序,又通过重新分配土地,来重新创建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天子帝王,就是领导弱势者通过暴力起义,结束上一个濒临崩溃的社会秩序,又代表弱势者维护新的社会秩序的,也就是反对“土地兼并”的。

强势者则通过掌控权力,追求“土地兼并”,破坏社会秩序;官僚系统,就是支持强势者破坏社会秩序的,也就是支持“土地兼并”的。

但是,官僚系统本身的来源与职责,并不是支持强势者破坏社会秩序的,并不是支持“土地兼并”的,而是代表天子帝王维护社会秩序的。

只是,在他们代表天子帝王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他们会因为与强势者的利益纠缠,而产生异化,从而背叛天子帝王,变成强势者进行“土地兼并”,破坏社会秩序的支持者和帮凶。

天子帝王为什么会领导弱势者通过暴力起义,结束上一个濒临崩溃的社会秩序,又代表弱势者维护新的社会秩序呢?

因为,弱势者虽然在个体上是弱势者,但是,他们如果仗着他们个体数量众多,而团结起来,那他们就会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强势群体,从而可以横扫一切个体性的强势者,创建一个新的社会秩序。

因为他们是通过个体团结而形成的一个整体,他们就必然要推举出一个领导者代理人,来领导他们集体行动,代表他们维护他们所创建的社会秩序。

而这个领导者代理人,就是天子帝王

因为,天子帝王的权力、地位是由弱势者支撑起来的,是用来维护弱势者所创建的社会秩序的,所以,为了捍卫自己的帝王地位,天子帝王,就必须维护社会秩序,反对“土地兼并”

但是,由于个体性的弱势地位,使弱势者们没有文化,没有与自己的利益诉求相适应的思维能力,所以,弱势者们每次创造新的社会秩序,都是出自他们的本能,都是他们在从前的社会秩序彻底崩溃,他们完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他们凭着要活下去的本能而团结起来,打倒那些个体性的强势者而重建起来的。

所以,当新的社会秩序建立之后,他们这些没有文化,没有与自己的利益诉求相适应的思维能力的弱势者们,就又会回到从前的分散状态,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各自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就又会形成一些新的强势者

于是,社会又开始分化,官僚系统,也会由于跟新的强势者之间的纠缠,而产生异化

在异化了的官僚系统的支持下,土地兼并就会重新发生,并且,也越来越严重。

弱势者们,一方面是因为其个体上的自然分散性,不利于他们团结起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没有文化,他们的思维水平,不足以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抉择,导致他们无法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土地兼并”

另一方面,天子帝王,是通过官僚系统弱势者发生联系的,当官僚系统产生异化,背叛天子帝王之后,天子帝王就无法与弱势者取得联系,就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社会秩序会随着强势者的越来越强势,而最终走向崩溃。

弱势者们因为无法活下去,又不得不凭着要活下去的本能而团结起来,消灭强势者,重新创建新的社会秩序。

而三个大的政治时代,就正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天子帝王官僚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断演化的结果。

大封建时代天子帝王是依赖于诸侯自治来管理天下的。

正是由于诸侯自治,诸侯各自都有自己的军队,所以,他们就很容易依仗自己的军事实力,与天子帝王分庭抗礼,迫使天子帝王,不能干预他们通过战争进行“土地兼并”

这就是西周灭亡,东周列国群雄割据,春秋战国时代形成长达几百年的战乱的根本原因。

而秦始皇、刘邦,就是在吸取这个教训的基础上,改大封建政治为郡县制政治的。

大封建政治和郡县制政治的根本区别,就是大封建政治是地方政权既有政权也有军权;而郡县制政治则将政权与军权分开,地方政权只有政权没有军权。

这样,在郡县制政治下,通过武力进行“土地兼并”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但是,虽然通过武力进行“土地兼并”的情况不会发生,通过金钱赎买权力掠夺进行“土地兼并”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为什么呢?

因为,郡县制下的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都是通过推荐产生的。

而这种推荐,就很容易“肥水不流外人田”,从而形成门阀世家

门阀世家一旦形成,他们既有钱,又有权,进行“土地兼并”就无人阻挡。

所以,为了改变这个弊端,隋朝和唐朝,就前仆后继,推行了科举制,消灭了门阀世家

但是,科举制消灭了门阀世家,却消灭不了富人

富人通过贿赂,与官僚集团结成利益联盟,同样能够进行“土地兼并”

那么,为了应对官僚集团富人结成的利益联盟,大明王朝,就利用宦官集团,建立东厂西厂,对官僚集团富人实行监督。

但是,因为宦官集团再庞大,也监督不了所有的官员和富人,更何况,宦官也是官,他们也可以进行权力寻租,也可以与官僚集团同流合污,所以,明朝设立东厂西厂监督官僚集团富人的实际效果,仅仅是聊胜于无,并不十分理想。

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来是天子帝王弱势者为一方,官僚集团强势者为一方的二比二的政治格局,因为弱势者的缺席,就变成了天子帝王为一方,官僚集团强势者为一方的一比二的政治格局。

我们可以从王莽的“土地改革”失败,刘秀的“土地改革”成功,来看弱势者的缺席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王莽就是在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篡夺西汉王朝的江山,建立他的“新朝”的。

而他篡权建立“新朝”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号令,进行“土地改革”,追求“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但是,他的“土地改革”,有没有得到那些失去土地的弱势者们的响应支持呢?

没有。

下面的弱势者们没文化,根本就不懂政治,怎么可能对他的改革进行响应呢?

而那些执行他的政策的朝廷官员们,本身就是“土地兼并”的元凶,本身就是“土地兼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怎么可能忠实地执行王莽的“土地改革”政策呢?

所以,王莽的“土地改革”必然失败。

那么,刘秀为什么又进行“土地改革”成功了呢?

因为,刘秀的官僚系统,是他在他自己打江山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自己建立起来的。

这个官僚系统中的官员,之前大多是被迫造反的弱势者,是“土地兼并”的受害者,他们当然会忠实地执行刘秀的“土地改革”政策。

所以,王莽的失败,是弱势者没有参与到政治斗争中来所造成的失败;刘秀的成功,是弱势者参与了政治斗争所造成的成功。

我们再看“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中,弱势者缺席,对他们的变法改革所造成是影响。

“王安石变法”,反对派不仅在理论上极力反对,而且,在执行层面,故意过度执行王安石的改革政策,故意把助人的政策,执行成害人的政策,搞得天怒人怨。

如果弱势者们能够团结起来,揭露一些官员阳奉阴违的过度作为,确保改革目标精准到位,“王安石变法”未必不能成功。

相对来说,“张居正改革”,比“王安石变法”要成功一些。

那么,“张居正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呢?

因为,张居正吸取了王安石的教训,他在推行他真正的改革之前,先推行“考成法”,改革官僚体制,打乱官僚系统与富人——强势者之间的联系。

这样,在官僚系统与富人——强势者之间暂时相背离,不能够相互勾结的情况下,他再来突击推行他真正的改革,出台“一条鞭法”,开展对富人土地的丈量工作。

由于富人们与他们所面对的新的官僚系统一时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所以,面对张居正突击性的土地清查与丈量,他们就无法阻止或逃避,然后,他们就只有照章纳税,使得朝廷的税收收入一下子大增。

但是,张居正的这种成功,也只是有限的成功,只是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而已。

以张居正的精明,他不可能不知道,大明王朝真正的危机,并不是朝廷缺钱,而是“土地兼并”太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隐患,为大明王朝的最终灭亡,创造了条件。

那么,张居正为什么只是清查土地,而不进行“土地改革”,不让那些失地农民重新有地可种呢?

因为,他知道,他清查土地只是要富人的钱,富人们不在乎那点钱,不会为了一点小钱而跟他闹翻。

但是,如果他要进行“土地改革”,把富人们好不容易兼并来的土地,又去分给穷人,那富人们就绝对不能忍。

而他改革官僚系统,只是暂时性地让富人们和官僚们,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而已,时间一长,富人们还是能够与官僚们建立联系。

那么,到时候,他张居正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土地改革”也不可能成功。

所以,审时度势,张居正不做自己做不到,反而容易给自己招来祸患的事。

他能够让朝廷暂时性地有钱花,就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那么,我们由此看到,弱势者们不能团结起来,参与政治斗争,这会让那些变法派改革派们是多么地艰难。

但是,弱势者们为什么不能够参与政治斗争呢?

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没有那样的思维意识啊。

所以,几千年的中国,弱势者们由于没有文化,没有理性斗争的意识,他们就只能是在最后的绝望中,进行本能的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土地改革   讲法   官僚   天子   弱势   帝王   强势   秩序   土地   社会   时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