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确立新政治体制机制,继秦始皇后封建统治的第二次大变革

赵匡胤建立宋朝,对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确立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清除藩镇割据势力,实施强干弱枝的战略,在赵普的建议下,在赵光义的帮助下,推行削夺其权,制其钱合,收其精兵的三大纲领。

确立新的中央与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关系,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根本上清除了地方军事实力尾大不掉的局面,从而改变了安史之乱以来,尤其是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军事将领位高权重的弊病。

一是整顿禁军。剥夺军事将领的兵权,用高官厚禄作为交换条件,实施了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迫使其开国功臣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交出兵权。降低禁军统帅地位,罢免正副都点检,以地位较低的正副都指挥使统辖,把侍卫司分为马军司、步军司,使其地位降低、权力分散。

削弱禁军统帅职权,把兵卒的招募、屯戌、调发权归于枢密院,禁军仅有练兵权。实行更戍制,军事将领经常换防到各地戍守,使将不专兵,兵无常将。这就大大削弱了将军的权力地位和实力,不至于权重位高形成威胁势力。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二是削弱地方军事实力。将地方精锐兵力充实收归到中央禁军。宋朝军队分为四种:禁军为中央军,厢军为地方军,乡军为民兵,蕃军为也境少数族兵。禁军多而强,待遇优厚,厢军待遇差,不训练,兵力散弱。根本的改变藩镇强大的局面,地方军事力量不再可能冲击和动摇中央军。宋朝将征兵制改为募兵制,部队的兵卒是由政府招募的职业兵,由政府控制管理。

三是集中财权。将各地税收机关收归中央掌管,将地方的财税收归中央,地方的支出由中央划拨。建立转运使制度,设置诸道转运司,专司财赋和漕运,作为中央派出的使臣和机构,后将全国分为十五路作为新的行政区划,转运司成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演化形成元明时期的行省制。

四是改革宰相制度。赵匡胤分割宰相权力。以同中书门下平章,是为宰相。设立参政知事为副宰相。以枢密院分其军权,使宰相与枢密院文武分治。宰相的政事堂与枢密院号称二府。

再分财政权给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号称计相,从而形成了宰相主政,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三权分离,统属于皇帝。提高御史台、检院等检查机构的权利和地位,行使监督、弹劾职责。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

赵匡胤是自秦始皇后第二次政治体制创举。宋太祖及其后世皇帝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财政、军事改革形成了奠定了新的政治架构和体制机制,从而改变了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定的一系列制度经延续、继承、发展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形成了秉承儒家思想为统治地位的文官制度,完全颠覆了秦朝以来延续的贵族集团的官员制度,也完全改变了军事将领独揽大权的局面,全面贯彻三纲五常,形成了彻底的忠君制度,使宋代以后未出现武将朝臣宦官弑君篡权的现象,形成了稳固的君主专制制度。

孔子出行

其次改革完善军衔制度,确立稳定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根本的削除了地方政权尾大不掉的现象,确立了郡县制度上的行省制度雏形。再次就是改变三公九卿及三省六部制度,确定了政权、财权、军权相互分离制约机制,并集权于帝王,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

图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藩镇   枢密院   军权   禁军   宰相   将领   封建   地位   机制   中央   制度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