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爆发是因为赵国贪?不是,因为它必须打

长平之战的发生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长平之战发生之前,山东六国就只剩下了一个赵国能够与秦国抗衡。而随着长平之战的发生,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与秦国抗衡的能力。而长平之战赵国想打吗?当然不想,毕竟举全国之力打一场仗,只要是位君王都不想,因为代价太恐怖,但秦国逼着它打。

公元前263年,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找到赵孝成王,要将上党十七座城邑全部送给赵国。

这种好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呢?毕竟城邑代表的可是一个国家的防线,冯亭这一出手就是十七座,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当时秦国已经攻占上党与韩国的交通路线野王,将上党与韩国一分为二,上党成为秦国的领土,已经是时间问题。

但冯亭却不乐意成为秦国的子民,甘愿将上党送给赵国,都不愿意送给秦国。

因为秦国是战国七雄里名声最差劲的一位,这也正常,毕竟秦国想的是统一,而其他六国要是对秦国有好感的话,那才怪,那岂不是等同于期待着自己被吞并?

那么赵国是如何选择的呢?毕竟接受上党的话,可就是代表着与秦国为敌。

要知道,秦国为了拿下上党,已经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早在公元前265年就已经一步步的逼近野王。

而现如今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秦国起早贪黑的结果,秦国能乐意吗?肯定不能,但赵国还是选择了接受。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赵国接受就是因为这十七座城邑实在是太香,毕竟按照赵国贵族平原君的说法,就算赵国出百万大军外出征战一年,也未必能够拿得下十七座城邑。

现如今十七座诚邑白白送上门,不要白不要。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还有更加重点的原因,那就是上党不能够落入秦国的手中。

为什么不能落入秦国的手中呢?因为上党有两部分,韩国拥有的只是南上党,还有北上党,北上党就在赵国的势力范围。

而秦国一旦拿下南上党,一定会对北上党出手,北上党一旦成为秦国的领土,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北上党与赵国的都城邯郸接近,北上党的陷落既代表着秦国可以直接兵临邯郸城下,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

长平之战赵军一败,秦军当即挥军直抵邯郸。总而言之,赵国接受上党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庙算。

赵国接受了上党,秦国当即发四十万大军抵达长平,与赵国的四十五万大军对峙,要与赵国展开决战。

要是一般的国家,既能你秦国打算玩命,那么就跟你玩到底。而赵国当时是怎么做的呢?竟然动了谈和的念头。

当初的赵国不是有与秦国拼命的想法吗?如果没有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接收上党?

它当时是有,不过仅仅只是当时而已,随着它的一名副将战死沙场,它就已经恐惧,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史记·赵世家》

但要知道,人家秦国都已经动了四十万的大军,明摆着就是要你的命来的,你竟然还想要跟人家谈和?

况且,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大战是无可避免的,秦国此举,无非是想加速那场大战到来的时间。

这场谈和将会断绝赵国的退路。

纵使当时的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一个,但他能够发动的总兵力也不过八十万。

要知道,后来王翦发兵六十五万灭楚,对于秦国而言就已经是倾国之兵,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一开始并不同意王翦六十五万大军灭楚的想法,而是只给了二十万大军。

当然,这二十万大军给的并不是王翦,而是李信,结果呢?李信打了败仗,后来才将六十五万大军给王翦,王翦这才灭楚。

长平之战无论是哪一边战胜,对于战国的历史而言,都是改变性的。

这也是为什么除去赵国之外,其他五国的使者都在秦国的都城咸阳,一来是为了抓紧时间祝贺秦国,在秦国面前刷一波存在感;二来是为了关注局势,以防会害到自己。

其实当时五国的使者都意识到,秦国一旦灭掉赵国的主力,那么山东六国就再也没有一国能够与秦国抗衡。

因此他们是左右摇摆的态度,但伴随着赵国的使者派出,他们这种态度土崩瓦解,因为秦国利用了赵国的使者。

秦国是怎么利用赵国使者的呢?采用最高规格接待赵国的使者。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让其它的五个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它们从其中能够看到秦国与赵国有和好的可能,倘若一旦和好的话,自己要是出兵帮了赵国一把,到时候反过头来清算自己,赵国站在一旁看着,那可就得不偿失。

其实,从当时赵国高层的情况来看,长平之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败的结局。

因为像长平之战这种一场战争就足以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大事,必定要开一场高层大会。

但当时的赵孝成王并没有开,那个著名的蔺相如当时还活着,但赵孝成王也仅仅只是拿他当个人,并没有拿他当个人才,接收上党这一件事连问都没有问他。

不问蔺相如也就算了,竟然连大将廉颇也不问,仅仅只是问了几个贵族。

综合赵孝成王后来临阵换将的举动,可以看出赵孝成王对于前一辈的名相名将并没有过多的好感。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过他却忘记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毕竟老人的经历永远比他这个年轻人要多得多,更何况还是蔺相如、廉颇这种类型的老人。

其实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其他的五国也负一定的责任,也怪不得杜甫会在《阿房宫赋》里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因为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但是六国却还带有侥幸心理,以为只要自己听话,秦国就不会灭掉自己,这也就给了秦国逐个击破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城邑   秦国   都城   邯郸   可能会   韩国   大军   战国   使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