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五儿子,朱棣亲弟,在明朝受尽嘲笑,在世界却广受赞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提到朱元璋的儿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宅心仁厚、英年早逝的太子朱标;

能文能武、能屈能伸的成祖朱棣;

或者是被迫起兵的宁王朱权。

其他儿子们在这三个人的阴影下,仿佛隐身了一般。

实际上,细细深究,朱元璋其他23个儿子中其实也不乏有才能之人。

比如,朱标的亲弟弟晋王朱棡,文学造诣甚高。

朱元璋的第六子楚王朱桢,军事才能出众。

而本文的主角周王朱橚,也有自己的特长。

只不过他这个特长,是用苦难换来的。

安享富贵,快活王爷

不同于太子朱标,朱橚从小就没怎么吃过苦。

因为朱橚出生在元至正二十一年。

这一年,朱元璋已经击溃了陈友谅的防御力量,对陈友谅的大汉形成了绝对的战略碾压。

这个时候,新添一子,对朱元璋来说绝对是喜上加喜的好事。

根据史籍的记载,五子朱橚和四子朱棣都是马皇后生的。

但这件事情一直比较有争议。

很多人都认为是朱棣为了提高自己的合法性,故意修改了史书。

朱棣

不过,这个说法尚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

因此我们不能妄加决断。

不过,有一点是比较确定。

那就是,朱元璋对自己称帝前,出生的七个儿子相当珍视,对其他儿子则相当冷淡。

因为创业阶段,朱元璋儿子不多,也还没有那么忙。

他可以陪孩子们玩耍,能够和这些儿子们建立比较深厚的感情。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朱橚和他的哥哥们去学习儒家典籍。

当时,小小年纪的他不仅能跟得上哥哥们的进步,还展现出了不错的才华。

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体素质也相当不错。

在参加军事演习时,朱橚多次得到朱元璋的夸奖。

洪武三年,朱元璋决定实行分封,让诸子分别镇守要地。

朱元璋称帝前出生的七个儿子,自然分到了最好的封地。

朱橚也得到一个不错的王位,被封为吴王,就藩地在杭州。

朱元璋让朱橚当吴王,本意是想让他在杭州当个富贵王爷。

但问题是,杭州太有钱了,是赋税重地。

再加上,其离京畿又太近了,有安全之虞。

而且杭州也不像北方边境那样,需要藩王镇守。

所以朱元璋很快就后悔了。

于是,他先以封地为赋税重地为由,拒绝在杭州给朱橚设置护卫。

此举旨在不让朱橚有兵权。

而后,他又正式将朱橚的封地由杭州迁到了开封。

王号也由吴王变成周王。

不过此时,朱橚依然受宠。

因为他娶了宋国公冯胜的长女。

冯胜不出名,但他的哥哥出名,那就是冯国用。

而冯胜在哥哥死后,负责掌握禁军。

敢把禁军头目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足可见朱元璋对朱橚的信赖。

但奈何,朱橚“志不在朝廷”。

他本人身强体壮,但不喜欢打仗;

文学出众,但不喜欢写文章;

其只想着钻研东西。

而这种性格让他吃尽了苦头。

“不争气”的藩王

洪武十一年,就在朱橚被改封这一年,朱元璋决定派四、五、六、七这四个年纪比较小的儿子回到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历练。

等到历练得差不多了,再去就藩。

考虑到当时朱橚才17岁,这样的安排无可厚非。

不过,朱橚在凤阳待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直到洪武十四年,他才正式前往开封就藩。

甚至连他的长子也是在凤阳出生的。

这就让他对凤阳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感情。

于是,在前往开封就藩八年后,他闹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擅离封地。

他去了哪呢?

答案自然是,凤阳。

也许他想重回故地,怀念一下当年和兄弟们一起历练的生活。

朱元璋影视形象

但凤阳实在是太敏感了。

因为此地是朱元璋发家的地方。

他一直把凤阳当中都来建设。

擅离封地也就罢了,还去了中都,这是要干什么呢?

朱元璋也不知道。

但当调查结果出来时,他突然醒悟,原来朱橚是要去凤阳见岳父。

当时,朱橚的岳父冯胜也在凤阳。

朱橚私离封地,也许是想在探望岳父的同时重游故地。

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想要依靠冯胜的兵权与中都的城墙起兵造反。

徐达

以朱橚的性格,恐怕还是前者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秦王妃是元朝名将王保保的妹妹、晋王妃为开国大将谢成的女儿,燕王妃为开国名将徐达的女儿。

因此,朱元璋更愿意按照后一种可能来处理朱橚。

以震慑自己这些名将岳父的儿子们。

就这样,朱元璋决定直接将朱橚流放到云南,让他的长子接替他治理政务。

这个处罚看起来很重。

但实际上,就是走个形式。

因为朱元璋不仅派了不少军队去保护他,还提前派人和镇守云南的沐英打了招呼。

西平候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

毕竟,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在明朝建立时也才十三四岁,根本不可能在建国战争中帮上忙。

所以,当时为了有亲近的人可以去帮助自己镇守要地、执行重要任务。

朱元璋收了不少义子。

沐英就是其中之一。

沐英不仅能力出众,还非常孝顺。

他镇守云南后,一直勤勤恳恳,被朱元璋许以永镇云南的特权。

朱元璋将朱橚流放到沐英那里去,就是希望沐英能好好教教他这个弟弟,让他知道该怎么当一个好藩王。

沐英影视形象

但朱橚显然不是很关心怎么当个好藩王。

他真正关心的是,云南当地无数他没见过的草药、植物以及当地独特的治病药方。

结果,一年后,朱元璋把他召回南京,当面询问他云南风土人情时,朱橚傻眼了。

他只知道植物、药材与药方,哪里知道城池布局与山川地形这些东西呢?

朱元璋气急败坏,大骂他“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

当然,这显然是句气话。

朱橚虽然没有学到一个藩王该学的知识,让朱元璋大失所望,但也并非一无成就。

比如,这一次他被流放去云南时,见到当地气候恶劣,生病的人很多。

但又不知如何医治,特意结合自己的云南医药见闻,主持编纂了一本《袖珍方》。

该书又名《周府袖珍方》。

其专门介绍了那些经过历代中医药学家实践检验,卓有成效但又非常方便配药、价格低廉的平民药方,对云南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朱橚学术的巅峰,并非是这本《袖珍书》。

而是另一本与流放云南有关的本草书。

只不过这一次流放,他可没有老爹可以宠着他了。

建文朝的流放与永乐朝的淡然

上一次流放,朱橚虽然已经看到了云南缺医少药的现实情况。

但他毕竟是一个被父亲宠爱的藩王。

即使遭到流放,过的依然是上流生活,对民间疾苦没有深刻的认知。

而第二次流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

朱橚的大侄子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是一个“毛头小子”,对自己的这些叔叔们非常不信任,想要削减他们的职权。

但他明白“柿子要挑软的捏”的道理,决定挑一个地位高、实力弱的藩王下手。

很不幸,朱橚就是那个软柿子。

朱允炆画像

刚登基没多久,朱允炆就以朱橚的次子告发朱橚谋反为由,突袭开封,将朱橚贬为庶人,再次将他流放到云南。

由此正式拉开了削藩的大幕。

朱允炆可不会手下留情。

在云南蒙化,朱橚“妻子异处,穴墙以通饮食,备极困辱”,受尽了苦头。

好在朱橚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一直撑到了建文四年。

这一年,为了要挟他的亲哥哥朱棣,朱允炆将朱橚迁回了南京。

但他还没来得及要挟朱棣,朱棣就一路打到了南京。

朱橚影视形象

朱棣并没有忘了这个小自己一岁的亲弟弟。

刚攻入南京,他就分了一千多骑兵去救朱橚。

就这样,朱橚死里逃生,再次活了下来。

战后,朱棣不仅恢复了弟弟的王爵,还给他加封了不少岁禄。

但朱橚并没有恃宠而骄,更没有妄图参与朝政。

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他只想安静地搞自己的草药研究。

由于当时他在第二次流放期间“备极困辱”,经常挨饿受辱,明了底层生活的不易。

所以在朱棣的大力支持下,朱橚开始撰写一本特殊的“医书”:《救荒本草》。

朱棣影视形象

这本书记述了400多种植物。

其中有近300种是首次被收录的。

这些植物全是朱橚经过反复研究,确认可以安全食用的野生植物。

朱橚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全国的灾区百姓,能够找到安全的救荒植物,度过荒年。

不至于因为不敢吃野生植物、吃错了野生植物而死于荒年。

总结

永乐四年,《救荒本草》正式刊行。

此后,这本书一直被历代医药学家当作重要的本草典籍来看待。

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提出“李约瑟难题”的李约瑟都明确表达了对这本书的赞赏。

他们将朱橚称之为“伟大的开拓者”。

洪熙元年,在哥哥朱棣死后不到一年,朱橚也随之结束了他这丰富多彩的一生,享年65岁。

作为一个藩王,朱橚无疑是失败的。

不善政事,两次遭到流放,靠亲哥拉一把才得以安度晚年。

但作为一个医药学家,他又无疑是成功的、伟大的。

仅仅一本《救荒本草》就可让他名留千古。

更不必说《袖珍方》、《普济方》等其他著作了。

参考文献

《古今图书集成》

《明实录》

《明史》

《国榷》

《救荒本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吴王   凤阳   本草   明朝   儿子   封地   云南   岳父   南京   杭州   袖珍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