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业更比创业难:清朝驯马师的驯马的手段为何预示着王朝的灭亡?

清军入关以前一直居住在今天的东北地区。地处山林草原,统治者自然对骑射十分重视。骑射的根本,马匹的选择尤其重要。

良马多属于烈马,由于征服欲作祟,越是难以驯服的烈马,越受人喜欢。努尔哈赤、皇太极胯下的良马都是自己驯服的烈马。

烈马驮着主人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立下了真正的汗马功劳。当夺取天下之后,烈马也开始享福了。

清军入关后,深知骑射对于民族的重要性,统治者便在紫禁城立下石碑“下马即亡”。为的是让后世子孙记住满清是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如果丧失了马背上的技艺,那么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清朝初年,国家对于八旗子弟的骑射非常重视,经常组织一些狩猎活动。随着大清江山的日益稳固,皇帝的马也有一些悄然的变化。“下马即亡”这块碑也慢慢被八旗子弟遗忘,相对驯服烈马,他们更喜欢斗蛐蛐。

皇帝居住在紫禁城后,御马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与之前在关外自己驯服的烈马不同,后面的御马都是由专业的驯马师将马驯服后呈送皇帝。为皇帝选马首先考虑的因素便是平稳,得为皇帝的安全考虑啊。

为了使马跑得平稳,驯马师在驯马场搭建了一个只比马高约三指高的跑圈棚。宽度也只是刚好一匹马的宽度,跑圈棚之间首尾相连。

驯马师们将备选的御马一匹一匹赶进棚子后就将出口封住,然后几十上百名驯马师站在外面用鞭子抽打备选的御马。

棚中的御马被鞭打自然奋力前行,跑的时候发脾气势必会被棚顶磕伤马头,尥蹶子也会磕到栏杆。经过无数次磕碰后,御马自然也就学乖了,这一批马在棚中跑了半年后,跑起来比之前平稳多了,也顺从多了。

以上是驯马的第一步,这一批马从棚子里出来后,驯马师会在马鞍的左右安放一桶清水。然后驯马师一鞭子下去将他们赶到目的地。

最后在目的地测量水桶中水的重量。

桶中水剩得最多的马自然是跑得最平稳的马,也就是皇帝御马当仁不让了。只是如此训练出来的御马烈性全无,成了顺从、平稳的太平马。

曾经叱咤风云的铁骑被慢慢磨去棱角,骑射也逐渐从八旗子弟的必修课中排除。取而代之的是鸟笼和蛐蛐,八旗子弟也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

没有居安思危的心境,没有开拓进取的满清皇族和八旗子弟,最终犹如温水里面的青蛙一样到死都不知道是水的问题还是青蛙自己的问题。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北宋文学家对唐庄宗的评价

唐庄宗经过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得以建立后唐,成为后唐的开国皇帝。但他建国后,沉湎于声色、横征暴敛,仅仅在位三年便死于兴教门之变。

不思进取,只贪图享乐,必定会一败涂地。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面对个人也是一样的。若一个人只贪图安逸的环境,不求进取,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势必会被时代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紫禁城   良马   后唐   烈马   王朝   棚子   蛐蛐   马背   统治者   清朝   平稳   皇帝   手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