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最早的两个村级党支部

1934年,是山东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失掉联系的一个时期。山东各地的党组织在得不到中央统一指示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地开展工作。此时期,党组织如星星之火亦在即墨各地相继建立。其中,最早的两个村级党支部是中共袁家屯村支部和中共普东村支部。

1932年10月,即墨县袁家屯村(今属大信街道)人徐达三经中共党员王森、房鲁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7月,徐达三回河北省大城县结婚期间,他所在的晋军四一〇团三营十一连因党组织暴露而仓促发动起义失败,徐达三被通缉。1934年1月,徐达三遵照中央北方局指示,回到袁家屯村进行秘密建党工作。他积极宣传党的主张,联络有志之士,在袁家屯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先后介绍本村的袁世清、徐正福和普东村的王玉田、孙志温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袁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党团合编为一个小组,由袁超任组长。

1934年8月,中央北方局又派魏思文(山西文水县人,1932年入党)、黄秀芝(女,又名杨慎仙)来即墨与徐达三一同工作。魏思文在下普东村开设了一处“爱民诊所”,黄秀芝在袁家屯村办起一所小学,他们分别以行医、教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员数名。当年,年仅14岁的袁超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成立中共袁家屯村支部,袁超任书记,徐正福任组织委员,袁世清任宣传委员,共有党员5名。9月,魏思文、徐达三成立中共普东村支部,王玉田任书记,孙志温、王作传、王作松、王作书任支部委员。两个党支部成立后,党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袁家屯、普东村支部的建立,使这一带逐步成为党在农村活动的中心。在徐达三、魏思文、黄秀芝的具体指导下,相继建立农民赤卫队、反税同盟会、职工会、妇女针线协助团、少年俱乐团等群众组织。党支部通过这些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学习共产主义思想,开展革命斗争,并在活动中培养骨干,加以训练,积蓄革命力量,使党的工作在袁家屯一带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即墨历史百年纪略(1921—202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即墨   党支部   大城县   文水   中国共产党   发展党员   党组织   支部   中共   两个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