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最后三年:十三万壮士与两个小孩让靖康耻终未再现

两宋立国三百余年,这三百年间先后与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不断爆发战争。这里面与辽国打了二十年,发现谁也灭不接谁后签订了维持百年之久的澶渊之盟。

西夏崛起时曾在西北地区三战三捷,让彼时的大宋蒙羞,但是在后来神宗皇帝、王安石、王韶、种谔、刘昌祚、哲宗皇帝、章咨以及无数西北边军的努力下夺回熙河,包围西夏,拿下横山,让西夏失去屏障,终让西夏俯首称臣。

可以王安石变法后遗留下来的症结导致宋朝长期以来集体决策的良好习惯丧失,多年的和平导致河北禁军战斗力的大幅度下滑,以及徽钦二帝的脑残操作,最终导致靖康之耻发生,堂堂大国元首,被绑到敌国行牵羊礼,汴京城中的贵人们也尽数被女真人打包带走。

而站稳脚跟的宋高宗也是昏招迭出。

先是多次拒绝宗泽北上东京的建议,致使宗泽孤军苦守东京多年,白白浪费了收复失地的机会,将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拱手送人。

后来又宠信奸贼秦桧,冤杀岳飞,向金国称臣乞和,给大江南北大量仁人志士的心头泼了一盆冷水。

是啊,你赵家的江山你都不要了,我们还折腾个屁啊!

宁宗时代,当北伐之志再度重燃时,又有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将一国宰相的头颅拱手送给敌人以求和平。

在面对女真人时的桩桩件件,让本应该是汉人王朝中经济最富庶、文化最昌盛、文明程度最高的朝代一次又一次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以致后人读之宋朝历史,多以之为耻,不愿提及。

但是在面对蒙古人的45年中,在面对真正的绝境时,宋朝人却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勇敢与血性。让宋朝的末年少了其他朝代末年的混乱与悲惨,多了从未有过的悲壮与热血。


这一切都要从端平入洛讲起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当年突然崛起,连灭辽宋,满万则无敌的女真人最终凄惨收场。

金国灭亡后,因河南被破坏严重,且天气燥热,蒙军主力遂撤出河南,仅留了几队游骑驻守。而南宋也在灭金战争中把边境推进到了信阳、邓唐一带。

此时南宋朝廷内人人都知道,金国虽灭,但是蒙古人的威胁更加强大。必须要迅速做出反应,以期在日后的宋蒙战争中尽可能地获取优势。

当时南宋权臣史弥远去世,好不容易亲政的宋理宗跃跃欲试,急于做出一点事情来证明自己。彼时南宋的满朝文武也知道蒙古的威胁要强于金国数倍,联蒙灭金实在是因为金国太蠢,死到临头居然还对宋朝用兵,导致南宋只能联合蒙古,争取在金国灭亡时尽可能的多攫取一些利益。不得不说,此时朝臣的嗅觉要远胜于北宋末年的那帮酒囊饭袋。

在经历了多次激烈的争吵后,当时以郑清之为首的宰执班子制定了一个看似非常不错的计划。

第一步发动十五万大军趁蒙古在河南地力量极弱之时迅速北上收复南京应天府(商丘)、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阳)三都,随后立刻占据潼关——黄河防线。

第二步则是从南方迁徙百姓到河南平原,充实当地人口,尽可能快的恢复生产力。

这个计划在当时其实是切实可行的,首先金国就曾靠着关河防线阻挡了蒙古骑兵二十年之久,彼时的金国占据的土地仅剩下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狭长地带,国家残破,人口锐减。而宋朝有富庶的江南、京湖、川蜀,有数千万人口。国力要远胜于金国末年,固守关河防线,屯田河南地绝对是有把握的。

1234年五月,在力排众议后,宋理宗任命赵葵为北伐主帅,指挥先期五万宋军渡过淮河北上,由全子才率一万先锋由淮西出发,直取开封。

这本应该可以成为一场大胜

计划是十五万人,可为防万一,需要兵力驻防,还有粮草供应问题,最终只派出去六万人。

而这六万人在占据了开封洛阳后,也见识了什么叫地狱。

宋朝君臣对蒙古人的破坏性过于低估了,原本他们以为淮河以北虽然饱受战火,可破坏的应该不会太严重,北伐大军一到,河南地的人民必然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可北伐军一路所见,只有皑皑白骨和断垣残壁。当年有小东京之称的城父城,鼎盛时期数十万人口聚居的地方,此时只剩下了十余户居民。

而东京汴梁,鼎盛时期是全世界仅有的百万人口大都会,《清明上河图》给我们展示过当年的繁华。可北伐大军到达时,清点遍全城,也只找到了一千多人。

河南地无法供应北伐军哪怕一粒米,可宋朝的后勤运输也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蒙古人掘开黄河河堤,导致江淮被淹成泽国,淮西一线的运粮路线彻底断绝。

然后是京湖地区居然出现了地方长官抗拒中央命令的事情。

史嵩之是史弥远的侄子,长期主政京湖地区,曾主导灭金战争,但是对这场北伐战争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南宋的战神孟珙、杜杲等人也缺席了这场战争。

在北伐之前,朝廷为了避免史嵩之的不利影响,特地命杨恢代替了史嵩之京湖制置使的职务。可是在需要往前线运粮时,杨恢却发现没有史嵩之点头,他这个京湖制置使屁都不算,一粒粮食也运不出京湖地区。

箭已离弦,可这支箭却在各种让人无语的操作下成了一支彻底的孤军。

可就是这支孤军,在全军缺粮的情况下给一万人凑了七天的口粮西进收复了洛阳,随后在龙门、洛东饿着肚子与前来支援的蒙古军大战。

在洛东之战中,徐敏子指挥饿得走路直打飘的宋军血战数日。最后仅剩下300人撤回南宋境内。

因为内部的不团结,这场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河南大地上又多了一万多具汉人的尸骨。

而这场战争影响最大的,则是宋蒙战争的全面爆发。

孟珙

1235年春,蒙古人以南宋毁约为借口,挥师攻宋,在蒙古人强大的破坏力下,南宋的川蜀、京湖防线均迅速被摧毁。值此危急时刻,孟拱站了出来。他先是在江陵大败蒙军,随后又在黄州成功阻挡蒙军的脚步。并于1238年收复襄阳、1239年在四川击溃蒙军、1240年派宋军主动出击于河南袭扰蒙军,烧毁大量蒙军物资。

可以说,当时的南宋就是孟拱一力支撑,他坐镇京湖,遥控两淮、川蜀。哪里有战火,哪里就有孟拱,被后世称为13世纪的机动防御大师。

不仅在战略战术上孟拱独树一帜,在挑人上孟拱也很有眼光,孟拱推荐余玠治蜀,余玠建立的钓鱼城防御体系扛住了蒙古人36年的进攻,还干掉了蒙古大汗蒙哥。孟拱推荐贾似道接任京湖置制使,贾似道在鄂州大败忽必烈。回京担任宰相后又推行公田法,极大的缓和了南宋朝廷的财政问题以及平民受剥削程度。尤其是后者,明朝三饷一出,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明终亡于李自成和皇太极的内外夹击。而贾似道的推公田废和籴则极大缓解了普通百姓的压力,使得南宋在最后的几十年内部无忧,一直处于全民抗战的状态。

襄樊大战

贾似道担任宰相后推行公田法于国有功,但是他推行的打算法却实在是因小失大。打算法本意是核算武将的军费开支,以缓解当时军中贪腐泛滥的风气,进而节省国家开支。但是这一招同样也使得南宋朝廷失去了很多战将,曹世雄向士壁等将军因打算法入狱,刘整更是因此投降蒙古,并向忽必烈提出围攻襄樊,从正面击溃南宋防线的战略。

在刘整的建议下,忽必烈拿出了国库一半的钱粮,指挥数十万大军将襄樊团团围困。

襄樊大战一打就是6年,6年间南宋朝廷发动了14次支援襄樊的战斗,最大规模有十万余人。可是除义勇首领张顺、张贵率三千民兵杀入襄阳城外,其他的支援均告失败。

1273年,襄阳失陷,南宋门户大开。长江沿线12州府望风而降,临安城大量文武官员出逃。贾似道率南宋最后的生力军十三万人逆流而上找蒙古人死磕,战败不敌后被贬广东,路上被会稽县尉所杀,临安朝廷投降。

如果是其他王朝,故事一般到这就结束了。

不过南宋的悲壮,正是从这里开始。

临安朝廷投降之时,不愿意投降的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以及度宗皇帝的妃子杨氏保护7 岁的赵昰和 4 岁的赵昺出走福州。临安投降后 3 个月,1276 年 5 月,陆秀夫和张世杰在福州拥立赵昰登基,是为宋端宗。曾挥师勤王,后被元军俘虏押解北上的文天祥,也在途中逃脱南下,历经九死一生辗转来到福州。

当时,南宋王朝已经濒临末日,但是在各个角落依旧有誓死不降之人同蒙军死磕。曾经同文天祥一同勤王的李芾死守长沙3个月。长沙城破前夕,正是农历除夕,他的参谋尹谷在给两个儿子行冠礼后举火自焚,全家数十口人殉国。李芾李芾闻讯赶到,感叹不已,以酒祭奠,叹道:“务实(尹谷字)真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随后李芾留宾佐会饮,晚上传令,手书“尽忠”二宇为号,决心与长沙城共存亡。眼看城破在即,李芾端坐熊湘阁,令部将沈忠将他的全家老少一一处死后,积薪焚尸,然后自刎而死。沈忠放火焚烧熊湘阁,再回家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纵身火海。

消息传出后,全城官兵居民杀身殉国者甚众。岳麓书院的几百学生,在保卫潭州的战斗中,英勇无畏,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与李芾协力困守城池的安抚使参议衡山人杨疆,善于出奇应变,奋勇守城多次立功,城破后也跳水自尽,妻妾奔救无及,也一道殉难。长沙百姓在城破后,亦坚强不屈,誓死不为元军俘虏,“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缆林木者,累累相比。”

在扬州,尽管得知临安朝廷已经投降,但是京湖置制使李庭芝以及副将姜才等人率扬州军民死战不退,元军派人劝降,说:你家皇帝都投降了你还在替谁守城,李庭芝不语,一箭射杀前来劝降之人,随后李庭芝率军转战泰州,兵败被俘,因誓死不降李庭芝姜才被元军斩首,斩首之前,投降元朝的原南宋江淮主将夏贵前来探视。姜才对其怒吼:老贼!看到我等,难道你就不觉得羞愧吗!

在钓鱼城,第三任主将张钰死守城池,同元军血战数月,城池陷落后又组织宋军同元军巷战。最终体力不支被俘,在被元军押解路过西安时,张钰用弓弦自杀殉国,随从将其尸骨焚烧后装入瓦罐,就地埋葬。

在江西,文天祥组织江西当地百姓同元军奋战,一度收复多处失地,但是局势至此,文天祥一人又如何回天,文天祥战败被俘后,被押解至元大都,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令人振聋发聩的《正气歌》。1283年,文天祥从容就义。

在崖山,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带着宋朝最后的血脉——二十万宋朝军民以及小皇帝赵昺苦苦支撑。此时,摆在这群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投降或者殉国。宋朝早已灭亡,此时的海上朝廷再无希望可言。但是这二十万人无一人选择投降。

崖山海战,宋军大败,陆秀夫挥剑将自己的妻子儿女全部赶入大海。他的妻子抓住护栏不愿投海,陆秀夫大怒:还怕我不跟你们下去吗!

随后陆秀夫找到皇帝坐船,对小皇帝说:德祐皇帝(投降的宋恭帝)已经在北边受辱,陛下万万不可再落入元军之手,随后背起小皇帝蹈海而亡。

陆秀夫负帝殉国石

还在坚持抵抗的十余万南宋军民见皇帝殉国,纷纷追随皇帝蹈海,崖山海战的第二天,海面上浮起尸首十余万,经一番努力后,元军找到一个穿着黄袍,眉清目秀,脖子上挂着玉玺的小孩尸首,将其打捞北返。

至此,两宋灭亡。

不想再评价什么,没有人配评价这些英雄,最后以文天祥《正气歌》结束这篇文章。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南宋   靖康   淮河   临安   襄樊   蒙古   东京   蒙古人   宋朝   河南   壮士   朝廷   小孩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