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如果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龙椅上等朱棣,朱棣敢动他吗?

一、

中国数千年历史以来,一共历经了近十个大一统王朝,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

一方面是因为朱元璋是所有开国皇帝中起点最低的,真正的开局一个碗打天下,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明朝被称为最有骨气的王朝,号称天子守国门,纵观三百年明史,无一次和亲、赔款、割地、纳贡的记录。

要知道就算是以汉唐之强大,也需要和亲来维持边境和平,更不用说宋朝的纳贡、清朝的割地了。

而作为“天子守国门”制度的创建者,明成祖朱棣虽然带领大明走进了一个盛世,但身上却一直有个很大的争议,那就是他起兵夺走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

朱允炆是太祖朱元璋亲自制定的接班人,15岁被册立为皇太孙,21岁即位,不过他在局面还未稳定时就推行了削藩政策,导致朱棣起兵靖难,经过三年的战争后,攻入南京,成为了明朝第三任皇帝。

朱棣率大军进入南京后,皇宫中燃起了一把大火,事后只在现场发现了三具焦尸,根本看不出是谁,但太监们都指认说是建文帝、皇后及其长子的尸体,朱棣这才得以合理登基。

不过其后很多年,明朝皇室一直在暗中搜寻建文帝的下落,想彻底消除这一隐患,而民间确实也对朱允炆的生死有着多种猜测:首先就是官方认定的,建文帝在皇宫中自焚而死;第二是逃难至杭州钱塘县东明寺出家为僧;最后一个则是逃到江西,化名詹碧云入三清宫当了道士。

总之,民间对建文帝的态度还是以同情为主,更倾向于他活了下来。因此也有很多人复盘“靖难之役”,甚至有人提出,如果南京城被攻破时,朱允炆就坐在龙椅上等着朱棣,那朱棣怎么办,会主动向他动手吗?

二、

笔者认为,虽然朱棣打着的旗号是“清君侧”,表面上针对的是黄子澄、齐泰等人建议皇帝削藩,但实际上起兵之后就是冲着皇位去的,肯定不会再安心当一个藩王,对朱允炆动手是一定的。

首先是外部环境不允许,朱允炆登基后,对藩王的忌惮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在朱元璋去世后未过三个月,朝中局势都还没稳定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削藩,可见其决心不可动摇,他继续当皇帝也不会放弃削藩。

而且朱允炆的削藩手段十分急迫,各地藩王均受其害,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朱棣。当时在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朱棣的军力是最强大的。齐泰给出的建议就是削藩先对朱棣动手,不过黄子澄则是建议先削朱棣的亲弟弟(皇室同母兄弟最亲)周王朱橚,慢慢减弱朱棣的实力。虽然具体的人不同,但其实都是在针对朱棣。

而削藩开始后没两个月,周王、齐王、代王、岷王都被贬为庶人并流放,湘王因畏惧而自焚,在诸多藩王中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对于朱棣的起兵也是乐见其成的,到了最后一步,其实朱棣也身不由己,不仅是藩王们希望他对朱允炆动手,就连他手下在靖难之役中拼命立功的大将们也希望他能当皇帝。

君不见宋太祖赵匡胤“被迫”龙袍加身,绑上皇位,他也大呼自己是柴荣的忠臣,可惜众将“害苦了他”。十万将士跟着朱棣拼死拼活打了三年,事到临头朱棣再说回北平当个藩王,他们能答应吗?

三、

其次就是朱棣内心想做皇帝。作为朱元璋的四儿子,非嫡非长,朱棣本来是无缘皇位的,太子大哥死后,他对太孙朱允炆虽然不是很上心,但也没有造反的心思。但随着老二。老三先后去世,朱棣成了朱元璋的长子,他的心思就活泛起来,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被立为太子。

不过朱元璋始终没有这个想法,临死前还专门给他下诏,让他带领藩王好好辅佐侄子朱允炆,他也只能压下心思,安心当自己的藩王之首。

不过朱允炆自己给了他一个机会,朱棣果断起兵,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但实际上确是乘机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有利的证据就是起兵之初,朱棣找朱权借兵,为了达到目的,他向朱权允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真的只是想杀掉黄子澄、齐泰等人,会说出平分天下这样的话吗?当然,事成之后,朱棣没有与兄弟平分天下,因此又有了后来的宁王之乱,这又是后话了。

因此,就算朱允炆不逃跑,甚至他不反抗,乃至主动杀了黄子澄、齐泰等人,也无法改变最后的结局。就像汉景帝时七王之乱打出的就是清君侧的旗号,汉景帝腰斩晁错也没能阻止这场叛乱,最后还是要用武力说话。

最多朱棣自封摄政王,数年后朱允炆主动“禅位”给叔叔,再过几年得急病不治身亡。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也比比皆是,因此千万不要对敌人抱有任何幻想。不过若不是朱棣登基,以朱允炆的性格,明朝或许就没有数次北伐,也取得不了这么大的成就,这又有谁说得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明朝   王朝   皇位   太祖   南京   长子   旗号   深度   皇帝   心思   主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