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谯蜀政权

文|小撰

编辑|枕上史书


义熙年间,谯纵脱离东晋在巴蜀建立政权,史称谯蜀。谯蜀建立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由于巴蜀是东晋向西、向北的重要门户,谯纵之乱又加剧了东晋内部的混乱,东晋势必要收回巴蜀,所以谯蜀政权自建立后一直面临战争威胁。

因国力悬殊,在东晋多次征伐下,谯蜀最终灭亡。谯蜀政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谯蜀政权建立的背景

西晋灭亡后,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并存的东晋政权,西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延续。

随着前秦逐渐统一北方,南北矛盾越发突出,383年,苻坚决意征东晋,统一中国,在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随后政权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

东晋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统治者满足于偏安,当时统治阶级内部非但不能通力合作恢复中原,反而互相牵制破坏北伐,社会矛盾也急剧恶化。

自西汉至东晋,谯氏就已经成为巴蜀地区的世家大族,先后出现了一批重要人物,如谯隆、谯玄、谯周、谯献之、谯纵等。

谯纵,巴西南充人,其祖父谯献之曾在成汉政权任司空,桓温灭成汉后,被任命为蜀地的参佐。出生在世家大族的谯纵,生活条件优越、饱读诗书、为人亲和,在巴西负有盛名。

在混乱的社会现实下,谯纵怀着济世安民之志投军,凭着自己的聪明、谋略,不断立功升职,一直做到安西府参军。

就巴蜀地区而言,四面环山,对外交通不便,加之远离政治中心,中央对它的控制相对较弱,而且该地区民族关系比较复杂,这就成为巴蜀地区经常割据的根源。

成汉时期,为了与东晋抗衡,从牂牁迁入大批僚人充实蜀地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该地民族矛盾。

益州本土集团向来排斥外来集团,从刘焉时期益州土著与东州兵(外来流民)之争,到李特流民起义,这种矛盾一直存在。

成汉灭亡后,以毛璩为首的东部集团进入蜀地,其与土著集团的矛盾也没能避免。

该矛盾在益州出兵解江陵之围时激化,当时谯纵率领的军队以氐人为主,间有部分僚人,这些少数民族久居故土不愿远征,连年不断的战乱使得士兵心生厌烦,最终引发谯纵脱离东晋独立


谯蜀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桓玄之乱被镇压后,桓氏余党仍在继续抗争,义熙元年,桓玄之子桓振率叛军围攻江陵,自封为都督八州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虽然谯纵深知东晋政治腐败、盗贼蜂起,蜀地百姓更是饱受战争疾苦,但他饱读经书,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不肯反晋,选择投水自杀,被救起后变军以暴力逼他就范,谯纵只得接受。

接受众人的推举后,首个目标便是涪城,谯纵率众攻克涪城,杀毛瑾,谯纵被推为梁、秦二州的刺史,紧接着大军直指西南的成都。

谯纵命谯明子伏击王琼,等毛瑗到了王琼才杀出重围,但因伤亡惨重已无力再战,只好退回成都。

谯纵趁机领兵直抵成都城下,受东晋王朝压迫的成都百姓听闻谯纵反晋争相拥护,益州营户李腾开城门迎接谯纵军队。

谯纵大败毛璩、王琼、毛瑗后自称成都王,巴蜀正式脱离东晋成为独立的政治体系。

谯纵起兵反晋的初衷是为了巴蜀百姓的安宁,现实却截然相反。就东晋王朝而言,他是叛臣,只有将其剿灭才能维护东晋西部的稳定,谯蜀政权无法安于一隅。

对谯蜀而言,如何巩固这个弱小政权成为谯蜀建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谯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依靠家族势力:谯氏家族为巴蜀地区的名门望族,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政权建立之初,除了侯晖、杨昧等人外,谯蜀政权中很多重要职位多由谯姓担任。

军事上进行防御部署:尽管谯蜀国土面积相对狭小,但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巴蜀为盆地地形,土地肥沃,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既是天然的军事屏障,也是军事粮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谯纵在重要的地理位置上采取军事防御措施,以防东晋来犯。

谯蜀政权国小势微,国力与东晋不可企及,要想保持政权稳固,有必要借助外部力量。谯蜀便利用后秦与东晋之间的矛盾,与后秦结为盟友,共同抗击东晋。

东晋谯蜀互相攻伐

谯蜀政权的建立对东晋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东晋收复失地刻不容缓,所以谯蜀政权自建立初就面临战争的威胁。

成都后不久,谯蜀便面临着东晋的第一次镇压。当初谯明子率兵五千驻守白帝城防东晋,所以东晋攻打谯蜀的首个目标就是白帝城

由于谯明子指挥失误,司马荣期攻破了白帝城,翌年,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兵击杀杨承祖,准备继续讨伐谯蜀。

为了继续抵抗东晋,谯纵先与卢循达成共识,后又上书后秦王,想请桓谦一起攻打东晋,一是因为东晋是两者共同的敌人,二是想通过桓谦这个招牌来吸引桓氏余党以期图谋荆州。

当刘敬宣率晋军压境,谯纵一方面再次求救于后秦,秦王姚兴派遣平西将军姚赏和南梁州刺史王敏率兵二万以支援谯蜀;另一方面,谯纵调兵遣将固守险要。

东晋伐蜀本属于国内政事,后秦出兵助蜀,使其与东晋之间的矛盾白热化,开启了后秦与东晋的正面对抗。

后秦想把谯蜀当作南下的前哨,同样谯纵也愿意借后秦之力来达到“东扩”的目的。谯蜀政权建立后第一次得到了另一个政权的承认,后秦和谯蜀的主藩关系就此确定

谯蜀政权深知东晋定会再次来犯,决定先发制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扩张自己的势力。

义熙六年,卢循的起义军屡破晋军,直逼建康,对东晋形成了严重威胁。虽然形势对谯蜀有利,但谯蜀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东晋,需联合各方势力。

对于谯蜀联合多面出击,东晋力量分散不能敌,东晋总结教训后采取重点攻击的战略。九月,苟林被刘遵斩于巴陵。

十一月,谯道福攻破巴东,杀死东晋守将时延祖等,但蜀军受损严重,已无力与晋军持续对抗,谯蜀败局已定。411年,蜀军败退到成都。

谯蜀对东晋的这次主动出击,倾其所有兵力,前期采用多面出击的战略,起到了分散晋军力量的作用,取得明显胜利。

到了后期,晋军吸取教训采取集中兵力逐个突破的战略,蜀军未能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导致失败。谯蜀这次大败不仅兵力受损,而且士民之心异动。

谯蜀覆灭

义熙六年,刘裕灭南燕,解除了部分外部威胁,义熙八年,平定了刘毅之乱,东晋局势已较为稳定,北伐再次被提上日程。

由于巴蜀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想北伐必先灭谯蜀。东晋没有了国内战事牵制定会全力举兵讨伐谯蜀,加上后秦在与赫连勃勃的长年战争中惨遭失败,国势逐渐衰弱,已无力再对谯蜀伸出援手。

此时伐蜀,东晋在多方面占据优势,义熙八年,东晋再次筹划伐蜀,鉴于前几次出师不利,刘裕、朱龄石私下密谋对蜀应如何进取。

东晋这次伐蜀颇为用心,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定下诱谯蜀防内水,主力走外水的速战之策。

安排妥当后,各路大军同时向蜀进发,蜀军节节败退,蜀地人心动摇。

谯纵见大势已去便弃成都逃走,尚书令马耽封了谯纵的府库以待晋军。王申、朱龄石入成都后,将与谯纵同祖的人统统诛杀。

谯纵出了成都便向镇守涪城的谯道福奔去。谯道福见谯纵弃城而来,大怒:“今欲为降虏,岂可而得!人谁不死,何惧之甚!因投纵以剑,中其马鞍。纵去之,乃自缢。”至此,谯蜀政权基本宣告灭亡。


早在义熙二年,司马荣期大破谯明子夺取白帝城,扼住了巴蜀东出的门户,尽管之后的数年东晋没能消灭谯蜀,但是失去了门户的谯蜀对东晋的威胁减弱,夺取白帝城也为后来东晋灭蜀提供了重要条件。

谯蜀原本国力弱小,之前对东晋主动出击使其损失惨重,此时东晋内外局势逐渐稳定,加上这次谯蜀的战略失误以及缺乏外援,面对东晋的强力来袭,巴蜀地区又重归于东晋统辖。

史载:“谯纵据蜀,九年而灭。”在东晋的连续打压下,谯蜀之所以能够存在九年之久,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了巴蜀的有利地势。巴郡江州县的两河交叉口,右侧为涪水,即内水,左侧为蜀江,即外水,是进入谯蜀的重要通道。

每次面临东晋的讨伐,谯纵都派遣重兵把守这两个重要地势,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多次牵制晋军。

二是谯蜀巧妙利用东晋与各方势力的矛盾来巩固政权。为了避免四面楚歌,利用后秦与东晋的矛盾,取得后秦的援助,使谯蜀在兵力上得到增强。利用桓玄之乱的桓氏余党对抗东晋,还与叛晋的卢循互通关系。

三是谯纵在巴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晋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提到谯纵在巴蜀颇受喜爱,这就减少了执政阻碍。

四是该时期东晋内外矛盾重重,外部面临着南燕等政权的侵扰,内部接连发生桓玄之乱、卢循与徐道覆叛乱、刘毅之乱,东晋无法全力讨伐谯蜀。

但最终,随着外援的失去,加之谯蜀与东晋国力悬殊,最终无力抵抗东晋的讨伐,于413年灭亡。

谯蜀存在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时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谯蜀作为反东晋洪流中的一股,联络后秦、卢循、桓谦及其余党对东晋发起进攻,给东晋造成了严重冲击,无形中成为了加速东晋王朝走向灭亡的催化剂。

出兵援蜀攻晋是后秦公开对抗东晋,对谯蜀的援助以及与赫连勃勃、仇池的战事,导致后秦国力逐渐衰弱。

在谯蜀灭亡后,义熙十二年,东晋出兵后秦,次年攻克长安,后秦灭亡,进而影响了北方政权格局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尹建东,等.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桐龄.中国史上[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

[3]]卿远明.谯周与谯氏家族的文化影响[J].巴蜀史志,2017(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白帝城   益州   政权   后秦   余党   东晋   成都   国力   杂谈   矛盾   地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