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读历史:保护小鸡的鸡妈妈

事实上,人们更愿意把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豆知识),因为周天子已不再是书里面的主人公了,他们成为了配角,甚至是摆设,就像一个漂亮的花瓶,一枚精致的胸章,只是用来炫耀的。而那些诸侯国的国王、贵族、甚至是平民或奴隶,他们凭着自己的权势、财富、智慧、才华,在这段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年代里脱颖而出,演绎出一篇又一篇精彩绝伦的故事。

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查看地图),齐国的第一个国王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姜太公。可能是周武王知道这个老头喜爱钓鱼,就把濒临大海的一大片土地都封给了他。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齐国借着大海的便利,大力发展渔业和制盐业,很快就成为东方的大国。

在公元前685年,齐国国君被人刺杀,混乱的局面持续了一年才得到控制。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时一个在鲁国,一个在莒(ju3声)国,他们听到消息后都急忙启程回国。两人都恨不得能有周穆王那辆神奇的马车,因为谁先赶回齐国,谁就能得到大臣们的拥戴,登上王位。

公子纠的谋士管仲想出了个歪主意。他日夜兼程赶到了公子小白的前边,趁他没防备时射了一箭。看到公子小白中箭倒在了马车上,管仲兴冲冲地赶回鲁国报信去了。

可当公子纠在鲁庄公的护送下不紧不慢地来到齐国边境时,发现新国王已经即位,他正是公子小白,历史上称他为齐桓公。

原来管仲的那一箭虽然射得很准,却阴差阳错般的射在公子小白的衣带钩上。死里逃生的公子小白故意装出受重伤的样子骗过了管仲。

鲁庄公和公子纠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心中当然不服气。鲁庄公召集军队想来硬的,却被齐军打得大败,只好乖乖的听从齐国的要求,把管仲押入囚车送往齐国。

看来管仲是凶多吉少了,齐桓公怎能放过这个大仇人呢?事实上,齐桓公的确没有放过管仲,只不过没有杀他,反而让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还尊称管仲为仲父(豆知识),几乎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

难道齐桓公年纪轻轻就得健忘症了吗?当然不是,这里面除了有齐桓公非同一般的广阔胸襟外,还有大臣鲍叔牙的功劳。

鲍叔牙与管仲年轻时就是好朋友,所以他很了解管仲。每当别人对管仲有看法时,鲍叔牙总是会替他辩解。他们一起做生意赚到了钱,管仲总要求多分一些,鲍叔牙说:"他不是贪财,而是家里急需用钱。" 管仲做过几次官,但都被撤了职, 鲍叔牙说:"他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遇到好机会。" 打败仗时管仲总是跑得飞快,鲍叔牙说:"他不是怕死,而是家里还有老母需要奉养。"

后来两人分析齐国迟早要发生内乱,就一个辅佐公子纠躲到了鲁国,一个辅佐公子小白躲到了莒国。

这次管仲遇到了大麻烦,鲍叔牙又是怎样为他辩解的呢?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我很幸运能在大王身边工作,如果您只想当个国王的话,那有我们就足够了。如果您想成就一番霸业,功垂千古的话,那非管仲不可。管仲虽射了您一箭,那是为他的主人尽职尽责,如果您成为他的主人,他会为您射落天下的。"

真厉害!管仲的那一箭只射在齐桓公的带钩上,而鲍叔牙的这番话却射中了齐桓公的心。

管仲曾感叹地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典故出处)后来,人们常把朋友间亲密无间、相互信任的关系称作"管鲍之交(成语出处)"。

管仲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但绝对是一名出色的政客,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是空谈。他认为人们的米仓里都堆满了粮食后,才会开始注重礼仪;丰衣足食后才能关注荣辱(诗文:《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所以他就想方设法让人们的荷囊(豆知识)先鼓起来。

在选拔人才和依法治国方面,管仲做得同样出色。然而,更让人称道的还是他在外交方面的成就,他向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尊王就是尊奉王室。仍然维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正统地位,同时还可以威慑其他诸侯,提升自己的名望。

攘夷就是抵御异民族的侵扰。虽然进入春秋时期以来,礼乐制度就像融化了的冰淇淋球一样开始走形,但并没有消弱它在中原民众心中的地位,人们还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与文明之间划上等号。同时,把那些不懂礼乐,生活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看做是异类、并会习惯性地撇撇嘴,不屑地称他们为野蛮人。

但那些野蛮人具有惊人的攻击力和破坏力,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中原文明的存续。管仲建议齐桓公与诸侯们联手,帮助他们对付这些可怕的敌人。齐桓公的确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就像老鹰捉小鸡游戏中的鸡妈妈一样,保护着弱小的国家,因此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有一次为了帮助燕国打退山戎人的入侵,齐桓公率军一直深入到北方,可是中途陷入了一片大沙漠,走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出路。这时队伍缺水缺粮,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了。管仲急中生智,他找来几匹当地的老马,放开缰绳任由它们自由行走。

在所有人——包括管仲在内——半信半疑的目光中,马儿们悠闲地走在队伍的前面,看上去完全是漫无目的。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正当人们开始丧失信心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竟真的走出了沙漠,队伍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典故:老马识途)

齐军一鼓作气消灭了敌人,帮助燕国解决了忧患。在回国的路上,心存感激的燕王一送再送,不知不觉进入了齐国的境内。齐桓公说:"礼法上讲,只有送周天子的时候才可以送出自己的国们,我只是个诸侯,不能破坏礼法。"于是竟把脚下这一大片齐国土地都划给了燕国。

如果你的班级里有这样又热心又慷慨的小朋友,你会不会选他做班长呢?

那些诸侯们可都心悦诚服,在几次的诸侯大会上,他们都推选齐桓公作盟主,带领大家共同扶助王室,抵御外族。

后来,人们觉得叫盟主还不够有力,就改叫霸主。春秋时期前后共出现了五位霸主(豆知识),齐桓公是第一位,也是声望最高的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管仲   礼法   中原   礼乐   齐国   盟主   诸侯   小鸡   亲子   公子   国王   妈妈   知识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