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剌秦一一逆历史潮流而动


癸卯兔年刚过,春寒料峭,得一闲暇,前去豫北鹤壁淇县城南荆轲冢凭吊怀古,荆轲冢又称荆轲墓。荆轲是战国时期朝歌(今河南淇县)人,清乾隆二十四年《淇县志》载:"荆轲旧居:在县境内,战国时刺客常居于此。《朝歌乡志》记载:“荆轲墓冢,在城南三里许,折胫河北岸。轲为淇人,刺秦失败后,淇地人重义行,乃收其尸葬于此”。通过对荆轲冢凭吊,对荆轲剌秦的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一步了解;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荆轲整秦事件评价褒贬不一,是个人英雄壮举,还是开历史倒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拙文共商榷,疑义相与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但把荆轲剌秦放在华夏一统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用唯物史观来看,笔者认为,明荆轲剌秦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剌杀泰王行动失败是必然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以来,在几百年里诸侯割据,征战不止,生 灵 涂 炭 、民 不 聊 生 。秦始皇以铁腕鼎力改革,励精图治,使大秦强起来,以远交近攻策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中华民族大版图的奠定了地位。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其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全国实行车同轨即包括全国的水陆交通建制(对车辆宽度、车轮的间距、道路的宽窄作出规定);书同文即全国的文字同一和应用(对书写文字进行规范,在全国推广小篆文字,利于文化传播);度同衡即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对尺子、量器、尺度等实行统一的标准);钱同币即全国的币制统一并流通。以上体制及制度的推行,降低了生产与流通成本,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同时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国家政令的有效实施,保障对帝国的有效统治

其三,建立法治国家。秦始皇执政后尊崇并继承鞅变法思想,推行以法治国。他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在与六国争霸战争中秦始皇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激励秦兵杀伐勇战。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为巩固大秦政权提供法律武器。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柳翼谋对秦始皇的法治给予肯定:“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裏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其四,民众享有民权。史学家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说:“秦、汉之时,人民言论甚自由,而地方之事,多由人民自主,民治且盛於官治也。”“秦以专制,为后世诟病,而其实人民转有自治之权”。秦俗“重视男女平等”“秦不专责女子以节义”。以上论述是中肯的,这也说明了当时秦国民众享有的一定的民主权利。


历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

西汉桑弘羊的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清末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道“虽是三皇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伟人的《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评价秦始皇,诗言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不可抗拒的。秦始皇这方面的功绩得到正面评价和肯定。事物是两方面的,有正面就有负面。既然肯定了秦始皇的正面,那荆轲剌秦事件是负面的,是非正义的,是阻挡历史车轮前行的绊脚石。

借此引用老杜的一句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作为本文的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章太炎   淇县   秦国   历史   华夏   中国   潮流   评价   法律   国家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