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西班牙本土仅1.7公里,西班牙为何有一块飞地在法国境内?


西班牙的本土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牙也在海外拥有三块飞地——休达、梅利利亚和利维亚。


▲西班牙领土,主要包括伊比利亚半岛本土和加那利群岛(红色)


其中,休达和梅利利亚两座城市位于非洲北部,两座城市的三面都被摩洛哥包围,与西班牙本土隔海相望。这个是殖民时期的产物。


▲梅利利亚和休达的位置示意图(右上角图,东为梅利利亚)


另一块飞地——利维亚却并不是殖民时期的产物。利维亚四周均被法国(东比利牛斯省)包围。


更奇怪的是,这里距离西班牙本土仅1.7公里,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


▲利维亚的位置


那么,西班牙为什么有座城市在法国境内?它为什么没有并入法国呢?




一、加泰罗尼亚的故事


西班牙和法国的天然边界是比利牛斯山脉。比利牛斯山长435公里,宽80公里-14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


比利牛斯山附近分布着巴斯克人、加泰罗尼亚人等诸多民族,与西班牙的主体民族(卡斯蒂利亚人)有所区别。


▲比利牛斯山附近的民族分布


利维亚正处于比利牛斯山之间,因此这里见证了西班牙、法国的历史斗争。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主要使用加泰罗尼亚语


伊比利亚半岛最早的居民之一是巴斯克人,他们使用的巴斯克语是欧洲少有的非印欧语系语言。


由于地处欧洲、非洲的交界处,伊比利亚的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都曾经占领过伊比利亚半岛。而巴斯克人隐居于高大的巍峨比利牛斯山一侧,保持了相对独立。


▲比利牛斯山


公元前2世纪时期,伊比利亚半岛成为了罗马的一部分。现在的西班牙在法国的飞地城市——利维亚城市即为罗马人所建。罗马人将其命名为“尤利亚”。


▲罗马人修建城市尤利亚(利维亚前身)遗址


公元4世纪时期,受罗马帝国的影响(官方语言拉丁语),伊比利亚半岛逐渐“拉丁化”,并皈依基督教,成为了拉丁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一员。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对伊比利亚半岛的控制逐渐减弱。欧洲北方的日耳曼人逐渐占领欧洲西部地区。


其中,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占据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


▲西哥特王国


欧洲中部被日耳曼人的另一支——法兰克人占据,建立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征服了高卢地区(现法国地区)后不断南下,和西哥特王国逐渐接壤。


比利牛斯山脉成为了法兰克和西哥特的天然边境地区。


然而,西哥特王国内部并不稳定。王国实行封建制,地方实际上诸侯林立。由于王国东北部地靠法兰克王国,受法兰克文化影响较深,因此当地对于中央越来越不满。


▲半岛东北分离势力,以利维亚为首都,形成了日后的加泰地区


公元672年,西哥特王国东北部的反叛者——保罗占领尤利亚,作为反抗国王的基地。半岛东北部与西哥特中央逐渐分离。


西哥特的核心地区逐渐形成主体民族——卡斯蒂利亚人,东北部逐渐形成加泰罗尼亚人。


公元7世纪末,西哥特王国内部因争权夺利,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给了外部势力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直布罗陀海峡成为了外敌入侵的突破口。


公元711年,阿拉伯化的摩尔人(信仰伊斯兰教)越过西哥特王国防守较弱的直布罗陀海峡,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导致基督徒向北逃亡,并纷纷建立政权对抗摩尔人。


▲摩尔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后,摩尔人一度越过了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


欧洲是基督教的大本营。摩尔人的攻势引起了欧洲的恐慌。公元8世纪后期,法兰克人在比利牛斯山附近的图尔战役中挫败了摩尔人继续占领欧洲的计划。


▲图尔战役


经过此轮博弈,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被摩尔人(伊斯兰教)占领。包括巴斯克人、西哥特流浪贵族留守在半岛北方。


比利牛斯山,成为了当时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大致分界线。


为了防止摩尔人继续北上,法兰克王国扶持比利牛斯山麓附近的基督徒们建立了16个缓冲国。其中,南部的赫罗纳、乌赫尔、巴塞罗那等伯国受法兰克文化的影响较深,形成了该地区文化的认同。


利维亚地区隶属于赫罗纳伯国的一部分,也是诸多伯国里唯一的城镇。


▲法兰克王国在比利牛斯山建立的缓冲国,其中15为赫罗纳伯国


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被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瓜分,帝国一分为三。


西法兰克王国受罗马文化影响较深,在拉丁语基础上形成了法语,西法兰克王国就是法兰西的雏形。


利维亚以及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东部地区,较早与西哥特王国产生分离。抵抗摩尔人入侵的过程中受法兰克文化影响,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加泰罗尼亚人。他们使用的语言也被称为加泰罗尼亚语(跟西班牙语、法语都比较相似)。


▲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二、归属西班牙


摩尔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占领引起了罗马教廷、法兰西等基督教国家的恐慌。


为了对抗异教徒,重塑天主教的权威。法国、罗马教廷全力扶持逃亡至北部的天主教徒建立自己的政权,南下对抗摩尔人。


伊比利亚半岛各个基督徒国家开启了长达多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大约公元11世纪时期,巴塞罗那伯爵统一了加泰罗尼亚地区,成为了加泰罗尼亚的领导者。


▲巴塞罗那伯国占据的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加泰罗尼亚


公元12世纪时期,巴塞罗那伯爵和阿拉贡王国联姻,加泰罗尼亚并入阿拉贡王国,成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鼎盛时期的阿拉贡(蓝色)


虽然加泰罗尼亚并入了阿拉贡,但在阿拉贡王国内部依然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加泰罗尼亚语成为了阿拉贡王国的通用语言。


原本隶属于加泰罗尼亚的利维亚,也成为了阿拉贡王国的领土。


到公元13世纪时期,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和葡萄牙是半岛上三个实力最强的国家。


1249年,葡萄牙王国一路向南占领了半岛南部的阿尔加维,率先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奠定了现代的葡萄牙疆域。


▲1249年,葡萄牙占领南部(红色),完成统一


卡斯蒂利亚国家和民族认同、西班牙语逐渐诞生在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产生。卡斯蒂利亚在公元13世纪收复了半岛南部的部分地区,但始终没有收复格拉纳达酋长国(摩尔人国家)。


公元14世纪时期,半岛形成了这样的格局——西部的葡萄牙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东部主要是以加泰罗尼亚为核心的阿拉贡王国;半岛中部是以西班牙语为中心的卡斯蒂利亚王国。


▲15世纪时期的伊比利亚半岛。红色部分为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相互之间是竞争对手。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摩尔人,他们又是同盟关系。


1479年,为了集中最大的力量赶走摩尔人,卡斯蒂利亚的公主伊莎贝拉和阿拉贡的王子费尔南多通过政治联姻,建立了西班牙王国。


王国内部,阿拉贡以及加泰罗尼亚地区依然保有一定的自治权。


▲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合并


随着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合并为西班牙,西班牙王国继承了原本属于阿拉贡的城市利维亚。利维亚的主权从阿拉贡转移到西班牙。




三、飞地形成


1492年,西班牙王国占领了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块土地——格拉纳达,奠定了现代西班牙的雏形。伊比利亚半岛重回基督教阵营。


▲西班牙占据格拉纳达,完成统一


西班牙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之时,法国也不断向南扩张领土。从西法兰克王国时期到公元15世纪时期,法国完成了中央集权制,成为了欧陆强国,将领土扩展至比利牛斯山以北的领土。


▲法国南扩,将领土扩展至比利牛斯山北麓


比利牛斯山大致成为了西班牙、法国两个欧陆大国的陆上边境。


随着西班牙和法国逐渐接壤,利维亚的地位日趋重要,发展成为比利牛斯山北麓的城市。该城市人口以加泰罗尼亚语人口为主。


从15-17世纪,西班牙、法国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争夺。早期的西班牙通过海外扩张建立殖民帝国,又通过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联姻,获得了欧洲最富庶的地区——尼德兰。西班牙在和法国的争霸战之中占据上风。


16世纪时期,西班牙在意大利北方的战场上甚至一度俘虏了法国王室(波旁王朝)成员,进一步巩固了其西欧霸主地位。


▲帕维亚战役,西班牙重创法国


1588年西班牙在和英国的海战中失利,丧失了海上霸权,但依然拥有在欧陆争霸的实力。17世纪的德意志战场,成为了西法争霸的舞台。


当时,欧洲正处于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期,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恰恰是宗教改革的前沿阵地。


德意志北方的邦国主要信仰新教,南方的多数邦国依然信仰天主教。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阵营的主要领导者。


▲四分五裂,宗教分离的德意志地区


1618年,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爆发战争。随着战争的延续,外部势力参与了其中。


西班牙王室也是哈布斯堡家族,跟德意志南部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是同一宗族,也是天主教的一员。西班牙站在了天主教同盟的一边。


法国虽是天主教国家,但法国因为和西班牙的矛盾,法国站在了新教同盟的一边。


该战争持续了长达30年之久,又叫30年战争。1648年,天主教同盟战败,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站错队的西班牙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逐渐退出霸权。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条约签订后的西班牙、法国只是暂时收手。双方都等待着新的机会,趁机打掉对手以坐稳欧陆霸主之位。


1649年,法国国内爆发了“投石党”叛乱。法国投石党叛乱给了西班牙机会。西班牙决定趁机干预法国内政。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平息了叛乱之后,联合英国对西班牙作战。法西战争爆发。因为此前法国、西班牙在三十年战争中站在了不同的阵营。这次法西战争被视为是三十年战争的延续。


▲沙丘战役


1658年,西班牙战败,和法国签订了《比利牛斯条约》。根据该条约,西班牙将西属尼德兰南部地区、比利牛斯山以北的乡村割让给法国。法国的王室迎娶西班牙 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


西班牙的利维亚位于比利牛斯山以北,但条约规定西班牙只需割让比利牛斯山以北的乡村给法国,利维亚作为城市,不被计算在内。


至此,利维亚作为城镇依然留在了西班牙的境内。


▲法国通过《比利牛斯条约》攫取的领土(黄色)


1660年,西班牙和法国签订了《利维亚条约》,明确了利维亚作为城市的所有权依然归属西班牙,成为了西班牙在法国境内的飞地。


▲利维亚(左上角)和西班牙、法国分离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绝嗣,西班牙王位出现空缺。此时的西班牙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法国王室成员费利佩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外孙,对于西班牙王室志在必得。


法国也希望腓力继承进而进一步合并西班牙,成为欧陆超级大国。


法国的野心引起了英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不安。英国联合奥地利对抗法国,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前的欧洲


经历了14年的战争,法国波旁王朝的费利佩获得了西班牙王位。但因为战争中损失惨重,法西接受了《乌得勒支条约》规定——法、西的国王不得同一个君主统治。西班牙虽然进入了波旁王朝时期,却无法与法国合并。


西、法继承了《比利牛斯条约》和《利维亚条约》规定的边境。双方的飞地正式形成。


▲《乌得勒支条约》签订后的欧洲,西、法边境继承了《比利牛斯条约》现状


目前,利维亚人口全市人口有1100多人,主要以加泰罗尼亚人为主。


▲20世纪初的利维亚


利维亚四周被法国包围,从利维亚前往西班牙其它地区必须经过法国领土。西班牙加入欧盟和《申根条约》之前,利维亚飞地的存在这严重困扰了当地居民的出行甚至一度困扰西、法的外交。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共和国一方vs 保皇派法西斯一方)时期,利维亚以及加泰罗尼亚站在了共和一方,遭到了弗朗哥(保皇派军官)的清算。


弗朗哥要进攻利维亚,必须经过法国领土。飞地问题成为了法国政府头疼的问题。


▲利维亚与加泰(白)、西班牙(绿)和法国(红)


随着弗朗哥军队的胜利,法国承认了弗朗哥政府。弗朗哥统治时期,利维亚的居民要前往西班牙其它地区需要办理特殊通行证。当地居民前往西班牙其他地区的成本非常高。


▲小城利维亚


20世纪40年代,西班牙政府和法国达成了协议,西班牙和法国修建了长达1.8公里的公路,作为连接利维亚和西班牙其他地区的交通通道。


▲利维亚和西班牙其他地区连接的公路


1975年弗朗哥去世后,西班牙进入了民主化时期,法国逐渐放松了对于特殊通行证的管理。利维亚进出西班牙其他地区的出行成本降低。


1995年,西班牙签署《申根协定》,成为申根区的一员。《申根条约》规定申根区国家取消边境限制。从利维亚进出西班牙的边境审查至此完全取消,两国居民可以自由出入对方国家。


▲申根条约签订国(蓝色),包括西班牙、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03

标签:西班牙   法兰克   比利   天主教   阿拉   飞地   王国   法国   欧洲   条约   本土   境内   半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