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苦难言,他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从古到今,贪官污吏都是令人深恶痛绝的,反腐倡廉亦是民心所向。

提起贪官,大家一定记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见那时官场上的贪污现象多么严重,那一时期最大的贪官和珅,更是众多贪官中的翘楚。

和珅一直是乾隆的宠臣,被嘉庆处置之前和珅拥有滔天权势和巨额家财,那么他是怎么走上不归路的呢?他就没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吗?

事实上,乾隆去世时和珅还幻想着自己能辅佐两代帝王,只是他忘记了最是无情帝王家,聪明绝顶的和珅是被乾隆父子联手摆了一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和珅到底有多少家财,看看他是如何从底层走上辉煌,又从辉煌跌落尘埃的,看看乾隆父子是怎么给和珅摆下这一道,让他有苦难言的。

和珅家产知多少,为何会被帝王抛弃

和珅从19岁起步入职场,至49岁自缢身亡,在位30年间,获晋升47次,他的家财大部分都是30岁之后的贪墨所得。

根据史料记载:和珅家的田地有8000顷,房产千余间,还有御赐花园一处。

和珅拥有的商铺中,仅银号、当铺就有数十处;另有金库、银库中贮藏的赤金元宝数以万计。

他的家中还有人参库、玉器库、珠宝库、古玩库等等12种各类库房,各类藏品高档用品应有尽有。

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当时被查封的家产达8、9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三千六百亿元,和珅敛财之巨大可见一斑。

相貌堂堂的和珅,头脑相当聪明,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深得当时的大BOSS乾隆赏识,从他能够在任职期间,不断升迁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和珅绝非等闲之辈。

可惜,聪慧的头脑和拥有的权势都没能让和珅得到好结果,他在乾隆去世15天后,就落得被抄家自缢的下场,那么,和珅被处置的原因是什么呢?

乾隆晚年尽管提前禅位给儿子,却不愿意彻底放权,和珅这时候就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他官居要职,乾隆精力不济时很多事情就交给和珅办理,和珅俨然成为“二皇帝”。

和珅自以为掌控了乾隆的心思,却忽视了他的所有作为能否成功,都是在乾隆纵容的前提之下,因为帝王的纵容,和珅忘乎所以地揽权贪财。

哪个帝王会无视比皇家还富有的臣子呢和珅富可敌国就已经触犯了皇家的界限了。

乾隆之所以不亲自处置和珅,一个原因是和珅确实深得他心,迟暮之年的乾隆还离不开他的侍候。

而另一原因就是,乾隆放任和珅大肆敛财,就是要将他留给儿子嘉庆处置,一方面让儿子借和珅立威,再一方面就是将他的全部家财留给嘉庆。

当然,这也是和珅贪婪过度带来的必然结果,和珅权倾朝野且拥有巨额财产,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放心这样的人活在皇室掌控之外吧。

和珅青少年期间辛苦求学,精通多种语言,步入职场后一路开挂

和珅出生于乾隆15年,满族正红旗,家有世袭功名。

和珅幼年丧母,9岁丧父,父亲去世之后,和珅与弟弟和琳一起随继母艰难度日。

幸运的是,和珅因成绩优异且长相不俗,他与弟弟一起考进专门甄选和培养八旗子弟中佼佼者的咸安宫官学。

和珅聪慧异常,据说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他在校时熟读四书五经,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还精通满汉蒙藏等多种语言,他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得到很多老师的赞赏。

然而,和珅兄弟的求学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所在的是贵族学校,虽然不收取学费,但是吃穿等日常开销及笔墨纸砚还是要自己负担的。

和珅父亲在世时有俸禄供兄弟二人求学,可是,父亲去世后,他们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借钱生存。

这段时间和珅深刻体会到了世情冷暖,他最初跟亲戚朋友伸手,可是他和弟弟还太小,很多人担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因此和珅借钱并不顺利,就连他的外祖父都担心和珅变成纨绔子弟,不愿借钱给他。

后来,没有经济来源的和珅不得不顶着败家子的名头,卖掉祖父在保定给后辈子孙留下的15顷土地。

或许是少年时期经济上的拮据,刺激后来的和珅对银钱超乎寻常地在意吧。

咸安宫本就是为了培养文武全才的八旗子弟所建,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多老师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是非常全面。

和珅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他非常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和珅没有像一些八旗子弟那样沉溺于吃喝玩乐,而是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不断汲取知识,学习成绩始终遥遥领先。

和珅在校期间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他同时也结识了一大批有背景的官宦子弟,这些人都成为和珅的人脉。

和珅在校期间的出色表现,受到内务府大臣大学士冯英廉的赞赏,他让小孙女冯霁雯带着丰厚嫁妆嫁给和珅,那年和珅18岁。

和珅婚后不但与妻子恩爱有加,还得到祖父冯英廉的提携,他在仕途上能顺风顺水也得益于祖父的帮助。

和珅婚后参加举人考试落第,本想继续读书光宗耀祖,但是冯英廉觉得有世袭爵位的和珅没必要去拼前途未卜的科考,他完全可以走捷径踏上仕途。

在清朝,侍卫的地位较高,升迁也比较快。

因此,在祖父的帮助下,19岁的和珅承袭武职,成为銮仪卫成员,三年后,和珅升为上谕处的一名三等侍卫,有机会直接接触乾隆皇帝。

因为大部分侍卫都是武官子弟世袭,他们多数不学无术,识字者甚少,和珅在这样一群人里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他又上进心强,总想着出人头地。

因此,和珅总是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时刻准备着寻找着出头的机会。

和珅26岁时终于得到乾隆的青睐,据说那天乾隆要出行,侍卫们却找不到仪仗队要用的一种礼仪用品,乾隆大怒,追问是哪里出了问题?

侍卫们担心触怒龙颜,都不敢发言,和珅却很能沉住气,见无人答话,他镇定地回道:这是典守之错。

乾隆见他风神俊朗,就多问了几句,得知和珅不但是秀才,还参加过举人考试,就问他参加考试时的作文内容,和珅从容不迫地背诵出来,得到乾隆赞赏,和珅立马谢恩。

乾隆见和珅对答如流,文采不错,且很有些机智从容,就将他提拔到身边任职,和珅仅在26岁到27岁这一年期间先后升迁了六次,简直地官运亨通,在仕途上就是开了外挂,一飞冲天。

和珅进入而立之年开始疯狂敛财,得乾隆庇护权倾朝野

和珅刚被提拔到乾隆帝的身边时,开始揣摩乾隆的喜好,用心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慢慢摸清了帝王的性格和心理,总是能在乾隆需要时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贴心。

因此,乾隆对和珅是越来越信任,也越来越倚重。

和珅最初当官时还是挺靠谱的,任职期间也比较清廉,在和珅在户部任职时,有个手下人为了升官给他送礼,和珅虽没有接受,但是也向上司保举了这个人,此人升迁后对和珅感激不已。

后来,他还要送和珅一颗玉石,也被和珅拒绝了,于是他倾家荡产带着和珅花天酒地,让和珅体验到被人奉承的感觉。

只是后来这人因为隐瞒父亲离世,没有回家守孝被查出处决,和珅因失察受到牵连。

因为和珅事先得到消息做了准备,提前上交了弹劾那个人的折子,乾隆皇帝也有包庇和珅之心,这件事最后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和珅只被降级留用,和珅因此事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很是小心地消停两年。

和珅30岁时,乾隆命令彻查大学士李侍尧贪墨的案子,此案交到和珅手上,他正想找事显示自己的才能呢,这事来得真及时啊。

和珅亲赴云南查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李侍尧受贿的诸多证据,成功扳倒李侍尧。

李侍尧其实也算是深受乾隆中意的官员,他在位期间为了博取皇上的信任,每年都不少给朝廷进贡,这也让乾隆舍不得处置他。

和珅发现乾隆有放过李侍尧的意思,还特意在此案判决时将李侍尧判为斩监候,让乾隆十分满意,和珅因此案又被升官做了户部尚书。

李侍尧的案子结束后,和珅私自留下很多抄家财产,乾隆帝还另外赏赐他一个院子和不少东西,可以说,这一案件让和珅名利双收,他也自此走上疯狂敛财的道路。

和珅本身有着很强的理财能力,他掌管内务府后,很快将连年赤字的内务府账面填平,不但保证了内务府的正常开销,还趁机充实了自己的小金库。

随着和珅的官阶越升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他敛财的能力也是水涨船高,乾隆皇帝是个能花钱的主,和珅总是能想办法满足皇帝的需要,同时又可以中饱私囊。

因此,乾隆皇帝即使知道和珅贪财,也对他予以维护。

就这样,和珅的贪欲越发膨胀,私产富可敌国,甚至有传言他家的好多东西连皇宫都没有。

乾隆嘉庆联手套路布局,和珅辛苦一生敛财,最终充盈了帝王家

和珅为官多年,除了自身能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紧紧抱住乾隆的大腿,他总是能猜到乾隆的心思,因此深得乾隆信任,大小事情都放心交给和珅去办,这也是和珅能担任诸多要职的关键。

只是,乾隆老了必须要考虑继承人的事情,他吸取康熙当年的教训,采用私密立储的办法,立后来的嘉庆为储君。

和珅毕竟不是皇室中人,这件事他事先是不知情的,乾隆就算在此事上摆了和珅一道,和珅在嘉庆继位前没有做好准备。

嘉庆在和珅眼里相对平庸,在得知嘉庆是储君之前,和珅与他没有什么过多的接触,待到大局已定,和珅也只来得及提前送给嘉庆一柄玉如意,提醒他一切如意。

只是和珅的刻意提醒恭敬之意,并没有让嘉庆对他另眼相看,相反,嘉庆对和珅一直很不看好,嘉庆的这一想法主要受他的老师朱珪影响。

朱珪是一位清官,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而和珅在他的眼里就是最大的贪官,所以他对和珅极其厌恶,他的想法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弟子,连带着嘉庆帝也不待见和珅。

和珅对嘉庆示好,又担心嘉庆不信任他,就时时找机会给嘉庆下绊子,他安排吴省兰做嘉庆的伴读,借机监视并限制嘉庆的行为。

但是这也让嘉庆明白:太上皇只要还在,自己就不可能做得了主。

因此,嘉庆开始蛰伏,尽管他已坐上皇帝的位置,他仍然事事唯太上皇马首是瞻,表面上无所作为,一切听从太上皇的安排。

嘉庆这样的表现令和珅放下心来,他以为嘉庆不过如此,又有太上皇的放任,和珅简直是得意忘形,他借着擒拿白莲教首领一事请求给自己加官晋爵。

乾隆这时候对和珅不是一般地纵容,他立马答应封和珅为公爵,可是这么重要的事情,和珅竟然越过嘉庆皇帝。

此类事情多了,嘉庆帝对和珅的厌恶更甚,但是他却没有表现出分毫。

乾隆的刻意纵容,嘉庆的假装示弱,可以说是父子联手套路了和珅,让他飘得忘乎所以。

和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乾隆去世后,嘉庆让他入宫守灵时,他还做着辅佐两代帝王的美梦。

他以为自己大权在握,嘉庆又没什么能力,他还可以继续做自己的“二皇帝”。

却不承想嘉庆已经忍无可忍,乾隆去世仅半个月就是和珅的死期。

和珅至死才明白,他不过是帝王家的敛财工具,他的所有作为早已为帝王所不容,最后只能一条白绫了结性命。

贪得无厌害了和珅性命,其实和珅走上仕途后一直顺风顺水,如果他在手握大权后能控制自己的私欲,不那么丧心病狂地揽权敛财,或许也能成为一个贤臣能吏,至少不会落得自缢的下场吧。

与其说和珅被乾隆摆了一道,不如说他是被自己的贪欲摆了一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乾隆   嘉庆   太上皇   有苦难言   家财   仕途   侍卫   后路   祖父   贪官   帝王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