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死亡之谜!绝代风华陨落,令人唏嘘!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从古至今,帝妃爱情总是为人所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将讲述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与他的皇后——爱新觉罗·溥仪与郭布罗·婉容的爱情故事。

溥仪那不光鲜的难言之隐,让他在新婚之夜被新皇后拒之门外,婚后惨遭被“休”?贵为皇后的婉容为何会与小小侍卫私通

为何事发后溥仪为何不杀私通者,反而给他400大洋?而正是溥仪的400大洋,让此人发家,如今子孙身家过亿。

图|婉容与溥仪天津时期合照

慈禧许可,这个男人可以随意进出后宫

公元1906年春,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一名男婴顺利诞生于北京醇亲王府。他将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他乌黑明亮的眼珠子惊讶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全新的世界,他看到一张充满慈爱的脸,这脸的主人的眼神里装满了怜惜与疼爱,世界上的一切丑恶与痛苦,见到这双眼睛都要在瞬间里被消融,被净化,被救赎。他知道这人便是母亲。

正如所有的人都是被懵懂地“抛”到这个世上,此时的溥仪尚不知晓命运如何对他做出安排,他不知道自他来到世界的那一瞬就意味着此后处境凶险,他不知道自己将步入的究竟是真的人生,还是所谓的“楚门的世界”。无论如何,他来了。

图|溥仪读书时期

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醇亲王的儿子溥仪接到皇宫养育。是年冬月,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过继给同治帝,同时承祧于光绪帝,作为清王朝的正统继承人。命令传下不久,慈禧太后病逝。

十二月二日,三岁的溥仪于紫禁城太和殿即位,开启了他不幸的一生。离开了父母的庇护,没有同龄人的陪伴,虚伪黑暗的宫中生活对溥仪的性格与成长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他曾在《我的前半生》中讲到,每当他回忆童年,眼前总是浮现大片的黄色,这是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象征,除了皇帝所有人都不许穿这个颜色,这使他“唯我独尊”的意识在他还很小时便已萌芽。

以后无论是天津时期,还是伪满政权时期,他的很多行为与决定所反映出的他性格中的自私、猜疑、专断,都可以从他幼年的紫禁城生涯中找出端倪。

图|溥仪与老师庄士敦

皇上性无能?宫女:好不容易逮到个男的,还想让他出去

皇宫中关于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性”的压抑进而导致的人的心理变态,也对后来溥仪的性生活与婚姻幸福产生了严重影响。

看过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的人应该对这几个镜头十分熟悉:慈禧太后病逝前对着年仅三岁的溥仪讲到,偌大的皇宫一到晚上除了皇帝不允许有一个男性。

深宫生活长年累月,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以及成千上万的太监宫女们是如何捱过漫漫长夜,如何在一次次的月圆月缺中无望地等待帝王的雨露恩泽,如何在寒来暑往、花谢花开中以泪洗面,惜时伤春。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在岁月的流逝中以“忘记时间”来麻痹自己忘却痛苦的宫女们的悲惨命运可以想见。

长久的压抑必然导致变态的发泄,深宫之中年幼懵懂的溥仪成了这欲望的被猎捕者。这些经历给溥仪带来了严重的生理与心理阴影,并在他与婉容的无性婚姻中全然显现,间接导致了他的爱情悲剧。

图|溥仪夫妇与庄士敦夫妇

公元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大清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一个时代落幕了。

但新成立的民国政府答应给予“大清王朝”最后的体面,给予了他们一系列优待政策,诸如保留“大清宣统皇帝”尊号,支付清室岁用开销四百万两,皇帝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等等。

虽经这一系列政治动荡,但对溥仪来说,他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反而比以前更优渥。

高冷皇帝三宫六院都不要,独宠她一人

1922年12月1日,紫禁城内喜气洋洋,锣鼓声喧天。我们即将迎来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郭布罗·婉容

此时的她刚十七岁,出身名门,谈吐气质自然不俗。她的名字“婉容”,出自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容”与“龙”读音相近,字慕鸿,号植莲。

“莲”与“鸿”在中文的语境中向来是高洁的象征,如嵇康《赠秀才入军》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如苏轼《卜算子》中以孤鸿自况,“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如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她的名字中包含着家人对她最美好的希冀,同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婉容的确如此。不同之处在于,旧传统与新时代往往是不完全兼容的,甚至总是两相对抗的。

婉容谨遵传统道德的规训,但她所处的却是旧事物不断被冲击瓦解的时代,新的文明源源不断涌来,使人来不及辩证看待就被裹挟而前了。婉容也同样接受了新的思想

她美丽而时尚,享有最好的资源,会讲英文,喜欢跳舞,喜欢看电影、骑自行车,向往婚姻自由,支持一夫一妻制。

坐在花轿里,她像任何一个即将出嫁的少女一样,伤感又满怀憧憬。她不知道命运早已为她布下重重暗网。

图|婉容在紫禁城骑自行车

其实,关于溥仪婚事的议定过程是十分荒唐的。据溥仪本人后来回忆,当时的婚事虽然在名义上仍然沿袭清朝旧制,但实际已经十分不同了。

此前清帝选妃时是令秀女们在皇帝面前一字排开,由皇帝挑选,中意者即当场赐如意或荷包,但到溥仪时时代已经不同了,于是现场选秀环节就变而为“看相片”挑选。

其次是后宫妃子的数量,由最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到溥仪已经仅剩一后一妃,即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秀。溥仪回忆道,当时的相片很小,根本看不清容貌,于是只能看哪个衣服好看便用笔将照片圈起来

图|婉容朝服照片

新婚之夜被拒门外

大婚当天,同样受到新思想影响的溥仪下令免去了淑妃文秀迎接皇后入宫的跪拜礼,这一举动令婉容极为恼火。

她十分在意自己的皇后身份 ,在这一层面上,婉容是极其爱慕虚荣的。她认为文秀的行为是对她皇后身份的不承认与不尊重,这些同样为后来二人的不合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大婚当晚,婉容便开始向溥仪发作,不让溥仪进入婚房,正好溥仪也厌倦性事,当晚便回到养心殿安歇。第二日城中新闻上到刊登着“竟一怒之下实施闭关主义,拒宣统无得入闺房”等小道资讯。

图|婉容紫禁城生活照

虽然有过不快,但溥仪与婉容之间是的确发生过爱情的。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中华民国,皇帝虽然享受优待政策但只能在紫禁城内活动,因此十分向往宫外的生活,向往新的思想,甚至一度想要出逃去国外留学。

婉容的出现恰好是命运对他这一梦想的现实补偿。婉容虽也是清朝贵族出身,但她的父亲不同于古板传统的清朝士大夫,而是广泛交游的商人,思想开明

因此婉容从小可以与家里的男孩们一起读书学习,接触了十分多的西方思想,而这正是溥仪所渴望的。这种情况下,不发生爱情是十分困难的。

婉容教溥仪如何用西餐,和溥仪一起看电影,骑自行车,相互用英文写信……溥仪称呼婉容为“Elizabeth”(伊丽莎白),称自己为“Henry”(亨利),尽管两人每天都会见面,但每天还是会写很多英文简讯,就像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因此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逼迫溥仪与婉容离开紫禁城之前,二人的宫中生活是十分浪漫惬意的。

图|婉容与英语教师

被迫离开紫禁城后,溥仪一行人来到天津,他租下了“静园”公寓,做起了寓公

不同于紫禁城中充满了各种禁忌与束缚,天津时期的溥仪彻底放飞自我,将大把的时间与金钱花费在如何装扮自己与社交上,俨然一副贵族花花公子的派头。

同时他并未忘记复辟之事,因此在“静园”外悬挂“清室驻津办事处”的标牌。

但这并不是出于对中国或者中国人民的热爱,他考虑的永远只是自己,并且认为所有人都应是他的奴隶与工具,生来就该为他服务,这是他所接受的教育导致的必然结果。

图|婉容、文秀与溥仪出游

这一时期,日本人密谋侵占东北三省,一致认为溥仪是颗最好的棋子,于是准备拉拢溥仪

他们暗中派人以国民党的名义给溥仪寄恐吓信,在溥仪静园中投掷小型炸弹,让溥仪以为国民党已经准备不再遵守与清室最后的约定,并准备随时除掉他。

在这种恐惧心理的支配下溥仪自然而然对日本人的示好与拉拢表示欣然接受,更何况日本人还承诺他再次登基,重新建立清王朝。

但他所不知的是,这一切都是日本人一手策划的,是他们的威逼利诱政策。

破大防!敢休皇上

政治上焦头烂额,感情生活也并不让溥仪省心。文秀与婉容的梁子是从一开始就结下的,待到天津时期,两人的矛盾逐渐上升到白热化阶段。

整个社会的风潮都在提倡一夫一妻制,淑妃文秀在新思潮影响下愈来愈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再加上婉容的处处排挤,种种因素共同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淑妃革命”。

一改历史上常见的女性总是处于弱势与被动地位,淑妃文秀勇敢地向溥仪提出离婚要求,并且得到了家人好友、民国法院以及社会舆论的支持。

这个事件中,溥仪认为“被休”使自己颜面尽失,而婉容最初则是窃喜的,以为从此溥仪将只属于自己。

但她很快意识到,溥仪将淑妃事件的所有过错全部归结为她的争风吃醋,预想中的专宠不仅没有,溥仪对自己反而越来越冷淡

关于这些,溥仪也曾承认,在淑妃走后,我对婉容的厌恶空前加剧。但他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

图|婉容与溥仪在天津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为了达到对东北长期霸占的目的,加紧了对溥仪的拉拢。溥仪认为这是实现复辟的大好机会,于是暗中同意了日本人的互利共助的政策。

也许是被权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婉容的劝导,没有认识到这场交易的真实本质,反而怪罪于婉容的不理解与处处阻挠,这些都加剧了他对婉容的厌恶态度。

最终他于1931年11月的某个晚上,在日本人的协助下,孤身一人从天津逃到东北,以图复辟,并于1932年3月建立伪满政权

婉容得知自己被抛弃在天津,是在溥仪出逃的第二天早晨,她气愤且无助,眼下战火纷飞,何处是寄身之所呢?

后来日方派了川岛芳子来动员婉容出关,将她从天津接到了大连。据说在此途中,婉容的哥哥默许了日本军官强奸婉容,这对婉容的精神状态影响极大。

图|溥仪生活照

待到大连,日方最初不允许婉容面见溥仪,婉容料想溥仪可能已经被日本人囚禁,甚至或许已惨遭毒手,便哭闹着不答应,直到见到溥仪

可以看出,二人此前感情虽已降到冰点,但在危难时分,婉容仍忧念溥仪的安危,令人动容。

经过这些波折,婉容将来程的痛苦经历隐去,自己默默消解了一切。但是溥仪一方的冷漠与日俱增,他不仅丝毫不关注婉容的精神困境,反而将自己在政治上的所有不满全部转移到婉容身上,动辄打骂。

同时他心理的阴暗面被时势极大地激发,自负、猜疑、暴戾……可怜的婉容成了这一切的发泄点。

溥仪无能?侍卫情夫上线

除了溥仪亲信的监视,日方对婉容自由的限制也步步紧逼。没有爱人的抚慰,没有朋友的倾听,这里的一切都与自己是对立的。

她想两次试图逃跑,离开日本人,离开傀儡政权,离开溥仪,但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

于是婉容开始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来麻醉自己。她醉心于吸食鸦片,与溥仪的侍卫私通,她已经不愿考虑后果了,一心想着迅速堕落,从而首先从精神上杀死自己。最终结果是,她怀上了侍卫的孩子

溥仪得知后彻底震怒,令人将刚出生的婴儿投入火炉,活活烧死。这个事件也彻底导致了二人的决裂,从此年仅29岁的婉容被溥仪彻底打入“冷宫”,再不得见人,直到40岁去世。

婉容从此精神失常,再加上长期吸食鸦片,据传闻后来见过婉容的人形容,她骨瘦如柴、面容蜡黄,披头散发,疯疯癫癫,俨然一副疯子乞丐之貌,再无当年典雅端庄之姿。

图|婉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政府随之垮台。溥仪彻底抛弃婉容,仅携几位亲眷乘坐日本人提供的飞机准备逃窜日本,但在沈阳换乘时被苏联红军逮捕,从此结束了所有的幻梦。

被溥仪抛弃的婉容最终于1946年6月20日在延吉市监狱香魂归天,被狱方以一扇破烂门板抬出,草草下葬。一代帝妃故事就这样凄凉落幕了,最后的帝妃故事就这样荒凉落幕了,正如《好了歌》所唱,“甚荒唐”!

图|溥仪老年照

睡了皇帝老婆反拿赏钱?整整400大洋,子孙身价过亿!

回过头来,我们重新讲讲婉容与侍卫情夫的故事。这人名叫祁继忠,是保护溥仪多年的侍卫。

因为长期往来于皇帝身边,故有不少接触皇后的机会。此前的他对于婉容或许是有爱慕的,但他也明白婉容贵为皇后是他永远高攀不起的。

如果只是这样,自然不会有后来的故事。等到伪满政权建立后,祁继忠看到婉容在极度压抑的境况下一天天消沉,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终于有一天晚上,他看到婉容在溥仪惯常的情绪发泄下哭得梨花带雨。他静静待在一边,等溥仪离开后忧伤而深情的望了婉容一眼。或许正是这一眼,触动了婉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在这偌大的傀儡王国里,根本没人在意她的死活。于是她走过来,将头轻轻地靠在祁继忠宽厚的肩膀上,将一切的痛苦从心头卸下。爱情就这样生长了

图|电影《末代皇后》——婉容与祁继忠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婉容发现自己怀孕了。此时的溥仪正好身在日本,可以瞒过一段时间,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婉容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

或许爱情使人盲目又使人勇敢,又或许婉容正想以此报复溥仪对她的冷淡,总之她没有打掉孩子。

当溥仪再次回到东北时傻眼了,自己一年没碰过老婆,回来时居然孩子都有了!这让他皇帝的脸往哪搁?他立马下令追查情夫是谁,在查出是祁继忠后果断下令就地处决。

但是此时的溥仪哪里还有自主的权利?他的一切决定都必须经过日本人的同意。

日本人经考量后认为,除掉祁继忠不仅不利于保全清王室的脸面,而且不利于日满联盟的稳定,遂令溥仪不要声张,给祁继忠封口费,让他去到国外,从此不要再提这件事。溥仪只好哑巴吃黄连,倒贴了400大洋给祁继忠。

而祁继忠呢?人的本性往往会在极端情况下暴露无遗,此时刚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命的他,哪里还会管婉容的死活,拿了钱立马就跑,生怕溥仪反悔。

后来据说他用这些钱买了座北京的四合院,后半生很是逍遥。他的子孙正是凭借这座四合院逐渐积累财富,至今已身价过亿。

对比婉容后来的惨状,真是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

末代皇后死亡之谜!绝代风华的陨落,真相令人唏嘘!

不同于以往帝妃爱情故事模式中“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原因往往在于政治或时代因素,末代帝后婚姻悲剧的本质其实更多在于二人性格气质的不合

当然人无法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当时的政治与社会因素也是二人情感破裂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婉容与溥仪早期合照

就笔者的立场而言,在这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中,其实更偏向于“失语者”婉容。

原因如下:众所周知,在封建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失语者,能看到的有关女性的文字记录也往往是男性作为代言者,真正从女性内心最深处来表现女性情感、诉说女性需求的文字是极为罕见的。

身份的显赫并不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即使贵为皇后也无例外,而作为末代皇后的婉容更是如此。显然地,婉容在情感中的遭遇甚至要比一般的贫苦之家的小儿女更为悲惨。

这种痛苦不是锦衣玉食后的矫情做作,而是明知身陷黄金牢笼却挣脱不得,所有的力量都异己的。

婉容不是杨贵妃,有唐玄宗李隆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情真意切的许诺,也不会拥有寻常巷陌小儿女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倾心欢喜,她的情感在深宫、皇帝、时局的重重重压下变得畸形,直至丧命。

让人不禁想到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但曹七巧会令人有恨,而对于婉容却是怜悯同情的成分更多。

图|《金锁记》作者——张爱玲

究竟什么是爱?为何有人因爱癫狂,惨死狱中;有人却能因“爱”发家致富,荫及子孙?婉容和溥仪之间最后只剩下恨了吗?婉容与侍卫祁继忠究竟有没有过爱情?

往事已成云烟,他们的故事结束了,留下的只有叹息。

最后让我们以王实甫《西厢记》的末尾做结,愿“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移步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末代   爱新觉罗   文秀   紫禁城   皇后   光绪   风华   侍卫   天津   日本人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