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人”到“医国”,他做到了吗?

弃医从政的他是因何做了这个决定?从“医人”到“医国”他又做了些啥?他做的那些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惊世骇俗的影响?

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了医生。孙中山在行医期间与各级官吏有了较多接触,“所得诊金药费,悉充交结之用”“纳交官绅,争取同情,且谋掩护”。这就让他亲眼看到了“苛政猛于虎”的现状。且此时的大清内有贪官腐吏,外受列强的掠夺和压迫。感到了深深的民族危机感。通过行医实践,深深认识到了“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在早期的时候,企图通过改良主义思想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想依靠清政府由上而下的改良,故洋洋洒洒上书了一篇八千字的《上李鸿章书》给到当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思想的实权大臣李鸿章。但由于当时战乱及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署导致李鸿章焦头烂额,这位显赫大臣并没有接见他。

《上李鸿章书》

孙中山上书未获成功,转而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通过行医结交的不满清政府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成立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创办黄埔军校。

虽然辛亥革命的一系列起义活动以失败告终,但是仍不能否认其的成功。其成功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所以完全可以说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他做到了!

孙中山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黄埔军校   辛亥革命   苛政猛于虎   兴中会   官绅   大臣   中国   近代   清政府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