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唐僧到底有多强悍?一切真实的故事,从一场考古发现说起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作为明末清初的四大名著之一,陪伴我们度过了许多童年时光,各种优秀的作品也让我们对它了若指掌。譬如唐僧,我们总觉得他太仁慈太善良,甚至弱不禁风,可是历史上真正的唐僧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唐代初期,一位名叫玄奘的法师踏上了西行之路,在经历无数险阻之后,他将西域的佛经带回长安,传颂世人。而他便是唐僧的原型,我们也许难以想象这样一个手无寸铁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究竟经历了多少才取得如此成就。

(玄奘雕像)

一路西行的玄奘,也足可见证他并非是弱柳扶风之人,反而我们能够看到他克服困难。那么历史上这位真正的唐僧,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他又有多厉害呢?

一、敦煌现壁画,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有何原因?

在西北方坐落的敦煌,拥有着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藏品,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莫大的石窟群。其内中珍藏着精美的壁画,替我们展开了历朝历代一幅唯美的画卷,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历史。

其中东千佛洞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更是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东千佛洞中多为佛教的壁画,并且还带有西域的色彩和特点。其中的一幅壁画,在发掘之初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座宝相庄严的观音菩萨面前,是一位虔诚参拜的僧人,他的背后又跟着一个徒弟,徒弟满脸猴气,悄悄的打量着四周。这幅壁画一出,让在场的考古学家震惊了,这不是《西游记》的故事吗?

(千佛洞中壁画)

可是《西游记》是明末清初的书,而这幅壁画据说是唐代留存下来的,中间跨越了近千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经过专家的考证之后,这幅壁画是记录了唐代僧人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而玄奘也的确是唐僧的原型,如此一来便说得通了。

最后经过证实发现,这两幅壁画是西夏时期所画,西夏是佛国,他们篆刻与宣传玄奘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我们观察古代资料也不难发现,在许多地方都有玄奘与他猴里猴气的徒弟的形象,这比《西游记》早上了不少。而这幅壁画的出现,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故事,那便是玄奘西行取经之路。

自从汉武帝时期打开了河西走廊之后,打通了从中原过往西域的道路,在各处设置驿站,在汉武帝时期这条路上的属国达到了48个。

随后到了唐朝初期,经济发展、政治权利到达了顶峰,而这条通向西域的道路,也变得更加开阔。

(河西走廊通向西域道路)

但我们也知道西域环境恶劣,而为什么玄奘却依然选择踏上这条路呢?

玄奘出生于公元600年,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精通佛理,更是面若佛像,在耳濡目染之下,尽管还没有出家,便按照佛教戒律要求自身。

十三岁那年他在洛阳剃度出家,与他二哥两人一同跟随慧景法师学习,而玄奘更是能够过目不忘,听过一遍的佛经便能够直接复述。所有人都称赞他是可造之材,与佛有缘。

此后多年更是辗转、扬州、河北、长安多地与当地大师学习。

(古代将经图 图文无关)

而他广播佛法也让玄奘在长安城内逐渐有了名气,这时候的玄奘已经26岁了,他有了想去印度的想法,印度作为佛教的起源地,他想去追本溯源求取真经。

后来他又在长安碰到印度的僧人,两人整日探讨,得知印度大乘佛教有许多高僧讲学和著作之后,便更加坚定了他的心意。于是玄奘便开始踏上自己的西域西行之路,这一路上困难重重,但是他都没有放弃。

二、玄奘西行所遇,他本人究竟多厉害?

玄奘作为一个僧人,他自幼学习的是佛法佛经,可以说是一个文弱僧人。

而西行不光是道路艰险,这一路上途经数国,会发生什么都难以猜测。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他厉害呢?

(玄奘画像)

这个厉害不是对他武力的称赞,而是对他这个人性格行为的统称。

能够坚定自己心性,决定一个人从长安西行去往印度,苦心钻研梵语,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难道不厉害吗?西域之路艰难,而他克服路上的困难,最终成功返回长安,将真理传播,这样难道不厉害吗?

在他国与人周旋,得到世人帮助,彰显佛理,这难道也不厉害吗?我想玄奘的心中自有自己的一股信仰与精神,对他来说皮肉之苦都不算辛苦,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反而是幸福的。

贞观元年,27岁的玄奘正在申请出关文牒可是不论玄奘交了几份上去依然是毫无结果。与他原本决定同去的僧人,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下都开始萌生退意。只有玄奘一人还在坚持,可是文牒下不来,他便出不去。

最后他只好想了一个办法——“偷渡”,也就是秘密出国。当时通往西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河西走廊,他从兰州到了甘肃的威武,在此逗留一个多月宣扬佛法。但此时却被威武的都督得知他要私自出境,于是当即要带他回长安。

(唐代河西走廊)

而这件事情却被当地的一个僧人得知,于是在他和好友的帮助之下,玄奘成功的决定从北面出境,临行前一位老人送给他一匹老马。俗话说老马识途,这匹马曾经出入伊吾国15次。这个伊吾国,也就是如今的哈密攻。

而玄奘也带着自己的信仰与众人的期待出发了。

而在玉门关的五烽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第一烽和第四烽他都遭到了校尉的阻拦都表示可以将他送回敦煌。而玄奘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表达了自己对佛理的追求。而恰逢两个校尉都是信佛之人,也就答应了让他通行。

而这也是玄奘最后一段舒坦日子。

等玄奘连过五烽后,路上的环境十分艰难。他进入了长达八百里的流沙河,稍有不慎便会身亡。沙漠里一望无际,玄奘行走了几天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野马泉。连着几天没了水和粮食,他动了回去取水的想法。

(玉门关遗址)

可是刚一动身,便想到自己从长安出发时的誓言,取不到真经绝不回头一步。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继续西行,四天五夜没有喝水的他,带着那匹马。突然老马向前奔袭,而拐个弯之后果然看见了绿洲。

而玄奘也是靠着这匹老马,才挺过这次的难关。

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依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前行,如此的信仰坚持之下,更加让我们体会到了玄奘本人的厉害之处,那便是一颗坚定的心。

贞观二年年底的时候玄奘已经踏入了新疆境内,在伊吾国内得到了休息,原本是打算继续西行,却被南面的高昌国强硬邀请,而高昌国的国王还希望他能够长留高昌。甚至给予金钱、美酒,企图留下玄奘,但依然被他拒绝。

(高昌国遗址)

高昌国地理位置便是如今的火焰山,温度极高。

而玄奘为了抗议,连续三天不吃不喝,到了第四天整个人奄奄一息,而他如此的行为竟然也将国王感动。于是玄奘不仅能够离开,还被赠送了多套僧服和路上用品。

甚至国王利用自己之名,为玄奘广开通道,让这沿路上的国家都对玄奘多加关照。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赢得一国尊重,这靠的便是选择的个人魅力与佛教的宣扬。

此后玄奘又经过凌山,也是如今的天山山脉中的腾格里山,高七千米终年积雪不化。在《大唐西域记》中曾描述这里,“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人……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雪山图文无关)

可见道路之艰难,当时玄奘在攀山七天七夜之后,几乎是靠着雪水存活下来。而由高昌国赠送的随从,也冻死了一大半。没想到刚从冰山上下来,又到热海。热海常年咸苦,没有风也会掀起万丈波浪。

这一路实在艰难,他又在睹火罗国碰到当地的战争,路过哈斯称又碰到满山的冰雪,小路极窄一不小心便会坠入万丈深渊。玄奘在行路时若不是抓在了树根上,差点就摔下去了。

在经历了三年后,公元630年,玄奘终于抵达了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他在那里开始学习当地佛法,去领略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探访了印度的佛教遗址,随后又游历了数个国家。

(玄奘西行壁画)

我想这样的玄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也是值得后世铭记的。不顾自身安危,只想去探寻真理和源头。所以说玄奘有多厉害,我想从他坚定和不屈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三、玄奘重回长安,宣讲佛法

一直到公元644年,玄奘才重新离开印度重返长安。

这一年的十二月,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城,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召见。随后在长安城内组织弘福寺译场,开始译经讲经。将自己的经历著成《大唐西域记》给太宗观看,更将《道德经》翻译成梵文。

(玄奘荣归长安)

归来的玄奘,已经不是当初被通缉的那个僧人了,他如今已经是得道高僧,而他受到世人的崇敬,之前的事情自然被一笔勾销。

公元646年他将中文本的《大乘起信论》重新翻译成梵文,将他由使者重新把范本送回印度,这一来一回之间玄奘的名声更加扩大。而他更是一心钻研《瑜伽师地论》的翻译,拒绝了唐太宗还俗的要求,更是辅佐太子李治。

而玄奘直到老年,都依然在专心将各种佛经佛论翻译成中文,希望能够将佛法发扬光大,公元659年,他感觉身体不适,最后在长安玉华寺圆寂。

(玄奘翻译经文)

从玄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僧人最本心的样子。

佛法无边,苦海无涯,玄奘这一路上的选择对他而言是一种修行,不将自身的苦难看作大事,而是一心踏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如此的心性,便不是常人可以拥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唐僧   西行   西域   佛教   长安   印度   僧人   佛法   壁画   强悍   厉害   真实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