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舞蹈展现出独特的光彩,舞蹈在当时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我国古代开始,舞蹈便作为非常重要的艺术品种和我们的历史相互联系,并且吸取着时代的特色风韵慢慢发展着,展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采。

隋唐时期,国家强盛,为其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安稳可靠的社会环境,其中的舞蹈便从中得到了养分。

这些舞蹈随着时间的酿造渐渐形成一种思想,展现着独属于一个灿烂时代的艺术风格,因此出现了许多青史留名的艺术家。

鼎盛隋唐时代,舞蹈快速发展

在隋唐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呈现出辉煌的时代光辉。

当时的舞蹈在较为和平祥和的社会环境之下,继承了以往舞蹈之中的精华,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慢慢发展,融合成几种较为鲜明的思想。

白居易就曾经在《沿革礼乐》提出“行礼乐之情者王,行礼乐之饰者亡”的舞蹈思想观念,将舞蹈礼乐和政治联系起来。

该思想提出,礼乐和政治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历代的统治者都需要好好利用礼乐,发挥其有效的一面,才能将其用作正途。

同时,面对历史之中不正当使用礼乐最后灭国的,统治者也应当吸取教训,尽力抓住礼乐的本质,将其转化为于国有益的事物。

白居易将礼乐看成人伦纲常之中的根本,将其用作匡正朝政纲常的一种方式,使用礼乐来匡正社会风气,形成淳朴向善的风俗。

该种思想在舞蹈之中通过队形、人数、动作等方面体现出来,使用外在的事物对内在的本质达到规范矫正的目的。

在自然而然之中,便将其中的意义表现在外部,也将内在情感传承下来,成为礼乐体系之中的一部分了。

同时,白居易还认为乐舞的外在具体形式可以进行改变,使其在后世之中更好地进行流传,得到更多人的接受。

但是具体的内在情感和意义不可以随意改变,而要对其进行格外重视,尤其是使用乐舞引导社会的风气和氛围的宗旨不可以改变。

这样在时代变革之中,才能将礼乐制度之中的智慧传承下去,被后世的百姓所了解,也能更好地稳定社会和民心。

他的思想也被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之中提及,将礼乐与政治紧密联系,并将礼乐看成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和手段。

并且礼乐是作为“末”而存在的,而政治是“本”,“末”是“本”的外在表现,也渗透在“末”的层层方面之中。

同时,君子需要把握好本末之间的关系和距离,自如地掌握好其中的尺度,合理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明辨是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君子的境界,在社会和政治体系之中养成高尚的品格,达到自如的境界,在时代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白居易的思想为唐代的乐舞思想打开了一条通道,帮助唐代的乐舞更好地发展,以适应时代政治的需要,达到相辅相成的状态。

舞蹈和审美的纠葛,开放包容地发展

唐代作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各方面全面发展,从统治者到底层百姓都对乐舞等艺术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促进着乐舞的发展。

其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便曾经提出关于“悲悦在人心”的乐舞美学观点,指出无论乐舞如何,最终的观赏结果还是与观看者本人相互联系。

对于一个音乐本身传达出来的思想并不代表观赏者本人的态度和观点,观赏者最终感到悲喜还是从音乐之中得到的感触相互联系。

这种观点肯定了审美过程之中审美主体的作用,强调了音乐并不能其直接作用,为当时的乐舞发展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

但是对审美主体的过度重视反而忽视了乐舞在其中发挥的情感引导作用,忘记了其中可能会产生的反作用力。

在观赏过程之中,观众在观赏音乐的时候,会被乐舞之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绪触动,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情感,审美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

这是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只有两者所怀揣的情绪保持一致,其中的情绪流露最终才能在一定程度之上得到统一,这是带有不确定性的。

在唐朝,还对之前的所流传的美学思想进行传承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迎合社会主要思想观念。

其中唐太宗便提出“乐所以美盛德形容”的观点,将美感引入到乐舞之中,增强人的视觉感官,引发人的情绪。

这种美是在形、貌、象方面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外在的物质表现形式,使用一些舞蹈之中的特殊表演来传达思想情感。

同时这种观点还强调对德的弘扬和歌颂,使用舞蹈来渲染整个社会的德行风貌,从而展现一个朝代的鲜明特色。

盛唐由于国家的强大,流露出的气象是气势磅礴、恢弘博大的,也促进了当时的舞蹈展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艺术美感。

同时在舞蹈之中,还能感受到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赞扬,在舞蹈之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他们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之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形成一个个德善美兼备的历史人物,其中有赞扬武功高强的、也有叹息遗憾往事的。

不同的舞蹈之中往往藏着不同的价值内核,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披上了一层美好绚烂的面纱。

同时,由于盛唐对少数民族的开放政策,舞蹈之中还引入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大量胡人来到长安城,和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

这也促进胡乐胡舞等被引入唐代舞蹈之中,使唐代乐舞呈现出多风格、多形式的面貌,也在侧面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

但是人们对于这些胡乐胡舞的态度却不尽相同,如白居易等人并不认同将胡乐引入唐代的舞蹈之中,认为其破坏了乐舞和政治之间的联系。

甚至将其看成外邦民族对当时百姓的一种精神侵犯,是一种另类的、不符合正统的艺术形式,应该受到抵制和反对。

乐舞发展之中的意象,影响后世深远

唐代的乐舞与传统中华民族的意志观念相互吻合,促进了乐舞发展,展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意象,影响着后世的舞蹈发展。

当时的舞蹈格外重视其来往动作之间的潜在意蕴,希望在动作之中表达出一种难以言透的美学观念,引发观看者的情感共鸣。

唐代平冽《舞赋》提出“舞者所以激扬其气”,认为舞蹈要抒发一种情感,而不能只是通过空洞的作用来填满整个过程。

这种情感需要和舞蹈者相互契合,在来往之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舞蹈的展现,甚至提高整个舞蹈的美学价值。

这一观点的提出直接将舞蹈之中的美学价值提高到了另一高度,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性,也为后世舞蹈美学价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方向。

随着该观点的实际运用,大大提高了舞蹈的生命力,也因为对舞蹈者的重视,提高了当时乐人在社会之中的地位,传达出一种意志力。

在以往的朝代之中,往往强调舞蹈和音乐的相互契合,而在唐朝更加重视舞蹈,将舞蹈放置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看成影响乐舞最终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观念帮助舞蹈发展渐渐成熟,学习舞蹈的人数也渐渐壮大起来,也正因为舞蹈的流行,使其产生了多种分支和种类。

同时,舞蹈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系,并不再只是政治礼乐体系之中为封建王朝服务的工具,而是成为一种取悦享受的方式,传播的社会面变广。

其中的舞蹈美学思想也在一步步变得更加成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观点和思想,为舞蹈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契机。

这些专业的意见也为舞蹈发展提供了一种指导,变得更加理论化、系统化,舞蹈发展在唐朝形成了一个辉煌的高峰。

在后世之中,因为种种因素影响,唐代舞蹈的辉煌难以再现,但是其中的美学思想却一直和中华民族的观念相互融合,成为中华人民性格之中的一部分。

直至今日,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唐代的美学观念在当代人身上的影响。

结语:

隋唐五代的舞蹈辉煌发展,种类不同的思想相互交织着,为舞蹈的发展提供着不一样的思路和路径,也催生出了多种舞蹈的出现。

在整个历史之中,隋唐舞蹈的发展依旧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其中浸润的美学思想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在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学习这些古典舞蹈的精华之处和其中的美学思想,并且将其运用在今天的舞蹈发展之中,再现唐代舞蹈的辉煌。

参考资料:

《旧唐书》

《礼记正义》

《沿革礼乐》

《资治通鉴》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舞蹈   乐舞   光彩   礼乐   隋唐   后世   唐代   美学   独特   时期   观点   思想   政治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