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激进的启蒙文学家

笛福是英国启蒙文学中的温和派,而与他同时的江奈生·斯威夫特则是英国启蒙文学的激进派,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讽刺作家,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生平与创作

斯威夫特1667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穷公务员的家庭,父母都是英国人。他是个遗腹子,从小家境贫寒,靠叔父戈德温抚养长大,但斯威夫特天资聪颖,学习刻苦,1686年、1692年和1701年分别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学士学位、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和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

1688年,戈德温辞世,无依无靠的斯威夫特投靠摩尔庄园的威廉·坦普尔爵士,成为他的私人秘书。1694年,斯威夫特通过了牧师职务考试,被派到爱尔兰的基尔鲁特去当一名受俸牧师。

不久,他于1696年5月再次回到摩尔庄园,直到三年后坦普尔去世为止。坦普尔去世后,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仍旧任牧师一职。为了教会的事务,他常到伦敦去。

1710年至1713年间,斯威夫特在伦敦住了两年多,先加入辉格党,后投靠托利党,卷入了当时托利党和辉格党的党派斗争。1710年,他出任托利党的机关报《考察家报》的主编,深受托利党人的器重。

1714年,辉格党重新执政,托利党失势。斯威夫特因此回到都柏林任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副主教。斯威夫特早年就身体状况不佳,晚年因病一直卧床不起,忍受了长期的病痛折磨,于1745年10月19日逝世。

斯威夫特的文学生涯以写讽刺性的小册子开始,诗歌创作数量不少,但直到20世纪后期他的诗歌成就才得到应有的肯定。

《城市阵雨写景》堪称斯威夫特最为脍炙人口的诗歌之一,由63行英雄双韵体诗句组成,格律工整,意象丰富,画面感强,展示了一幅幅轻松谐趣的众生图。

最能够体现斯威夫特创作风格的是辛辣的散文作品。早期散文作品以《书籍之战》、《木桶的故事》为代表,两书同时在1704年印行。《书籍之战》支持坦普尔的文学论战,认为古代作家的作品优于近代作家,思想较为保守。

《木桶的故事》用三兄弟随意改变父亲遗留的一件新外衣的式样来讽刺天主教、清教、国教对传统的更改。

其晚期的散文作品以《一个小小的建议》最为闻名。这一散文的全称为“为了防止爱尔兰贫民的孩子成为父母或国家的包袱,为了他们给公众带来利益而提出的一个小小的建议”,提议将爱尔兰贫民的婴儿在一岁时宰杀作为食物,卖给有钱人做佳肴。

在冷静口吻的掩盖下,讽刺英国统治者鱼肉百姓,不顾人民疾苦的剥削本质,将反讽技巧推向了英国文学的顶峰。《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所写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斯威夫特后半生定居爱尔兰,对爱尔兰人民在英国政府专制统治之下的痛苦生活十分了解和同情。他写作政治论文和讽刺作品,矛头直指英国当局的盘剥和压迫,除了上文提到的讽刺撒文《一个小小的建议》外,1720年他发表了《关于普遍使用爱尔兰货物的建议》,号召抵制英国货,维护爱尔兰发展民族工业的权利。1724年发表《呢绒商的书信》,反对由英格兰输入爱尔兰使用的贬值的铜币,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取消这种币制。1728年他还写了《爱尔兰状况浅见》。

斯威夫特撰文替爱尔兰民众主持公道,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支持。1727年斯威夫特最后一次去伦敦,当1729年返回都柏林时,全城钟声齐鸣,焰火升腾,对他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格列佛游记》

这是一部游记体讽刺寓言,也是斯威夫特唯一的小说。全书共4部,主要叙述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船出海,飘流到几个幻想的国家的经历。

这部小说用夸张荒诞的笔法,对18世纪英国社会各方面的罪恶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第一部“小人国游记”写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和见闻。格列佛海上遇难,被小人国900条“大汉”俘虏。格列佛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由身高6英寸的小人组成的小人国里。

皇帝只高别人一个指甲壳,就以为头顶着天了;国界不过12英里,就以为边境已达地球四极。小人国的小人们按其鞋跟高低分为两个党派,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皇帝想利用格列佛吞并敌国,格列佛不愿被人利用,拒绝了皇帝。为避免报复,他逃离小人国。

这显然是在讽刺英国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党派纷争和英法之间以宗教信仰分歧为借口而爆发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第二部“大人国游记”写格列佛再次踏上旅途,因找寻淡水误人大人国,自己一下子变成了“小人”。大人国的人比格列佛大12倍。他被当做活玩具送人宫廷。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夸耀英国政体之完普、军威之无敌、武器之精良,却遭到国王的全面否定和谴责。

国王认为:治国之道,不外乎常识和理智、公理和仁慈;火药和枪炮是人类的公敌。可见,斯威夫特借用反语,貌似维护英国的政治,实则借国王之口,对英国国政和对外战争进行了嘲弄和抨击。

第三部“勒皮他游记”这部分内容较驳杂,描写了格列佛在飞岛(勒皮他)、巴尔尼巴比岛、巫人岛(格勒大锥)、拉格奈纳、日本等地的见闻。

飞岛的居民是一群哲学家,成天将心思花在沉思默想中,需要仆人提醒才从抽象的思考中醒来。斯威夫特借此影射和讽刺了脱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英国对殖民地人民的不公正统治。

巫人岛的主人,能用巫术显现过去。作家借用这种手法,把欧洲古今的达官贵人的种种丑态展示给读者,发表了自己对历史和古代的看法。

在拉格奈纳,有一种人叫“斯特鲁布鲁格”。他们虽然有众人渴求的永生,但丧失了智慧、记忆、判断能力,也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在他们身上显现了迟暮者的悲哀。嫉妒和妄想是他们的主要情感。

最后格列佛遇见一条开往日本的船,终于离开了这个疯狂的国度。

第四部“慧骃国游记”写格列佛又接受了船长的职务出海,但新招募的水手叛变,把他丢在二个无名的陆地。这里存在着两类生物:“慧驷”有理性的、诚实而公正的统治全国的马形动物,而“耶胡”是丑恶、淫乱、贪婪、生性好斗的邪恶的人形兽类。

慧驷国处于原始状态,除每隔四年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大家讨论决定各地区的事务外,没有任何其他组织。格列佛学习慧骃的语言,想终老于此,但由于“人形”而被驱逐。回到英国,他终生以马为友,有看破红尘之意。

《格列佛游记》一开始戏拟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写法,以冷静求实的口吻,平铺直叙地讲述了格列佛的出身、所受的教育、对医学和航海的钻研,以及以随船医生的身份所经历的开头几次平凡的远航等,明显地反映出受笛福的影响。

但是,当格列佛遭遇海难,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小人们的俘虏后,故事直转而下,露出了幻想作品的本来面目。全书以格列佛的游历串联而成,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比较松散,在注重故事性的同时,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种不够成熟的现实主义艺术。在英国早期小说中,《格列佛游记》以超人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讽刺手法见长。

斯威夫特充分发挥想象的天分,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幻想世界。第一部“小人国游记”和第二部“大人国游记”是《格列佛游记》中最受欢迎的部分,也是该作改写为儿童文学的主要内容。

情节和细节都生动滑稽,富有童话色彩,使小说雅俗共赏、耐人寻味。此外,《格列佛游记》堪称讽刺手法的“大全”,作者成功使用了象征影射、直接谴责、反讽夸大、虚实对比等多种技巧,不一而足。

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师承拉伯雷,尖刻泼辣,妙趣横生,对其后的作家,如亨利·菲尔丁、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格列佛游记以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当时的英国现实,其所见所闻与英国政局如出一辙。

作品处处含沙射影,针砭时弊,抨击了英国18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统治,对行政、立法、司法、殖民主义等作了大胆的讽刺;并提出社会堕落的原因是道德的衰落,最终归为人性的沉沦。

他在书中讽刺人性的自私、贪婪和道德败坏。小说也表现了作家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在18世纪理性主义盛行的年代,斯威夫特难得地表现出理性批判精神和辩证思维。斯威夫特从宗教道德理想角度对18世纪的理性主义社会观持有某种怀疑态度。

另外,格列佛的名字意为轻信和容易受骗上当的人。因此,格列佛作为小说的主要观察者和叙述者,其叙述和评论并不完全可信。比如说,斯威夫特是否当真想把“慧驷”作为真正的人类典范,这是很可怀疑的。

乔治·奥威尔就曾指出,“慧骃”的理性生活最终归之于一种从根本上否定人生的、沉闷的乌托邦。而英国著名文论家F·R·利维斯对“慧驷”评论道:“它们也许拥有全部的理性,可‘耶胡’却享有全部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格列佛   都柏林   普尔   爱尔兰   英国   文学家   激进   小人   游记   作家   世纪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