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光禄寺及其相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怎么样的呢?

(一)厨役

在明朝光禄寺中有这样一群充当“供应”的人,他们分隶于光禄寺各署之中。“在洪武中约800人,永乐中两京仅有300人,仁宗时6300人,宣德初却高达近万人,约9462名,宣德十年奏定为5000人。”后来增加不一,基本也维持在6000人上下。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这个职专膳羞、宴享等事的从三品衙门,他的供役人群——厨役之庞大。

大量的光禄寺厨役从各地佥选而来。礼部首先将光禄寺上报的所需人数分派各地,然后起送到部,最后转发光禄寺着役。这些起送来京的厨役,为国家供役,因而也享有一定的待遇,来京的路上给与津贴盘缠,一般定在二十两以内。当他们应役于光禄寺后,厨役享有日支和月粮。以正统五年底为界,之前厨役月粮八斗,之后增为一石。景泰年间南北光禄寺厨役月粮不等。嘉靖八年北京光禄寺厨役月粮有所减少。厨役之外,其家室也可以领取月粮。妻粮在嘉靖三十六年由四斗变成三斗。余丁在景泰年间可支月粮三斗。

其实厨役的日支、月粮数字时有变化,也曾有过“日支白米八合”学,有家室者月支六、八斗、一石,无家小者月支食粮三、四、六斗的时候,但是基本上,就厨役个人来说,月粮一般在一石以内,即使最少也为三斗。而且厨役还可在光禄寺每日支取酒饭。厨役领取月粮的时候,按规定必须由堂上官登记编号,然后大官署发放。

除了日支、月粮待遇外,光禄寺厨役还会得到一些赏赐和福利。如,随皇帝出巡,厨役不但受到赏赐,还可以拥有出行的坐骑。又如,官府体恤厨役服役艰苦而发的置装钱和物。置装钱物多为冬衣布花等实物或者钱钞。

光禄寺厨役由于担负着明朝皇室以及政F各项活动的食物供应,既需要大量的人员,又需要他们各司其职。那么,通过什么方式选取厨役以及厨役的职责有哪些,笔者认为,选取厨役主要是由属匠籍的人户及其余丁充任,辅之以投充、转拨、顶补,甚至还有妄报等方式。而厨役的职责主要是收买物料、调割食物、听候供应、委派到他处服役,以及一些杂职。

首先来看,厨役的选取方式。

1、由属匠籍的里甲人户及其户内余丁应役。方式是佥选点差,原籍清勾。这是因为根据《明史》记载可知厨役属匠籍。而匠户一般是指拥有一定技能而供职于官府的手工业者。那么厨役是否真的是烹饪技艺之高手?虽没有详细记载,但可按洪武二十六年定的选取标准“精壮惯熟无过犯残疾之人”,可知最起码技艺也得是惯熟的。由于厨役的“籍”已定,即使明朝分里甲、均徭、杂泛役,但厨役户基本上是“永充其役",优先选择厨役户中丁多者应役。

当应役的厨役老疾,确实无法胜任时,相应人户的余丁就成了补役、替役的主力。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明朝在厨役管理上存有两种文册,一种是着役清册,录有厨役个人信息和应役情况,另一种是余丁册,厨役余丁包括户内所有的弟男子侄。这两种文册,嘉靖元年定,余丁一旦入册,便也在光禄寺听令,随时补缺,一般十五岁以上就可以替役。而厨役退役时间约六十多岁。同时明朝为减轻里甲徭役的负担,还规定应役人员充足的时候要通行原籍知会,不许重复勾补。当然,明朝对逃避服役的厨役,也给与必要的法律制裁。

2、投充方式。投充、营充是大户、富户等投机取巧、逃避徭役的方法。光禄寺的厨役有些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从应天府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的确是存在的。而且投充之人多是坊厢长、甲首、富户、大户。投充是基于明代徭役享有一定的优免权而出现的。明朝规定厨役享受优免,即使只是优免本身的差役,仍然使人趋之若鹜,投充现象屡禁不止。

除了大户、富户外,各卫所的游食之徒、城市无籍之人也投充到厨役行列。偶尔明朝还会选京城附近一些善于烹饪之人来充役。

3、由其它机构转拨到光禄寺著役。转拨到光禄寺的厨役主要来自太常寺和各王府。正三品机构的太常寺经常把“抵罪的厨役转拨到光禄寺”,这是因为明朝祭祀活动不允许刑与武者参与。各王府厨役也有转拨到光禄寺应役的。

4、平民被妄报为厨役。之前提到厨役属匠籍,而有时平民被妄报为厨役的也不占少数。

5、同乡人补役。这种方式流行于嘉靖六年到九年之间。

6、冒名顶替为厨役。

总之,光禄寺厨役来源较为多样化,通过佥选、投充、转拨、妄报等方式而来的厨役,其人数从宣德开始就一直居高不下,直到隆庆时期才调整为三千多人。

这么多的厨役被佥选到光禄寺开始着役后,具体的职责大致有三方面。

1、收买物料。光禄寺物料买办,厨役也要参与其中。他们需要亲自去京城及其附近州县采买果品、牲口等物料。洪宣以前,光禄寺厨役与署官和内官收买物料,洪宣以后,只与署官买办。

2、每日造饭和服务筵宴。光禄寺职专膳羞、宴享、祭祀等事,负责京城内外各衙门、各监局军匠人员以及外夷的日支酒馔和赐宴,各署的厨役们就是调割膳食的具体执行者。他们除了造饭,还需要听候供应,摆设和收拾饭桌,布置会场,发放食物。

3、分拨到内府各监局供役。光禄寺厨役除了在本寺著役外,还被分拨到内府各监局供役。

4、关领、收领器皿。工部奏造完毕的光禄寺器皿,由厨役关领。内府用过器皿还之光禄寺时,厨役和该寺官负责收领。

5、喂养牲畜。

6、其他杂职。指导内官学艺。

厨役的职能与明代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在满足公共需要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对明代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增加了光禄寺的经费,从而影响到明代财政。

1、支付给厨役的费用较大。光禄寺经费除了用于御膳、各种酒饭、赏赐、买办物料等方面,还需要支付给厨役日支、月粮等。

2、厨役对光禄寺钱粮的侵占。由于厨役可以亲自买办和收领物料,再加上厨役之中不乏奸猾之人,将入库物料隐匿、盗为己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定程度侵蚀了光禄寺钱粮。

3、厨役不能忠于职守,致使光禄寺物料被他人侵占。

另一方面,加深了明朝的社会矛盾,从而影响明朝社会发展。厨役的投充和滥用优免权,干扰了正常的徭役制度。本来厨役就例有优免,若僭越礼法,又可获得更多优免资格,这就相应得增加了其他百姓的负担,剥夺了相关人员理应的权利。一定程度增加了徭役派遣不均,加速了逃户现象的发生,小民避役而多流亡。《宛署杂记》里就提到派役之时,京师人户假借厨役名号以求免役。厨役著役后,还滥用权力、役使他人。光禄寺厨役的佥选和应役后的表现,增加了普通百姓的负担,造成社会权利与福利的不公,影响了明代社会的安定。

光禄寺厨役仅是明朝厨役户著役的部门之一,其余在太常寺、各王府、各级学校、内府各监局还存在着大量的厨役人员,他们有的凭借一身技艺任职于此,有的以求三十年升任一王府典膳,有的则是无籍之徒滥竽充数。他们负责调割厨料、听候供应,协同官员买办物料、收领器皿,又可谓是光禄寺的主力。但是面对繁重的徭役,厨役任务过多,逃厨现象屡见不鲜,管理机制又不严格,使厨役及其相关人员冒支钱粮有机可趁,侵占私役屡见不断,增加了光禄寺的经费负担,而光禄寺经费又影响了明代国家用度,从而加速了明王朝经济上的衰落。

(二)物料买办

光禄寺物料买办,最初是为了弥补供求不平衡而开始的,但是随着统治阶层需求的膨胀而日益变本加厉。其果品厨料可谓是买办的大宗之一。凡是有光禄寺本色物料的地方,明朝后期规定除必要本色外都可以交纳折色代替。其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是由铺行铺商当行或佥选买办,一是由承担岁派的各地官府和纳户上纳折色或直接用折色买办。

明初规定“光禄寺厨料除正供外,杂派之物料,系远方州县产有者,或令税粮折纳,或以该征税课钱钞收买,差人解送应用;系京师近地产有者,则径以各处解到税课钱钞收买,不必坐派”吲。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不仅杂派物料买办,就连正项供应也逐渐变为折色。光禄寺各项物料改折的时间略有不同。

1、杂粮谷豆等物料,在嘉靖三年到六年之间相继完成改折。

2、白粮粳糯米,在万历五年也开始征收折色。

3、牲畜等物料。

4、光禄寺的器皿。

5、柴炭。

6、果品厨料。

光禄寺的物料改折,从成化时期的牲畜改折开始,到嘉靖时的杂粮谷豆、果品厨料和缸镡瓶,到隆庆时的柴炭,再到万历时期的白粮和青、白盐。这一过程,是光禄寺在明朝白银化潮流中的转变,由接收实物为主,到接收银两。但是即便如此,光禄寺仍然保持特定的物料为本色,因为物料改折中的一项原则是“如遇缺乏,量派本色”。

各项物料陆续改为征银买办后,又给光禄寺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一,物料买办,定价混乱。

第二,物料买办,价银拖欠。

第三,物料买办,横征暴敛。一是被社会中介群体诓骗钱物。二是被负责收纳物料的内官强索钱物。

光禄寺的买办制度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了物料来源的方式之一。

一方面,物料买办有时的确能节省一些成本。因为有时候官方机构自制、自产的物料,其花费远远比在市场上购买还要多得多。尚膳监外鹅房,每年供应荐新而饲养牲畜,若自给自足所需牲料大约是其民间采买牲畜的五十多倍。

另一方面,物料买办又因为不能有效监管,馋食了光禄寺钱粮和铺行等户的利益。第一,常规的物料买办不足用,还需额外动用库存银两。这是因为社会上的揽户等群体对光禄寺钱粮的侵蚀。第二,承担物料买办这项商役的铺行户和纳户多避役。因为铺行除了价银不能及时领取,就是领取的钱钞也毫无实用。

光禄寺的物料买办,尽管有很多机制与体制的不足,但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仍是一种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保证买办制度有效施行的要求特别高,它既需要全国商业市场秩序的稳定,又需要国家相关机构行政管理的严格,这对明朝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个考验。

(三)经费

光禄寺承担了明代许多厨料、蔬果、粮食、器皿等物料的供应,其经费与明朝财政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众所周知,明朝财政包括国用与内帑两大部分。国用贮于户部太仓,内帑贮于内府供皇室享用。曾有官员统计,明朝先前还能保持平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岁入增加缓慢,岁用却达到四、五百万余两。明朝中后期,户部太仓还要为各项赏赐、内府索取等冗费埋单。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明朝各项经费用度也较为混乱,光禄寺的经费就是经常入不敷出。究其原因,用度浩繁所致。

那么物料改折后,光禄寺的资金来源与支用是如何的呢?

光禄寺经费来源大致有:1、内府库藏,如天财库、司钥、内承运库;2、银库,收贮各地贡赋的折色以及一些额外收入;3、户、礼、工部、太仆寺,主要有子粒银和修造费用等;4、各司府州县的官钱。

具体来看,一、从天财库等内府库藏支取。

二、从光禄寺贮库银中领取。光禄寺设有银库、司牧局库和司牲司库。司牲司和司牧局库也负责收放部分钱粮,从户科注销。光禄寺贮库银,主要是来自各地上纳物料的折色以及一些额外收入。光禄寺除了正项收入外,额外还收,1、变卖库藏之银两。2、折罚银两。3、光禄寺寄库进素价银。4、地租银。主要为草场空地、养牲地、水田、房屋的地租银。司牲司征解的径归光禄寺使用,上林苑征解的先解户部,然后听给光禄寺买办。5、商税。

三、从户、礼、工、太仆寺等领取。明朝户、工部有专属于光禄寺买办的银两。

四、用各司府州县的官钱。各司府州县的官钱主要指存留钱粮。地方存留明确要求供应中央机构买办是在正统八年。光禄寺所需物料分派到各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使用这部分钱。由于地方公帑也加入到了光禄寺供应的队伍中。光禄寺物料买办的官钱,其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还可能只用光禄寺的库银购买,而后来动用官钱,也将地方存留囊括在内。

经费若能合理利用,也已足够,因为隆庆六年后半年和万历元年前半年的几次查刷显示,月用基本保持在一万两出头,岁用若合理有序,也能花费较少。但是实际上,光禄寺却经常入不敷出,究其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内府对光禄寺需索无度。

2、光禄寺自身各项经费管理无序。排第一位的就是饭食供应无度。因为光禄寺供应内外衙门人员和军民匠作的饭食,这是继宫中用度之后较大的一笔开支。这些人员既有俸禄或月粮,又都廪食于光禄寺,偶尔还有赏赐汤酒茶饭,光禄寺经费入不敷出也不难看出原因,光禄寺就连各项牲料也被滥支。西羊房借饲养寿羊之名,支光禄寺料食数十年。内苑狮子及看养狮子之人业已变动,仍支料食。

第二项是光禄寺滥用钱粮。主要指用于修造器皿和供应果品厨料、牲料。光禄寺的器皿使用与修造数量本来全部有规定,内府用完后当日发回光禄寺以再次利用,即使遇有损坏,修补即可,数量也会预先会计,但是光禄寺一但题请修造器皿,数量就很庞大多达到一万多件,而且花费不菲。因为制作这些供膳器皿,要配以别的工料,成本较大。供应筵宴和祭祀的茶食果品也铺张浪费,一年之中除了筵宴和祭祀的种类、次数较多外,数量上也使用无度。

各地上纳的物料被铺张浪费之外,由于管理不善,有些还未使用却已腐坏不堪了。一种情况是由于各地上纳物料路途远近不一,沿途纳户受到的关卡又多,各种时鲜抵达京师后就已腐坏。另一种情况就是进纳本色堆积日久导致腐坏不能使用。明朝为解决白粮存积过多,规定光禄寺白粮可以本折间派或粟米改支。

明朝满足皇室娱乐而豢养的动物,其牲料数量、牲料银也颇为浪费。

可以看出,光禄寺的经费支出中,内府索取、内外衙门人员饭食以及光禄寺铺张浪费占得比例最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登记与考核不严谨。光禄寺每日奉旨办过的物料只用附录文薄交送科道,不用覆本,所以经常查无凭证。

3、经费借给其它部门使用。光禄寺供应如此繁复,每当钱粮不敷就会向各部门筹措资金,但是,同样光禄寺也会将经费借与其它机构,哪有需要便供应哪里,主要为内帑索取较多,用于皇室喜庆活动以及赏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明朝   徭役   内府   买办   钱粮   嘉靖   器皿   物料   经费   时期   方式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