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科举舞弊案,咸丰帝斩了一品大员,换来晚清40年考场清明

因为一场科举舞弊案,咸丰帝下令处斩了一位一品大员,从此换来了晚清近40年的考场清明风气,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清朝3大科举舞弊案中,最具影响力的戊午科场案。

戊午科场案发生在1858年,即清咸丰八年。当年,文渊阁大学士、一品大员柏葰担任顺天府,即北京地区的乡试主考官,副主考官则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御史程庭桂。

有一名叫罗鸿祀的考生才疏学浅,为考取功名,于是重金贿赂主考官柏葰的家人靳祥,想让他暗自打通关节。罗鸿祀又结识考官浦安,于是他向柏葰和浦安行贿,希望两位考官能暗箱操作,把他的卷子提升名次。柏葰为官清廉,本不愿做徇私舞弊之事,但碍于同僚的面子,阅卷时还是把罗鸿祀订为副榜,然而柏葰的家人靳祥,也就是罗鸿祀一开始找的那个人,趁着整理考卷的机会,从正榜中抽出一张试卷和罗鸿祀的考卷对调,于是罗鸿祀变成了正榜。

按照清朝的制度,考取正榜的考卷都要接受复核,称为“磨勘”。罗鸿祀的试卷语句、逻辑皆不通畅,且错别字多达300多个,复核试卷的官员见到这种情况,知道中间必有蹊跷,于是向御史孟传金透露了此事,御史孟传金立即将此事上奏咸丰帝,咸丰帝怒不可遏,立即派人取来罗鸿祀的试卷,亲自复核,也觉得以罗的水平考取不了正榜的名次。

但是为了慎重起见,咸丰还是给了罗鸿祀一次机会,让他到皇帝的南书房重新再考一场,并让大臣肃顺监考,结果罗鸿祀又交出了一份粗劣的考卷,于是戊午科场案被咸丰帝钦定为科举舞弊案,并让肃顺、载垣、端华、陈孚恩等大臣彻查此案。

在彻查戊午科场案时,又揪出了除罗鸿祀外的其他舞弊事件:比如,有一位中举的人叫平龄,本是戏剧工作者,按照清朝法律,戏剧工作者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平龄不但参加了,还中举了,舆论一片哗然,经查,平龄和罗鸿祀一样,都是通过贿赂考官,打通关节,才得到的名次。

戊午科场案的处理结果是这样的:收受罗鸿祀贿赂的靳祥,自知难逃一死,畏罪自杀。主考官柏葰按律当斩,但咸丰帝念及过去柏葰为官清廉、办事得力,想要从轻发落,但肃顺认为科举考试关系国家人才的选拔,不能心软,应该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于是柏葰和浦安、罗鸿祀等4人于次年一同被斩于菜市口,柏葰也是清朝因为科举舞弊案被处斩的职位最高的官员。

戊午科场案,可谓是咸丰帝励精图治的一大手笔,因为主考官柏葰的人头落地,换来晚清近40年的考场清明,也让我改变了对咸丰帝的看法,在那个积弊难返、江河日下的晚清时代,咸丰帝虽然签订过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就他本来来说,也已经竭尽全力地力挽狂澜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大员   晚清   科举   主考官   清廉   御史   考卷   清朝   名次   考场   试卷   清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