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东林党”前世今生(下)东林在宋元明清民各时代的消长

上接前文——


南宋年间,因为北方沦陷,所以北地的商路先后被金元两朝垄断,南宋小朝廷不得不另辟商路,由此开启了下南洋的贸易(其实在此之前便已有海外贸易,只不过南宋时代的规模成几何倍增长,相较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崖山海战,南宋覆灭,一部分江南士大夫逃到吕宋、淡马锡等南洋地界。而留在大陆的南人,则继续过着他们苟且偷生的日子。

只可惜蒙古人跟东林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双方完全没办法交流。蒙古贵族只顾得上自己内部争权夺利,而且他们只抓军权,其他完全不管。这虽然给了东林掌握地方权利的机会,但也仅限于地方,身份上的差异让他们永远无法在京城获得一席之地,无法像宋朝那样独揽朝纲,将皇帝玩弄于股掌。


长时间离开权利中心,让品尝过巅峰权利滋味的东林如丧考妣!问鼎无望的他们,彻底对元廷死心,转而开始物色其他代理人。

整个元朝,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都相当激烈,江南士大夫们逐渐看出了元廷的衰弱,随即祭出了他们在这近百年时间里,修炼出来的新技能——投资!他们广撒网,在全国各地资助反元义军……

最终,淮西朱元璋凭借超凡的个人能力脱颖而出,而跟随他发家的淮西帮也随之崛起。

在民国之前,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都属江南的势力范围(当然,今天安徽的某些地方也属于江南),也就是东林的核心区域!淮西虽然不在江南,但因为地处南北交界,所以多多少少都沾染了些许东林的习气。也是因此,才会被朱元璋亲手抹杀!淮西东林从此一蹶不振,江浙东林由此全面接管东林的领导权!

至于这里面有没有东林群贤的推波助澜,那就只有天晓得了!明朝之开国,不亚于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华夏,朱元璋的功绩也足以比肩秦皇汉武以及唐宗了!我华夏自安史之乱后,终于再次一统!但这次统一的华夏,跟以往完全不同——

原本处于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在经历安史之乱、晚唐五代的藩镇割据,以及辽金元三代的洗礼,彻底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东林集团,成了明朝最大的一股地方势力。换句话说,就是北方士族彻底团灭,彼时堪称士族的,只有南方的东林了!

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财力和政治势力的扩张,尤其是政治势力,东林甚至一度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将皇帝当成傀儡,随意鱼肉!

明成祖朱棣时期,华夏国力重回巅峰,其间南平中南诸国,北摧漠北诸部,凭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巨大财富!但这种官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东林在东南沿海经营了数百年的利益(自南宋到明初,东林把持了华夏的几乎所有的海外贸易)!

安史之乱导致丝绸之路断绝,经过200多年的探索,东林利用沿海的优势,终于在北宋时期打通了西洋的商路


数百年来,外国人终于可以跟讲道理的大明官方做生意了,那么,谁还会跟那些贪得无厌的东林奸商做生意呢?这相当于断了东林的命根子,东林岂能罢休!于是,朱棣第五次远征漠北回来突然病故,仁宣二帝加起来只做了八年皇帝!

而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下西洋,在朱棣死后,宣宗朱瞻基仅发动了一次下南洋,就再也没有下文;朱祁镇也在准备再下西洋之际,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厚照同样在向工部索要下西洋宝船图纸不久之后,意外落水得病从而迅速病故!可是举这些事例,什么都证明不了!一切都是猜测,猜测东林在朝廷内外的势力有多么可怕!

纵观明朝16帝,除了朱元璋、朱棣两大祖字辈的帝王,仅嘉靖、万历两帝活过50,其余皇帝尽皆早夭!这跟东汉中后期、整个东晋以及整个南宋的皇帝寿命,是多么的相似啊……

英宗、武宗两朝,东林差点夺权成功,可惜最后皆因人心不齐,导致功败垂成。嘉靖帝朱厚熜本是东林扶植上来的傀儡,可朱厚熜的智力太过逆天,竟能在东林林立的朝堂杀出一条血路,逆天改命重塑中央集权!可惜人终有一死,继任者朱载垕没能继承乃父的顶级智慧,隆庆在位仅数年,便倒在了东林的脚下!

而继任者万历皇帝朱翊钧,也确实聪明绝顶,可惜已经晚了!有了嘉庆皇帝朱厚熜咸鱼翻身的前车之鉴,东林群贤是绝不可能再给大明皇帝一丝机会!所以当面对齐心协力的东林党时,就算以朱翊钧之聪慧,也仅能自保!其后三任皇帝更是尽皆横死!足见东林对朝廷的掌控力有多么彻底!

明朝灭亡,东林群贤满以为智珠在握,估计连怎么调教这帮满清游牧的方法都准备齐了!可惜现实狠狠打了东林一个大嘴巴——

清朝皇帝自皇太极起就在防范汉臣上做足了功课!入关后,肉体消灭、精神摧残、文化阉割等一系列操作连消带打,打得东林群贤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彼时,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引来的不是另一蒙元,而是他们的主子!进而反噬了自身!自此,东林集团内部矛盾爆发,随即开始分裂(当然在此之前,东林就已经分裂过数次,只不过这回的分裂是最严重的一次),逃散到全国各地,其中便有一批东林下南洋……

亲眼见到明末动乱,清代统治者深知中央集权的重要性,于是在三代皇帝的努力下,终于将华夏再次一统。跟明朝不同,清廷不用像汉晋隋唐明这样的汉人朝代那样,要么靠分封诸王、要么借世家大族来统治天下。他们天然就有压制地方势力的底牌,这就是——八旗制度!


八旗制是参考北周府兵制、明代军户制,并结合了满人自身特性,而创造出来的统治管理机制。打仗方面自不必说,统治方面八旗天然就有不被东林腐化的特性,因为满蒙天然就高汉一个阶层!想要主子跟包衣平起平坐,这不是在打旗人老爷的脸吗!奴才再怎么有钱有势,那也是奴才,怎么可能让他们翻身当老爷,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正是因为清廷八旗贵族的存在,使得东林群贤根本无法渗透进权利的核心圈子,因此被压制了近200年。所以在清代武德充沛的前中期,东林群贤空有大量钱财,却无用财之地!直到域外之敌的出现——

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位于粤地的东林分支,利用鸦片分割了清廷的利益,才引发了包括清廷本部,以及江南、徽、晋、渝等各地豪强的不满,从而爆发的战争。

战争结果自无需多言,其造成的后果便是,清廷统治的衰落。由于满人毕竟是外来的和尚,经念得再好也无法跟原住民相提并论!其实在乾隆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便一直在下降(不仅有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东林,全国的地方性势力都在抬头,都在不遗余力地挖满清的墙角)。

所以当屡次败于列强之后,大清朝威信扫地,只能维持着表面上的一统,实质上已是各地自治、听调不听宣的状态。再到太平天国之乱平定以后,军阀曾国藩借平叛之由积蓄实力。仅数年时间,其势力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长江中下游,拥有了列土封疆,甚至南北分治的实力,可他还是维持着表面上的恭顺,却捎带手将东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昔日不可一世的东林集团,彼时被曾国藩踩在脚下(其实曾国藩大概率也是分裂后的东林之后),两江总督的位子也落到了增剃头的囊中,对此,已是外干中也干的清廷只能徒呼奈何!

但时代毕竟不一样了,清末,华夏被列强反复蹂躏,国土不断沦丧,因为殖民地的存在,华夏已经跟西方世界无法割裂!江南以及珠江两大三角区,借此一跃成为华夏最为发达的地区,且远超中原腹地,这颠覆了华夏5000来的传统,国内的军阀们悲催的发现,居然得依靠列强才能左右本国的局势!

这种现象自然也出自东林的手笔,因为投敌卖国就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新的时代自然会诞生新的名词,就比如说“买办”一词!无论是江南这个东林的大本营,还是珠江这个东林的分部,都因为有了各方列强的背书,才获得了在国内称雄的资本!江浙财阀一词于彼时始见于史册,直至今日……


纵观东林的发展史,抛开史前时代的良渚文明,自春秋时代伊始,便以软骨病的价值观为根本,因利制宜的吸纳跟他们相投的势力。

无论是吴越时代、江东时代、江左时代、江南时代,还是江浙时代都是如此。而且融入他们之中的势力,从最初的百越、荆楚人,到后来南逃的北人(东汉、西晋、五胡南北朝、中晚唐、两宋、明末数轮北人南下),再到他们自行分裂,这一根本属性竟都没有改变过!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南洋   东林党   明朝   群贤   时代   清廷   宋元   华夏   江南   南宋   明清   前世   势力   皇帝   今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