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仪征恒华桥:初心永恒 不负芳华

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S353省道与S125省道交界处的东南角有一条灌溉渠,渠上有一座小桥。岁月变迁,这座小桥的桥面虽已改建成宽阔的乡道,但依旧保留了桥洞,这里的百姓延续了原有叫法,亲切地称之为恒华桥,因为这承载了人们对革命烈士徐恒华的无限崇敬和追思。

提到徐恒华,恒华村几位年长的老人至今还有印象:高个子,穿长袍,文质彬彬却英气逼人;他待人非常和善,整个人非常有朝气。

徐恒华,共产党员,江苏射阳人,他出生于1926年,那时候的中国满目疮痍,贫穷且落后,爱国、救国成为青年徐恒华心中坚定的信念。

1944年,徐恒华参加革命后,党组织派他到各地宣讲革命政策和革命思想。1947年,徐恒华任仪征县新民区陈塘乡指导员。1948年,徐恒华担任陈塘乡党支部书记。陈塘乡地处我党与国民党反动派活动范围的交界处,斗争形势严峻。徐恒华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陋嘴脸,鼓励人们积极与反动势力斗争,为国家的前途作抗争。

正当希望的种子播撒进群众心中的时候,危险也在向徐恒华逼近。1948年8月29日,徐恒华在今马集镇秦桥村召开群众会议时,因还乡团告密,反动武装突袭会场。徐恒华镇定地掩护群众和战友撤退,自己却陷入层层包围,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时机,最终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绚烂的22岁。

徐恒华牺牲后,悲痛的群众安葬了他,为了纪念他,仪征县民主政权将陈塘乡更名为恒华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以恒华作为公社名称。1960年,马集公社成立时,改名为恒华大队,后又改名为恒华村。1982年,马集公社迁移修建了徐恒华烈士公墓,并将附近的一座灌溉桥命名为恒华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恒华桥原本作为灌溉渠上的一座小桥,桥面的道路不断升级,附近的省道、县道、乡道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它也见证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徐恒华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以铮铮铁骨扛起了为民谋幸福的恒心和道义。近年来,为更好地缅怀先烈、教育后人,仪征市将散葬烈士集中入园安葬,徐恒华烈士也被迁葬于仪征市革命烈士陵园内。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恒华村对徐恒华烈士精神作出了最新的注解,提出了“初心永恒 不负芳华”的精神坐标。

近年来,恒华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育果园经济,种植优质稻米,组建合作社,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2022年,恒华村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称号。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仪征   初心   仪征市   灌溉渠   桥面   反动派   省道   芳华   江苏   小桥   烈士   群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