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一战,明军荡平七百年地方势力,不愧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明代,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

到了明代中后期,国力衰弱,内忧外患,朝廷溃烂的前提下,我们眼睁睁的从史书中看到明朝正在走下坡路。

万历年间一场战斗,却被后代人认为,是明朝走向衰弱的转折点,甚至有人提出,“明实亡于万历”。而这场战争,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平播之战。这场战争,结束了播州土地上,七百年来的势力统治,还被看做是万历三大征之一。

(明代军队画像)

那么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究竟又是如何爆发,如何走向结局的呢?也有人认为这场战争,耗费了明朝最后的国力与兵力,这究竟是真的吗?

一、平播之战始末,明军前期屡战屡败

播州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从地图板块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位处如今的贵州省遵义市,是我国西南地区范畴。在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的播州掌权人,是当地世袭土司——杨应龙,而他已经是这片土地上的第二十九代掌权人了。

唐朝时期(公元875年左右),由于当时国力渐衰,远在西南的播州屡屡遭受南诏来犯。于是杨应龙的祖先杨端,和他的亲人一同率兵,将南诏之乱平息。

(杨端画像)

而杨端也随后被封为世袭刺史,而随着历朝历代的变化,播州山高路远,渐渐地成为了杨家的一席之地。

(播州)

明太祖时期,杨氏臣服于明朝,被看做是西南苗疆土司。而至此杨家,已经在播州这片土地上,占据了七百年的时间。

杨应龙作为新一代的领头人却是胆大妄为,当地民风彪悍,势力错综复杂,就连杨应龙早就有了二心,全然一个土皇帝形象。

这样的举动,自然遭到了明王朝的注意。

杨应龙又联合西南其他各地,这对明朝西南地区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是威胁。

(杨应龙画像)

万历十七年,杨应龙行事愈发大胆起来,而他竟然将自己的妻子和其母杀害。随后被人状告朝廷,声称杨应龙谋反。

而贵州的巡抚也弹劾杨应龙,于是朝廷决定下令让杨应龙到渝,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接受会审。却没想到,碰巧丰臣秀吉侵犯朝鲜,于是杨应龙借此要求出兵朝鲜,征讨倭寇。当时的明朝的确需要杨应龙的这股力量,只好答应他的要求。

(杨应龙)

其实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当时的明朝,想维护藩属国的利益,竟然要依靠一个地方势力,足可以看出本身军事实力的削弱。而在朝鲜战争之后,杨应龙再次拒绝了朝廷的召唤,于是朝廷也随即决定对他发动攻击。

当时的率兵主将为王继光,刘承嗣和郭成兵,分三路分别向杨应龙发动攻击,也由此掀开了平播之战的序幕。

只是战争初期,明军屡战屡败。

一是不如对方熟悉地形,二是军事实力真不如杨应龙的地方军。当时最先出发的三支队伍,竟然被杨应龙采用计谋直接化解,一举大破明军,死伤大半。

可以说当时明朝廷,对于杨应龙多变的路数,根本无法招架。

(播州之战)

结果朝廷内部又嚷嚷着可以招抚杨应龙,而杨应龙顺坡下驴,还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压在了重庆。却没想到他儿子死在了当地,愤怒的杨应龙随即率兵造反

而这头的明朝军队,当时的四川将领,又被调到朝鲜战场去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杨应龙,明军屡战屡败,甚至丢失了不少地区,导致杨应龙的势力快速扩大。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再次将明军打得溃不成军。

如此的嚣张和扩张之下,让明朝廷不得不紧张起来,也决定转守为攻,这一次做好了全力征讨的准备。

二、平播之战经过,终灭杨家土司势力

那么这场战斗,又为何会被看做是明代的转折点呢?

我们可以从这次的战力中看出端倪,当时的万历气急,势必要灭掉杨家实力。而当时的万历,一要抗击入侵朝鲜的丰臣秀吉,又要对付宁夏那边蒙古人哱拜的叛变,现在还得分兵西南,军事力量过于分散。

当时万历皇帝下令,让四川、贵州、湖广等多地的军队都做好准备,而之前的四川按察使李化龙从朝鲜战场回来后,被任命为四川巡抚。李化龙总管了当时一共八个省的军事力量,承载着万历皇帝的命令,势必成功。

(李化龙)

在军事和财力上的大幅投入,也似乎奠定了某些结局。

说回平播之战本身,万历二十七年,当时的贵州巡抚下令手下都司和指挥,首先向杨应龙发起进攻。却没想到播州军假作败逃,引得明军深入。

最终在天邦国,三千明军团灭,而贵州巡抚江东之也直接被撤职。在这一场战争失败之后,万历将浙江、福建、云南,甚至东北地区的兵马都召集到了播州。

而这头的杨应龙却找了个借口,向平民百姓开杀。他称有明军杀了播州的百姓几十人,于是夸口说道是朝廷容不下他,势必要突出重围。而他借着报仇的名号,屠了綦江城。除去明朝军人外,百姓们尸山遍野,血流成河。

甚至将江河都染成了血红色,杨应龙行事暴戾,睚眦必报,更是枉顾他人性命。而他口中报仇也不过是替他“大义凛然”的杀戮寻找一个借口罢了。

(古代战争 图文无关)

兵部尚书李化龙连夜带兵赶往重庆备战,随后在多条要道上设置障碍,把守和占据了杨应龙与外界沟通的要道。

万历二十八年,趁着杨应龙攻打龙泉司时,李化龙立刻行动,贵州的军马分成三波入播州,湖广地区的从两侧进,四川的分成四路,大军压境迈向杨应龙的老巢。

这一路上,李化龙凭借出色的军事作战能力,指挥军队势如破竹。

仅仅用了一个多月,便攻克了娄山关。娄山关是黔北的咽喉要道,一面通巴蜀之地,另一边和广西也有交集。可以说是真正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这里也是川黔道路上的要塞,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攻下了娄山关,也就攻下了播州的最后一道屏障。大军进播州,几乎毫无阻拦。打得杨应龙连连败退,最后只能躲到海龙屯,这里易守难攻。

(娄山关)

李化龙率兵攻击,可是海龙屯山高路险,还被看做播州第一险囤。“飞鸟不能度,猿狖不能攀”,足可见证海龙屯的攻打难度。只是到了明朝,火器的诞生,也让这场战争少了几分悬念,如今的杨应龙不过是困斗之兽。

(海龙屯遗址)

他利用滚木或是落石阻挡攻击的明军,但是李化龙却没有慌张,他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刘綎。刘綎此人是武状元出身,更是积极参加抗倭和抗朝鲜战争,骁勇善战,英勇无比。当时的播州军中一听到刘綎来了,纷纷不战而降。

而娄山关也正是在刘綎的带领下,大力攻破,不到两个月竟是直接打到了海龙屯下。紧接着和马孔英的部队互相配合下,从后面试图攻占海龙屯。双方战斗持续了月余,却碰上了接连的阴雨,也让战士们战斗得更加艰难。

(古代战争 图文无关)

而接连的战斗,海龙屯上一是没有足够的物资,二是军人们的心气早就被打没了。这样的情况下,杨应龙必灭。趁着一天早上太阳出来,明军在兵官陈琳和吴广的带领下,直接攀上了海龙屯,杨应龙大限将至。

万历二十八年六月,这场闹了几个月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而杨应龙自尽而亡。随后他的儿子以及一干人等均被俘虏,明军大胜。

随着杨应龙被俘虏,在播州地区盘踞了七百年的宗族势力,终于被清除,也算是了却了万历皇帝心中的一件大事。随后播州设置遵义府,归朝廷管辖,终得成功。

(明代官员 图文无关)

三、播州战役对明朝究竟有何影响?是好是坏?

这场战斗的胜利,将西南地区几百年的格局统一,随后更是大力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

恐怕就连杨端也不曾想到,最后这样的基业毁在了狂妄自大的杨应龙身上。

改土归流之后,整个播州地区被纳入了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不论是从任何制度上都有了统一。不仅大力发展当地的儒学教育,还对经济、政治、文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意义深远。将破旧的世袭土司制度从人们的生活中挖去,普通人也不再是土司的附庸。

(明代画像 图文无关)

对于后世而言,不论是对民族统一还是整个国家,都彰显了主权意识,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从这些方面看来,这次战争是必要的。

但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有人认为这场战争彻底削化了明朝的各方面实力。

首先是大量的人力、财力付出,长达百多天的战斗,从各地八省调阅的军队,花费巨大。对整个明朝的国力都造成了巨大的消耗,财政受损。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军队调遣,比如就连东北的军队都内调,也造成明朝在在北方的军事实力下降。而这正好给了北方游牧民族养精蓄锐的机会,也让努尔哈赤率领女真族开始统一各个部落。

而当时女真族的崛起,对于我们这些知道历史的人来看,那就是意味着朝代到了即将更替的时候。所以有人认为这场战斗的耗费,就是让明朝走向衰弱的转折点,也并无道理。

毕竟当时的明朝,已经走向了中晚期,又连续经历了三次大战,损耗实在是太严重了。

所以平播之战对于明朝的影响,自然有好有坏。至于每个人如何认为,那便是自己的想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万历   西南地区   海龙   明朝   朝鲜   土司   贵州   朝廷   明代   势力   军队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