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的辉瑞与药企的周期之痛

面临着药品企业的“循环”之苦,只有提供更好更强大的药品,方能在风起云涌的制药行业中生存得更久更好。怎样才能确保自身能够在长远的竞争中胜过对手,这将是医药企业永远要面对的问题。

纵观国外的大型制药企业,大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例如,被称之为宇宙大药厂的辉瑞公司,创立于1849年;默沙东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有一百多岁了。那些大型医药公司,能够屹立数百年不倒,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成就,值得所有人敬佩。

不过,当人们讨论豪门的时候,也避免不了讨论风险。作为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牌医药企业,他们在财力、经验、资源等方面,都远超一般的中小型医药企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免除所有的危险。事实上,在一定时期内,那些“百年老店”难免会遭遇“专利崖”的考验。

辉瑞制药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当下这个节点,核心产品面临着专利保护的危机。对于豪门企业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不是历史,而是进化。

新冠业务风光背后

过去两年,对于辉瑞来说,最风光的莫过于抓住了新冠风口:疫苗和口服药。2022年,疫苗和口服药总共为辉瑞贡献了567亿美元收入,使其收入一举超过千亿美元(1003亿美元)大关。新冠业务给辉瑞带来了很多钱,但钱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创新药世界。从辉瑞公司的财报来看,如果不算新冠药物的话,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都在3%以下。

目前,辉瑞只有肺炎疫苗和抗凝药物Eliquis等少数管线,依然保持20%以上的增速,而大部分管线因为竞争格局等问题,处于下滑及下滑的边缘。

抛开目前的销量不谈,光是辉瑞公司的专利问题,就足以说明他们的处境有多糟糕。从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辉瑞公司将会有6个药品的专利权失效,这些药品都是主要的产品。其中就有之前提到过的几种,在这两种药品中,仅有的几种能维持超过20%的增长速度。

2022年,上述6款药物总收入规模达到219亿美元。剔除新冠业务之后,辉瑞其它药物收入规模为436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辉瑞公司营收超过50%的药品都将陷入专利权危机。

很明显,尽管有着“世界制药工厂”的称号,但是辉瑞公司却是承受着最大的利润成长压力。至于新冠业务,可以肯定“辉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根据辉瑞预计,2023年新冠疫苗Comirnaty的预计收入135亿美元,较2022年的实际收入下降64%;新冠口服药Paxlovid约为80亿美元,较2022年的实际收入下降58%。

无论如何,仅凭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产业来推动这场“四轮”之旅是不太可能的。辉瑞公司现在急需一个更加清晰的收入增长点。据辉瑞CEO透露,辉瑞将寻求收购II/ III期候选药物,计划在2025-2027年间进入市场。

3月13日,辉瑞宣布428亿美元收购Seagen,以此获得3款已上市的ADC药物,及十多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ADC新药。

于是,又是一波的“买买买”。

买买买背后

在大型制药企业中,“买买买”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很多大制药公司都知道,只要是并购,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有的话,就多买一些。这些大企业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不缺钱。大型制药公司因为拥有大量的王牌药品,往往拥有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像辉瑞公司这样吃尽新冠红利的药企。就像辉瑞CEO所说,“坦率地说,如果我们愿意,我们有能力进行任何交易”。

去年5月,为了在偏头痛占据有利身位,辉瑞豪掷116亿美元,“捡漏”收购了Biohaven。注意,是现金。

除了资金,他们也有能力进行更多的投资。例如,在为Seagen公司的并购融资方面,辉瑞公司将向Seagen发行31亿美金的新债券,并向其发行新债券,以此来筹集到这笔钱。

有能力进行收购,这还只是开始,大制药公司愿意收购,因为他们相信,这将会和被收购的公司产生巨大的协同作用。早在当初购买Seagen时,辉瑞便曾说过,他们可以从各个方面为Seagen注入新的能量。

辉瑞公司,就是因为Seagen的市场局限在美国,所以才会将Seagen公司的市场拓展到世界各地,包括商业、政府、制造等,才会让Seagen公司的市场,变得更加地强大。

正是在这一预期之下,辉瑞认为,随着未来与Seagen合作的推进,有望在2030年达成100亿美金收入的目标,最终弥补专利悬崖带来的部分损失。

当然,对于各大药厂来说,采购是最简单的一步,但想要做到这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毕竟,一加一真的能够等于二,谁也不敢保证。

药企的周期之痛

哪怕辉瑞的新冠战绩将彪炳史册,但它仍逃不脱宿命。

专利权失效是药物生产全寿命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一家制药公司都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制药公司的发展循环,会导致新药的高峰和专利悬崖的深度。一旦专利权失效,因为没有了资金,就会掀起一场价格大战,让原研公司无法承受,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而大制药公司,一旦发现自己的王牌药物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多比例,一旦发现没有新的药物可以替代,营收就会急剧下降。虽然也有新的,但因为之前的热门项目太过耀眼,所以在旧的热门项目开始走下坡路之后,就不得不开始“填坑”了。

所以,制药企业必须要学习如何与时间竞争。即便是大型医药公司,也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和收购,才能避免陷入“专利悬崖”的境地。而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对于每一家医药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中国而言,尽管还没有到“专利绝境”的地步,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恶化,以及医保价格的不断下降,中国的医药企业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最为典型的就是依靠PD-1起家的四小龙,因为竞争格局的恶化,当前部分企业面临管线“断档”的压力。

面临着药品企业的“循环”之苦,只有提供更好更强大的药品,方能在风起云涌的制药行业中生存得更久更好。怎样才能确保自身能够在长远的竞争中胜过对手,这将是一家医药企业永远要面对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辉瑞   专利权   疫苗   周期   医药企业   药物   着急   收入   药品   专利   美元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