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周王朝统治下的诸侯国有100多个。后来经过激烈的兼并战争,到战国初期,这些诸侯国只剩下二十多个。其中魏、赵、韩、楚、齐、燕、秦七国最为强大,相互之间征战不断,被称为战国七雄。

最初魏国在这几个国家中实力最强。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形势危急,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带兵八万去救援。可是,齐军没有去进攻围困邯郸的赵军。而是依照军师孙膑的计策,直接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听到都城被围,庞涓急忙率魏军回去解救大梁。但他们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其军,结果遭到惨败,史成“围魏救赵”。


两年后,齐国又发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助。随便用了同样的计策再次大胜魏军,并杀死了魏军统帅庞涓。经过两次战役,齐国迅速取代魏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燕国在这几个国家中,实力相对较弱,但他在最北边,前面有赵国作为屏障,所以很少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后来燕国因为变法发生动乱,齐国趁机出兵攻入燕国都城。杀死燕王。齐国退兵后,新的燕王励精图治,又逐步使燕国强盛起来。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韩、魏、秦四国一同发兵攻打齐国,齐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


而南方的楚国,在楚悼王的时候重用改革家吴起。实行变法,一时间称雄整个江南地区。可惜楚悼王死后,吴起惨遭贵族势力杀害。刚刚起步的变法已被扼杀在摇篮中,楚国从而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最终被秦国所灭。

秦国也是因为变法而强大起来的。在秦孝公时期,改革家商鞅大力推行新法,决心大,措施有力,最终使变法获得成功。到了战国中后期,齐国已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当时以韩国、赵国、魏国为主的弱国,为对抗秦国和实力较为强大的齐国北边联合燕国,南边联合楚国称为“合纵”。后来为了破坏这些国家的合纵政策,秦国采取了拉拢部分弱国,如魏国韩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的连横政策。

结果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关键时刻,常常不能齐心协力给了秦国乘虚而入的机会。最终,秦国先后征服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由于长期的兼并战争,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的诸侯手里。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各国诸侯争相开展变法改革变法,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到了战国末期,我国已彻底告捷。终结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魏国   秦国   楚国   战国   都城   弱国   齐国   春秋战国   韩国   诸侯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